張平 湯凌冰 劉躍華 史長發



摘? 要:為了吸收融合新冠疫情期間應急在線教學模式的經驗教訓,彌補應急在線教學中存在的不足,開展面向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模式研究,以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普通本科院校工科專業課程教學為例, 從PBL視角出發,構建一個基于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充分發揮混合式教學的優勢,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
關鍵詞:后疫情時代;線上線下混合教學;SPOC;PBL
中圖分類號:TP39;G434?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 號:2096-4706(2021)16-0193-03
Research on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Learning Mode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ZHANG Ping, TANG Lingbing, LIU Yuehua, SHI Changfa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Changsha? 4102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bsorb and integrate the experience of the emergency online teaching mode during the COVID-19 period, and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oemergency online teaching, this paper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mode in the post epidemic era, 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aching. Taking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urses in ordinary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constructs an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learning mode based on SPOC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BL. This teaching mode gives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
Keywords: post epidemic era;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learning; SPOC; PBL
0? 引? 言
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國開展了一場全國性的高校在線應急教學。這是一場史無前例的壯舉,是對我國高等教育治理能力的一次檢驗。這場應急在線教學充分展現了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優勢和力量,對疫情后深化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推動課堂教學革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筆者作為普通本科院校計算機相關專業課程的一線教師,一直從事相關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工作。早在疫情前就已經建設了所承擔的多門課程的在線教學網站和并積累了豐富的在線教學資源庫。本次疫情期間,筆者承擔了《Linux操作系統》《人工智能與應用》等多門課程的應急教學,并全部采用線上教學模式。教學對象涉及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層次。不同的教學實踐經歷,使得我們對應急在線教學模式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
為了吸收融合新冠疫情期間應急在線教學模式的經驗教訓,彌補應急在線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筆者團隊特此開展面向后疫情時代的教學模式研究,以期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的深度融合。本文以普通本科院校工科專業課程教學為例,從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問題驅動學習法)視角出發,吸收融合應急在線教學模式的經驗教訓,構建一個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發揮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1? PBL+SPOC混合教學模式
2013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MOOC主任Armando Fox提出了SPOC的概念[1]。它是一種小規模在線課程[2]。現有的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對問題的關注度不夠。PBL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這很好地彌補了傳統SPOC教學模式的不足。本文在SPOC的基礎上,引入PBL教學法[4],構建出面向后疫情時代的PBL+SPOC混合教學模式。
文獻[5]針對疫情突發事件的應急在線教學模式實踐,進行客觀辯證的總結和分析。本文將以此為基礎,開展PBL+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具體研究思路如圖1所示,研究主要從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教學反饋與持續改進三個方面展開。
2? 基于PBL+SPOC的教學內容的設計
2.1? 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設計
PBL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在PBL教學方法中,教師根據教學需要進行問題設計,以問題為中心規劃教學內容。問題成為學習的起點。合理的問題設計和教學內容設計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參與程度的關鍵。這對任課教師在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任課教師從PBL視角出發,通過進行線上線下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的精心設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針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尋求解決方案。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也是結果的評估者。學生為問題的理解,在教師的總結點評中得到了升華。學生通過探究活動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計算思維培養的過程。
2.2? 對現有的SPOC在線教學網站進行完善
早在本次疫情發生之前,筆者及團隊就已經在等多個主流在線教學平臺和軟件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在線教學網站和在線教學資源庫,圖2是筆者承擔的部分課程的在線教學網站首頁截圖。疫情期間的應急在線教學工作給了團隊一個針對線上、線下教學模式優勢與不足的對比分析和反思的機會。
在面向后疫情時代的PBL+SPOC的混合教學模式中,我們將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教學模式。SPOC利用互聯網的優勢,不受時間、空間限制,可以方便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更加靈活安排針對性的學習計劃。在完成基于PBL視角的線上線下教學內容設計后,團隊將以此為基礎對在線教學網站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更新和優化。
2.3? 對SPOC教學資源庫進行擴充建設
SPOC的小規模和私密性特點,決定了教學過程中還將引入大量的教學資源。SPOC在線教學網站中只包含部分公開性質的教學資源,這部分公開內容,與傳統的MOOC課程較為類似。SPOC教學資源庫的擴充建設過程中,我們將重點擴展特色性的教學資源。
對SPOC教學資源庫進行擴充建設的過程中,筆者團隊重點注意資源內容的多樣性,并對教學資源的質量進行審核把關。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擴大學生選擇范圍,有利于發揮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 PBL+SPOC模式的教學活動設計
