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 于曉翠 鄭分芬
摘 要: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面臨著巨大的信用風險,嚴重影響企業的持續發展。本文就企業信用風險產生的內因及防范信用風險的措施進行了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信用;風險;管理
在當今買方市場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機遇與風險共存,企業面臨的競爭日益激烈,同時信用風險也日趨嚴重。因此,企業須清晰的認識到自身面臨的信用風險、分析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強化企業的信用管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才能促進企業長遠的發展。
一、信用風險產生的原因
企業信用風險產生基本原因是企業信用管理因素和市場環境因素。企業信用管理不完善是企業產生信用風險的內因,市場環境的問題則是外因,包括經濟秩序、社會信用體系、市場上的失信懲戒機制、失信成本、商業道德水平等。
(一)信用風險產生的內部原因
(1)企業信用意識較為缺乏,一些企業對于拖欠企業貨款習以為常,甚至認為拖欠有理,即使有錢也要拖欠。
(2)企業信用理念相對落后,企業激勵機制不合理,重銷量,不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為風險的產生和積累埋下隱患。
(3)企業信用風險管理能力不足,大部分企業都沒有建立信用風險控制管理部門,信用管理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
(二)信用風險產生的外部原因
(1)缺乏良性的社會信用環境,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企業誠信的缺失,違約、拖欠、賴賬等不誠信的事件屢見不鮮。
(2)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現行法規對于信用交易的約束力缺乏力度。
(3)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缺乏了解信用交易各方信用狀況的平臺和相應的懲戒機制。
二、企業如何防范信用風險
企業應通過制定信用管理戰略對企業的各項業務進行重新的定位規劃出各業務的價值鏈和風險環、制定出相應的信用管理組合策略。通過管理戰略的制定,進行信用管理組織和體系的構建,結合科學易操作性的信用管理評價標準,完善的信用管理制度,最后通過有效的信用管理流程和有力的執行信用管理制度完成銷售的傳遞和應收賬款的實現。
(一)企業信用管理的意義
企業信用管理是指針對信用銷售的管理,是企業通過制定信用管理政策,知道和協調各部門的業務活動。收集和評估客戶信息,對信用額度的授予,控制信用風險,債券保障,回收應收賬款等各交易環節的管理活動,是對企業防范信用交易風險的全過程管理。
加強企業信用風險管理,不僅能夠規避拖欠賬款、違約情況,保證企業資產不受損失,提升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進而能夠及時抓住市場機遇,促進企業良性發展。
(二)加強企業信用管理,防范信用風險
(1)建立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完善評估體系
信用風險管理是指通過制定信用政策,指導和協調各機構業務活動,對從客戶資信調查、付款方式的選擇、信用限額的確定到款項回收等環節實行全面的監督和控制,以保障應收款項的安全及時回收。
企業應制定合理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對客戶進行動態的信用風險識別、跟蹤、評估、應對,有效地降低信用風險。并不斷完善評估體系,建立客戶信用檔案,通過銀行、商業合作伙伴或利用企查查、征信查詢、信用評級機構等多渠道對客戶的經營狀況、資產狀況、信用記錄等進行資信調查,并按照企業信用評級標準對客戶進行評級,不斷完善客戶管理,助力企業規避信用風險。
(2)運用科學的信用風險管理辦法
借鑒目前國際上流行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企業信用管理系統,運用“過程控制”的管理思想,全面控制交易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業務環節,即從營銷渠道設計、客戶開發、簽訂合同、發貨直到帳款催收。重視簽訂合同之前的營銷渠道設計和對客戶的資信調查,即“事前控制”。同時加強交易額度的科學審批,即“事中控制”;以及對應收帳款的專業化管理,即“事后控制”,對應收賬款的管理采用事前、事中及事后全面管理,及時回收賬款,提高公司資金周轉效率,防止和減少壞賬損失,并實施應收賬款考核管理,打破傳統利潤指標管理方式,以業務獎核算與應收賬款專項獎考核為主。
(3)建立健全法律風險防范機制
設立法律風險控制機構,配備專職法律事務管理人員或聘請專業化律師,統一處理企業信用風險防控事宜。
企業在進行重大決策、重要經營活動等工作前,由專業的機構和人員就企業的信用風險進行預估、分析,并在企業內部進行上會評審,可以將風險控制到最低甚至規避。企業應重視相關法律知識的培訓,提高各級管理人員的法律意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養成依法管理的工作意識、工作思路和工作習慣。
(4)利用有效的信用保險手段
信用保險是一項企業用于風險管理的保險產品,可以保障企業應收賬款的安全,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其義務時,由保險人承擔賠償責任。
在國內商業貿易時,企業應利用商業信用保險的賒銷信用保險,防范延期付款或分期付款行為,可以保證企業能按期收回賒銷貨款,保障商業貿易的順利進行。在國際貿易中,企業應利用出口信用保險,保障企業收匯安全,為企業在出口貿易、對外投資等經濟活動中提供風險保障。在應對激烈的貿易摩擦等過程中,中國信保就發揮了幫助我國企業避險的積極作用,如2011年,中國信保及時啟動理賠綠色通道,向在利比亞戰亂中受損的31家企業支付賠款,有力保障了經營穩定。
企業的應收款項如果成為壞賬很可能使企業陷于癱瘓狀態,從眾多案例中,可以看出信用保險是一項能避免信用風險、維持企業正常經營活動順利進行、保障企業穩定發展的有效措施。
(5)建立良好的部門合作機制
針對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應建立部門合作機制,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特別是對于銷售部門與財務部門,應加強溝通,權責明確,通力合作。銷售部門應在客戶管理前期做好信用評估工作,在談判、簽約過程中,做好信用條款的評審工作,明確各方權利義務條款,防止合同條款疏漏導致的風險損失,并轉變以往重業績、輕賬款收回的狀況,加強應收賬款管理;財務部門應加強與銷售部門的溝通協調,配合完成客戶信用評估、銷售合同評審、信用風險評估等工作。
(6)培養信用管理人才,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企業應積極培養信用管理人才,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信用管理專家將科學的信用管理理論和操作實務在企業中推廣,不斷強化員工信用風險管理意識、提升員工的信用管理理念和管理能力。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企業應充分意識信用風險預估、信用風險管理、信用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全面加強企業信用風險管理水平,保障企業免受損失,促進企業平穩、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閆敏.防范企業信用風險加強信用管理[J].中國集體經濟,2012(04):131-132.
[2]林佳.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企業信用風險管理對策研究[J].新經濟,2013(29):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