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宏艮


十八大以來,國家高度重視高等教育。為了適應高等教育的發展,課程開發理應擺在首要位置。隨著智慧職教平臺的出現,在線開放課程也就開始不斷地涌現。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在雙一流學校的建設中,高度重視學校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作者基于《電路基礎與電工技能》課程,進行了智慧職教平臺下在線開放課程的探究。
一、課程的地位與任務
本課程是高職類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專業核心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直流電路、交流電路、電路暫態過程、非正弦周期電流電路、磁路等基本知識,掌握交、直流電路基本分析計算方法,學會使用常用電工儀器儀表和工具,掌握電路裝配、調試技能,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備專業學習和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和素養。
二、課程設計思路
教學團隊到企業進行調研,了解人才需求、分析就業崗位、找到高職學生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針對《電路基礎與電工技能》進行本課程的開發。
解構高職弱電類專業學生從事相關職業工作的基本知識、基本能力和基本素養要求,重構學習任務,設計學習任務書;通過任務書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在學習情境中完成學習實踐活動;教學安排采取“講授與討論+資訊與仿真+實踐與總結”三步曲模式。
講授與討論環節:教師以任務為起點,通過講授讓學生認知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問題。
資訊與仿真環節:利用互聯網查找解決方法及相關資料,通過Multisim軟件強大的仿真功能驗證并探索問題,在此基礎上由學生自主制訂完成任務的實施方案。
實踐與總結環節:學生根據自主制訂的實施方案在實訓室完成任務,老師進行評價,學生課后進行總結。
三、課程人才培養目標與要求
(一)總體目標與要求
通過學習本課程使學生熟悉電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熟悉通用電路的組成與特性;初步具有識讀電路圖、計算電路基本物理量的能力;初步具有學習和應用電氣電子工程新知識、新技術的能力;了解與本課程有關的技術規范,培養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創新精神。
(二)具體目標與要求
1、素質方面:(1)安全操作及6S管理職業素養;(2)認真細致的職業素養;(3)養成科學嚴謹、擅于思考的職業素養。
2、知識方面:(1)掌握安全用電知識、6S管理知識、手工焊接工具及工藝知識;(2)掌握MF47型指針式萬用表結構;MF47型指針式萬用表功能及使用方法;(3)掌握電阻、電容、電感元件種類、參數、測量及使用;(4)理解電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電路電路的計算方法;(5)理解電容和電感及在電路中的作用;(6)掌握正弦交流電的計算方法;(7)理解和分析三相交流電路;(8)掌握二極管、三極管的知識。
3、能力方面:(1)具備電阻、電容、電感器件的識別和測量能力;(2)學會常用電工工具及其使用方法;(3)學會常用電工儀器儀表使用方法;(4)學會用示波器觀察交流電;(5)學會三相電路的功率測量方法;(6)會識別和測試二極管、三極管,會簡單計算,能分析工作狀態。
四、課程內容的選取
《電路基礎與電工技能》課程內容,以課程教學節點來展示:
一級節點:應用電子技術。
二級節點:電路基礎與電工技能。
三級節點:課程導學;項目一,課程初識(電工電子入門);項目二,直流電路分析與測量(萬用表電路);項目三,正弦交流電路分析與測量(正弦交流電路);項目四,三相交流電路分析與測量(三相交流電路);項目五,非正弦周期量分析與實踐。
四級節點:課程導學——課程思政,課程介紹;項目一——6S管理與安全用電;項目二——直流照明電路搭建與測量,萬用表等效電阻計算與測量,萬用表分壓、分流電阻選取,復雜直流電路計算,萬用表電路制作與調試;項目三——正弦交流量分析與測量,阻容感元件在正弦交流電路中特性分析與測量,RLC串聯諧振電路特性分析及應用,感性負載功率因數補償;項目四——三相交流電聯接;項目五——非正弦周期量分析與實踐。
五級節點:列舉2例。課程導學——課程思政,課程介紹,課程標準,授課計劃,課程考核。萬用表等效電阻計算與測量——課程思政,單元導學,電阻等效概念,電阻串、并聯計算,伏安法測量等效電阻,萬用表等效電阻計算,仿真與探究,實訓與提高。
五、在線開放課程實施
1、在智慧職教資源庫建設《電路基礎與電工技能》課程資源
2、資源創建形式
創建形式有文本類,微課類,圖形/圖像類,音頻類,視頻類,動畫類,虛擬仿真類,PPT演示文稿類等。
3、課程教學組織
資源上傳到智慧職教平臺,課堂上教師利用職教云進行教學,學生在職教云進行練習和考試,教師可在職教云答疑、批改作業、評閱考試試卷等。課外學生及其他學員進入職教云進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