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子凌,焦亞楠,趙文珺,楊文明
(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山西晉中 030600)
腦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 CMB)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ICD)患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是指腦內動脈、微動脈、小靜脈、毛細血管等腦內微血管病變所致的以微小出血為主要特征的腦實質亞臨床表現。CMB屬于一種腦小血管病,多發于小血管分布豐富區域,如皮質 - 皮質下白質、基底節區及丘腦等。有研究指出,CMB容易損傷血腦屏障而影響認知功能,故并發CMB的AICD患者認知損害、癡呆的發生風險大大增加[1]。近年來,隨著磁共振成像(MRI)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CMB的臨床檢出率不斷提高,但關于其發病原因及相關影響因素尚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AICD并發CMB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1月于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79例AICD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是否并發CMB分為伴CMB組(25例)和無CMB組(54例)。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中關于AICD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診斷標準者,伴CMB組患者參照《中國腦小血管病診治共識》[3]中關于CMB的診斷標準;發病時間短于72 h者;年齡≥50歲者;臨床資料完整者等。排除標準:既往存在認知障礙者;伴有其他可能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者;伴有其他嚴重器官疾病患者等。研究經晉中市第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研究方法
1.2 .1 影像學檢查 采用磁共振成像儀(美國GE Medical Systems LLC公司,型號:Discovery MR7503.0T)對患者進行常規MRI、擴散加權成像及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序列檢查。CMB的影像特點為SWI序列可見直徑2~10 mm、性質均一的圓形低信號區,周圍無水腫灶。
1.2 .2 臨床指標檢測 收集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病程、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史、飲酒史、血清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水平、血尿酸(UA)水平、既往AICD史、腔隙性腦梗死數目等,采用磁共振成像儀檢查腔隙性腦梗死數目,兩組患者均于入院后第2天檢測空腹血糖、血脂及血壓水平,抽取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操作(3 000 r/min,10 min)后取血清,采用血糖監測儀檢測空腹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水平;采用血壓計檢測患者血壓水平;血樣采集、血清制備方法同上,采用酶聯免疫吸附實驗法檢測血清hs-CRP水平;采用尿酸酶法進行檢測血清UA水平。其中高血壓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4]評定,糖尿病參照《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5]評定,高脂血癥參照《實用內科診療常規》[6]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評定。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臨床資料,對AICD并發CMB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②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AICD并發CMB的危險因素。③對比兩組患者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量表(MoCA)評分[7]進行評估,總分為0~30分,包括抽象思維(0~2分)、語言(0~3分)、命名(0~3分)、記憶力(0~5分)、視空間執行能力(0~5分)、注意力(0~6分)、定向力(0~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行χ2檢驗,危險因素篩選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伴CMB組高血壓、糖尿病、既往AICD史的患者占比及血清hs-CRP、UA水平均顯著高于無CMB組,腔隙性腦梗死數目顯著多于無CM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AlCD并發CMB的單因素分析
2.2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AICD并發CMB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糖尿病、高水平hs-CRP、高水平UA、既往AICD史均為AICD并發CMB的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OR= 3.040、2.507、3.473、2.389、2.832,均P<0.05),見表2。

表2 AlCD并發CMB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 認知功能 伴CMB組患者抽象思維、語言、命名、記憶力、視空間執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無CMB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 分)

表3 兩組患者認知功能評分比較(±s, 分)
?
AICD的主要病理基礎為動脈粥樣硬化,可致腦組織缺氧、血管堵塞等,導致患者意識不清、認知功能退化;而并發CMB后可進一步加重顱內微小血管病變,進而增加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風險[8]。本研究結果顯示,伴CMB組患者抽象思維、語言、命名、記憶力、視空間執行能力、注意力、定向力評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無CMB組,進一步說明AICD并發CMB患者認知功能障礙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分析AICD并發CMB的影響因素,明確其獨立危險因素對于預防腦出血、繼發性腦出血的發生及患者預后的改善意義重大。
本研究中,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高血壓、糖尿病、高水平hs-CRP、高水平UA、既往AICD史均為AICD并發CMB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為,長期高血壓可損害患者腦內細微穿支動脈,同時導致血管脆性增加、狹窄或微小動脈瘤樣擴張等,進而促進CMB的形成[9];糖尿病可累及全身微小動脈,破壞血管壁的完整性而增加CMB的發生風險[10]。因此,應密切監測并嚴格控制患者血壓、血糖水平,根據患者實際血壓水平適時選擇降壓、降糖藥物治療,并囑患者定期監測血壓、血糖水平,若有異常情況及時就診。既往AICD史者其血管存在受損情況,更容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而誘發CMB[11]。高水平hs-CRP可加重全身血管內皮損傷、炎癥反應,進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不利于認知功能的恢復;且其可發揮促炎作用而產生神經元毒性作用,進而促進CMB的發生;同時其還可加劇認知功能損傷[12]。高水平UA則不僅可削弱自由基清除能力,加重血管內皮損傷,還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進而加重腦組織損傷而致CMB[13]。因此,應注重早期監測患者hs-CRP、UA水平,并積極實施調控措施,如可給予患者他汀類、抗炎藥物以保護血管內皮功能。
綜上,AICD并發CMB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情況嚴重,且高血壓、糖尿病、既往AICD史、高水平hs-CRP及高水平UA均為影響AICD并發CMB的危險因素,臨床可針對上述因素采取相關措施,以預防CMB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