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敏軒
摘 要:城市規劃的任務是開發土地,土地規劃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土地。因此,二者之間存在著矛盾,即土地的開發與保護,存在著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密切關系。通過分析城市規劃與土地規劃管理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協調兩個規劃主要矛盾的有效措施,通過規范城市規劃,促進城市科學發展,更好地保護現有土地資源,從而促進土地規劃管理的合理發展,在保護現有土地資源的基礎上,促進城市的規范化、集約化發展。
關鍵詞:城市規劃;國土規劃管理;矛盾;措施
隨著社會經濟的良好發展,城市化進程不斷擴大,城市對于土地的土地資源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但與此同時我國人口數量較多,人均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面積比較少,這與城市化對于土地的利用要求形成了矛盾問題。這也意味著城市規劃必須與國土規劃相互統一、協調,才能制定更加科學的土地利用方案,但是城市規劃和國土規劃管理工作中存在矛盾問題,只有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更科學的設計發展方案。
一、城市規劃和國土規劃管理
城市規劃主要以城市的規劃與設計工作為主,一般是在規定時間內對城市的性質、規模制定針對性的發展方向,并基于城市中的相關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實現對城市中空間布局的統籌,達到協同化的發展目的,在工作中基于城市的社會與經濟發展目標制定相應的規劃內容。國土規劃則是國土資源的一種直接規劃方式,其目的是以國土資源的利用價值、社會效益最大化為目的,提高國土資源的利用價值。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本質上都是以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維持生態環境以及滿足人們對環境的要求為核心。從關系的角度上來看,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之間有著相對突出的關聯性特征,兩者之間也有著相互影響的關系,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可以理解成一個局部和整體的關系。國土規劃本身帶有一定的引導性作用,其可以提供一個明確的發展與設計方向,在具體規劃過程中需要基于整個地區的發展方向以及重點明確規劃的要點與方案,而城市規劃則是以城市文化、地區經濟發展背景為主進行規劃設計。但因地區經濟發展方向的轉變、經濟體制的不斷改變,導致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之間存在矛盾,此時如何解決矛盾問題便成為了規劃設計的重點。
二、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之間的主要矛盾
2.1種類分工不明確
不管是國土規劃還是城市規劃中,都有著較多的土地利用規劃種類,按照適用類型來說,土地利用規劃主要分為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詳細規劃和土地利用專項規劃三大類。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又可以分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和鄉級,表面上看層次完整、結構清晰,但是在實際實施中,我國各級的總體規劃職能都存在分工不明確的問題,在進行規劃時也出現模板化、套路化的情況。
2.2規劃不完善
我國的城市規劃、區域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自成體系,總體規劃對區域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土地的合理利用無法有效發揮其整合作用。并且,我國的國土規劃一般情況下都屬于計劃性規劃,主要目的是在上級指定的非農業建設用地指標中控制土地供給,從而實現需求的有效引導。而城市規劃則以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客觀規律進行編制,主要目的是為了促進城市經濟等規模的整體發展。兩者不管是在時間、目標、技術標準還是部門的職能分工中都存在明顯的差異性,這就導致了城市規劃不斷突破國土規劃的約束和限制。
2.3規劃調整存在隨意性
國土規劃在實施耕地保護時,有明顯的重數量、輕質量的情況,一方面,開發商和投資商在進行投資開發時,為了降低自己的投資成本,更傾向于選擇交通便利、拆遷量少的農田進行開發;另一方面,鄉鎮規劃后,對基本農田保護區進行重新規劃,劃劣調優,使得占用了基本農田的建筑項目能夠通過審批。
三、完善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管理的具體措施
3.1重視并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統一
現如今我國對于國土規劃有著明確的要求,以空間規劃,即多規合一作為核心目標,著重強化由傳統規劃過渡到空間規劃的管理措施。國土規劃對于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且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是受到國土規劃和城市規劃相互制約影響的,只有把城市規劃和國土規劃管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協調統一,才能確保兩者之間能發揮最大程度的效果。在這個基礎上,不僅能滿足客觀需求,也能確保土地得到有效的利用及保護,這才是從根本上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社會以及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要把兩者之間存在的矛盾盡量化解,以最終的目的為共同目標。
3.2健全兩者的管理機制
首先要明確國土規劃的工作是非常復雜的,所以對于相關部門的工作要求和人員要求都非常高,這就需要不斷完善和健全管理機制,通過完善的管理機制,才能確保城市規劃及國土規劃管理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兩者的工作涉及的部門較多,在進行統籌管理的過程中,不僅要完善部門管理機制,作為相關的人員對于自身的素質要求也要提高,加強部門之間的溝通和協作,確保雙方利益最大化,保障土地資源科學合理的利用。
3.3完善和優化法律法規,促進兩者關系
在針對用地分類、編制的側重點上保持相互協調統一,這個可以通過完善和優化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促進兩者的關系。例如,對于城市規劃,以及國土規劃管理中一系列法律進行不斷的完善和修改,根據國土規劃的規劃期限,結合國民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律,把城市規劃的規劃期限設定為5年近期計劃和10~15年的中長遠規劃。盡可能將兩者協調統一,還有對于各地的風景名勝,要用另外的法律作為輔助,單獨的排開來進行保護。
結語:
在有效保護現有有限土地資源的前提下,制定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城市規劃,引導城鎮向規范化、集約化、現代化方向發展,促進土地、城市、居民、環境協調穩定發展,進而促進中國現代社會經濟建設的繁榮。
參考文獻:
[1]謝遠華.淺析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管理中的矛盾及措施[J].中國房地產業,2020(27):58.
[2]婁淑濤,鄧鈞.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管理中的矛盾及措施分析[J].中國民商,2020(12):275.
[3]劉祥勝.淺析城市規劃與國土規劃管理中的矛盾及措施[J].智能城市,2019,5(3):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