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宇 知檜
評議工作是地方人大依法行使監督權的重要形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明確提出,要健全人大議事規則,完善評議制度。江蘇省委2019 年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人大工作和建設的意見明確要求,“健全人大對‘一府一委兩院’監督制度,組織開展專項工作評議和滿意度測評”“支持人大常委會加強對任命干部的任后監督,建立健全相應的履職報告和評議制度”。2020 年,江蘇省人大制定出臺了工作評議暫行辦法,為各設區市人大開展工作評議提供了有力指導。
在此背景下,地方人大評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對照相關法律法規,評議對象界定不規范、部門被評頻次不平衡、評議結果認定不統一;對照“客觀、公正、嚴謹”的要求,評議過程缺少客觀評價標準、評議主體難以全程參與測評、表決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對照“解決問題、推動工作、擴大影響”的要求,被評對象易關注評分、忽視后續整改等。這些問題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評議工作的效果。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堅持規范性、客觀性和實效性相統一,在健全完善人大評議工作機制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進一步嚴格依法評議。建議省級人大常委會積極向全國人大爭取修改監督法,將評議納入到監督法規定的人大監督手段中,明確人大開展評議的法律依據。地方各級人大常委會要在結合自身評議工作實際的基礎上,抓緊制定評議工作辦法,確保評議的程序和形式有章可循。在開展評議前,要經人大常委會審議作出關于開展評議的決議決定,并嚴格按照決議決定內容開展評議,增強評議工作的法律效力。
要進一步加強通盤考慮。要以一屆人大任期為時間段,通盤考慮開展評議工作的相關事宜。重點是如何在聚焦中心工作的基礎上,對被評對象做到全覆蓋,同時又做到被評次數的均衡。為此,建議在每屆人大換屆之初就著手制定五年評議計劃。同時,積極探索對政府、“兩院”主要負責人的評議,可在設區市人民代表大會上進行試點。
要進一步優化評議程序。圍繞評議內容,結合法律法規、黨委要求、部門年度工作任務、考核指標等做好前期工作,制定評議標準清單,同時提供與評議內容有關的歷年情況、周邊兄弟市縣數據,為評議主體客觀評議奠定基礎。要通過制度機制的創新和設計,進一步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和人大代表參與評議調研,更加全面、客觀地了解被評對象的情況。要建立被評對象書面述職報告機制,評議期間通過代表網上履職平臺,向全體代表報送履職報告。可以委托第三方調查機構深入基層和群眾,對被評對象履職情況開展問卷調查,調查結果報送全體代表。在整改階段要適時組織部分代表調研整改情況,并通過履職平臺向代表報送整改情況的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