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法檢查是人大對開展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的重要形式,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中一種獨特的監督形式。作為人大監督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執法檢查在推動憲法法律實施、推動法制統一、促進依法行政、推動法律完善等方面展現出獨特的制度優勢,形成了區別于西方法治“以司法為中心”的制度特色,在全面依法治國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是制度內容的獨特性。監督權是各國議會普遍具有的一項權力,議會監督權總體而言可以分為調查質詢權、人事監督權、立法否決權、預算批準權等。在人大制度安排中,監督權主要包括立法監督、法律實施監督、工作監督、計劃和預算監督、人事監督等。從方式上可以分為視察調研、執法檢查、聽取并審議年度工作報告和專項工作報告、詢問和質詢等。中西比較而言,其他監督形式功能類似,只有以執法檢查方式呈現的法律實施監督權,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下特有的監督形式,充分體現人大制度區別于其他國家議會制度的獨特優勢。
二是制度運行的獨特性。人大監督權的行使既涉及到黨和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又涉及到國家機關之間即人大常委會與“一府一委兩院”的關系。執法檢查突破傳統“立法、執法、司法”的法律運行理論,以獨特方式有機嵌入立法、執法、司法的法律實施鏈條,較好地處理了“支持”與“監督”的關系,顯著區分于“三權分立”的政治窠臼,契合我國國家機關權力分工的憲法安排,體現了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則,體現了民主與效率、權力分工與權力制衡相統一的制度優勢,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巨大生命力和顯著優越性。
三是制度功能的獨特性。在推動依法行政上,與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制度側重于評判“合法性”不同,執法檢查既及時督促糾正違法行為,又通過分析制約執法的制度障礙和配套政策,優化行政資源在不同領域的分配,督促建立更加有效的執法體制。在推動法律完善上,區別于判例法國家通過司法個案推動法律進化,執法檢查通過發現法律漏洞及時提出修改建議,在立法程序之外創設推動法律進化的制度途徑。在維護法制統一上,通過開展委托執法檢查,有利于遏制法律實施過程中的地方保護主義,積極回應地方個性化訴求、推廣地方有效執法經驗,充分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推動公正司法上,通過開展司法改革領域重要議題的監督,從人員、編制、財政以及工作機制等方面為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創造更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