如圖3所示,PBL+SPOC模式的教學活動主要涉及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方面。
3.1? 課前教學活動
課前教學活動主要基于在線平臺開展。首先,建設的在線教學網站,建立和完善教學資源數據庫,合理設計教學活動和教學案例。教學活動和教學案例的設計應當強調問題導向。然后,任課教師基于SPOC在線平臺,進行課前學習資源的發布,資源將通過平臺推送給相關學生。學生在課前登錄SPOC在線平臺,獲取相關資源,并完成自主學習,做好相關課程筆記。學生之間還可以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討論,以加深對課前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的理解。最后,任課教師在線教學平臺出,提取學生的學習記錄和各類反饋信息,準確把握和解決相關問題,并完善后續課堂活動實施計劃。
3.2? 課堂教學活動
課堂教學活動主要采用線上線下混合、翻轉課堂模式。首先,任課教師根據學生課前學習活動的反饋結果,將全班同學分成三到六位同學組成的小組。分組過程要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特點,做到因材施教。分組環節應當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然后,從PBL的角度出發,以SPOC課程平臺為載體,進行具體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問題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在課堂上進行總結匯報,并由任課教師點評。各小組成員將結合各自情況進行匯報,組員之間進行相互評價和討論。任課教師最后進行補充評論和總結。通過匯報討論和教師點評等互動環節,學生可以獲得及時反饋,這有利于加深學生的理解。
3.3? 課后教學活動
課余教學活動主要基于在線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教學平臺提供了供學生學習和交流的在線討論區,方便學生結合問題和典型的實踐案例進行多種形式的討論。我們應當鼓勵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討論過程也是計算思維的訓練過程。實踐案例的設計應當從工程實踐的角度出發,以實際問題為指導進行設計。這有利于引導學生查閱資料,解決實踐問題,完成計算思維的訓練。
通過SPOC在線平臺,還可以在課后進行后續學習和反思性評估。在后續學習環節,任課教師可以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優勢,結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擴展性學習資源和實踐任務的推送。在反思性評估環節,教師可以通過示范性評價,引導學生對個人或組員進行反思性評價。我們應當更注重過程評價。從學習、表達、合作等多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評價過程強調公正、全面、合理。評價范圍應當覆蓋課前預習、課堂討論、團隊合作等多個環節。最后,各小組成員根據評價標準進行合作和評價,實現小組間知識的反思和深度拓展,為后續教學模式的改進提供依據。
4? 教學反饋與持續改進
教學模式的設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還存在一個持續改進的過程。通過教學反饋活動,教師能夠及時發現教學過程的成效和問題,進而方便教師總結經驗,彌補教學過程的不足,從而有機會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持續優化改進。一般來說教學反饋活動包括以下幾種。
4.1? 教學效果反饋
我們不僅要觀察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行為表現,還要通過學生在課前教學活動和課后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來獲得教學反饋。在本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學效果的反饋主要通過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互動過程和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來實現。前者通過師生互動獲得反饋,具有主觀性和技巧性,但更及時。后者通常通過運行測試等環節失敗,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定量性,但也有一定的時滯。通過全方位的教學信息反饋,我們既可以全面評價學生在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和情感體驗等方面的表現,更可以全面評估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所存在的問題和持續改進的方向。
4.2? 教學總結與反思
教學總結和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古語有云“吾日三省吾身”。按照教育家葉瀾的說法,“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堅持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 教學總結和反思不僅能促進教師快速成長,也能促進我們提高教學技能和改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隨時利用線上平臺數據和線下互動情況,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以及教學模式的效果進行定量和定性結合的分析,對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和總結。
4.3? 座談討論與問卷調查
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模式的設計和實施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反饋。我們可以通過座談討論、問卷調查等方式,及時從學生中獲取直接的反饋信息,以發現教學模式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學生的反饋信息也給我們打開了后續持續改進的思路空間。通過對學生反饋信息的辯證整理和總結,我們可以對教學模式和教學活動的設計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5? 結? 論
本文研究構建了一種PBL+SPOC的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模式。該模式除了關注知識的掌握之外,更注重學生問題解決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該模式能創新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率,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該模式的研究成果也可以推廣到其他專業的課程教學中,為廣大一線教師同行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價值。
參考文獻:
[1] FILIUS R M,KLEIJN R A M D,UIJL S G,et al. Strengthening dialogic peer feedback aiming for deep learning in SPOCs [J].Computers and Education,2018,125:86-100.
[2] Nú?EZ J L M,CARO E T,GONZALEZ J R H. From Higher Education to Open Education:Challeng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an Online Traditional Course [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2017,60(2):134-142.
[3] HAKIM A,GIBSON R,JOHANSSON L. Problem-based learning as a tool in postgraduate medical education [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7(50):2770.
[4] KIM N J,BELLAND B R,WALKER A E. Effectiveness of Computer-Based Scaffolding in the Context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 Stem Education:Bayesian Meta-analysis [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18,30(2):397-429.
[5] 張平,劉躍華,湯凌冰,等.新冠疫情期間應急在線教學的經驗和教訓 [J].無線互聯科技,2020(22):165-166.
作者簡介:張平(1981—),男,漢族,湖南永州人,教師,博士,研究方向:網絡及安全、人工智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