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油炸過程中茶多酚對油脂品質的影響

2021-03-01 01:43:22高浩祥徐乾達曾維才
食品科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油脂

高浩祥,陳 南,徐乾達,何 強,2,曾維才,2,*

(1.四川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大學 食品科學與技術四川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5)

油炸是食品加工過程中最常見、最受歡迎的加工方法之一,油炸食品具有誘人的風味、色澤以及酥脆的口感,深受消費者的喜愛[1]。然而,由于油炸過程處于高溫劇烈的加工條件下,油脂在油炸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化學反應,如氧化反應、水解反應以及聚合反應等,使得油脂品質隨油炸過程的進行而急劇下降[2]。近十年來,已有許多研究發現在油炸過程中發生的復雜化學反應大多會導致油脂的降解,進而影響油炸食品的質量[3-4]。此外,在油炸過程中,油脂的降解也非常容易產生許多有毒有害的化合物,如醛、酮、反式脂肪酸等,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5-6]。因此,有效抑制油脂在油炸過程中品質的劣變已逐漸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問題。油脂在油炸過程中品質的劣變主要與高溫條件下的氧化反應有關,氧化降解是油脂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雖然丁基對苯二酚、丁基羥基甲苯等合成抗氧化劑的應用能有效抑制油脂氧化劣化,但這些合成抗氧化劑在高溫下的不穩定性及對人體潛在的毒性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擔憂[7]。因此,需要尋求高效穩定的天然抗氧化劑解決油炸過程中油脂品質下降問題[8]。

茶多酚是茶中酚類化合物的總稱,是茶的主要功能成分,與茶產品的特殊色澤和風味有關。茶多酚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如抗氧化、抗菌、抗腫瘤和抗血栓形成等[9-10],具有保護人體健康的作用,同時,茶多酚在改善食品的品質特性等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被廣泛用作食品添加劑應用到肉類、食用油、堅果和飲料等食品生產過程中[11]。此外,與其他天然提取物相比,茶多酚在高溫下表現出穩定的化學性質,在高溫條件下能夠抑制氧化反應的進行,因此,具有保護油脂在油炸過程中品質下降的潛力[12]。

本研究通過向油脂中加入茶多酚,模擬真實的油炸加工條件,研究茶多酚在高溫條件下對油脂品質的影響。通過對油脂的酸值、過氧化值、茴香胺值、顏色和黏度等理化指標的測定以及對油脂脂肪酸組成和揮發性成分分析評價茶多酚的作用效果,并進一步分析油脂中總酚含量的變化及油脂的熱力學性質,探討茶多酚影響油脂品質的可能機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與試劑

菜籽油(不含合成抗氧化劑)、馬鈴薯購于成都當地市場,常溫避光保存,備用。

茶多酚(純度≥98%) 西安通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脂肪酸標準品、沒食子酸、茴香胺 阿拉丁試劑公司;甲醇為色譜純,所有其他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實驗用水為蒸餾水。

1.2 儀器與設備

DF25B型電炸鍋 中山斯樂得電器有限公司;XS205型高精確電子分析天平、1100LF型同步熱分析儀美國梅特勒-托利多公司;Milli-Q Element超低元素型超純水系統 上海晶儀科學儀器有限公司;GL-20G-C型高速冷凍離心機 上海安亭科學儀器廠;GC-QP 2010 Plus型氣相色譜-質譜儀 日本島津公司;SNB-2型黏度儀 上海精科儀器有限公司;CM-5型色差色度儀日本柯尼卡美能達公司。

1.3 方法

1.3.1 油脂樣品的制備

向1 000 g菜籽油中加入0.4 g茶多酚(溶于2 mL乙醇),于室溫下攪拌混勻10 min?;旌暇鶆蚝?,將菜籽油加熱到180 ℃,溫度穩定后開始計時,并放入一批新鮮土豆片(總質量(100f 2)g;每片直徑為(4.50f 0.05)cm,厚度為(0.30f 0.05)cm)進行油炸,油炸3 min,此后每間隔1 h重復油炸一批新鮮土豆片,油脂每天加熱8 h,共加熱24 h。分別在第0、4、8、12、16、20、24小時收集油脂樣品(50f 1)g,樣品于-4 ℃密封保存。未添加茶多酚的菜籽油作為空白對照進行同樣的油炸程序,油炸過程不添加新鮮菜籽油。

1.3.2 油脂酸值的測定

采用直接滴定法測定[13]。取2.5 g油樣與50 mL乙醚-異丙醇(1∶1,V/V)溶液混合,加入3 滴酚酞溶液(10 mg/mL,95%乙醇溶液為溶劑)混合均勻。用已標定的0.1 mol/L氫氧化鈉溶液對混合液進行滴定,直至呈現穩定的微紅色。以相同的不含油樣的混合液作為空白對照。按式(1)計算油脂的酸值:

式中:V為樣品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mL;V0為空白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m L;c為氫氧化鈉溶液濃度/(mol/L);M為氫氧化鈉的摩爾質量/(g/mol);m為油脂樣品的質量/g。

1.3.3 油脂過氧化值的測定

采用直接滴定法測定[14]。稱取2 g油脂樣品與30 mL乙酸-三氯甲烷(3∶2,V/V)溶液混合均勻,加入1 mL飽和碘化鉀溶液(1.4 g/mL),在25 ℃避光孵育3 min。隨后加入100 mL蒸餾水,用已標定的0.01 mol/L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滴定至淺黃色,加入1 mL淀粉指示劑(10 mg/mL)混合,繼續滴定至藍紫色消失,以相同的不含油樣的混合液作為空白對照,按式(2)計算油脂的過氧化值:

式中:V為樣品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mL;V0為空白組消耗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體積/mL;c為硫代硫酸鈉溶液濃度/(mol/L);m為樣品的質量/g;500為換算系數。

1.3.4 油脂茴香胺值的測定

采用吸光度法測定[15]。取5 m L 油脂樣品溶液(0.04 g/mL,異辛烷作為溶劑)與1 mL茴香胺試劑(2.5 mg/mL,乙酸作為溶劑)混合,將混合液在25 ℃孵育8 min,并在350 nm波長處快速測量其吸光度,記錄其吸光度A1;同時,以1 mL乙酸溶液替代反應試劑中的1 mL茴香胺試劑,進行相同的反應,記錄吸光度A2;以異辛烷為空白對照,進行相同的反應,記錄吸光度A0。油脂樣品的茴香胺值按式(3)計算:

式中:c為油脂樣品溶液質量濃度/(g/mL);V為油脂樣品溶液的體積/mL;m為油脂樣品的質量/g;1.2為轉換因子。

1.3.5 油脂黏度和顏色的測定

采用SNB-2型電子黏度儀測定油脂的黏度值。探頭型號為EVSD/400,測試速率為60 r/min,測試溫度為25 ℃。實驗前,將10 g油樣放入玻璃瓶中,在25 ℃以未水浴中孵育30 min,實驗過程在25 ℃水浴進行。

采用CM-5型色差色度儀測定油脂的顏色。以未添加茶多酚的新鮮油脂作為空白對照。油脂的顏色根據CIELAB顏色標度表示為a*(+,紅色;-,綠色),b*(+,黃色;-,藍色)和L*(100=白色;0=黑色)。總色差ΔE按照公式計算:ΔE=[(L*-L0)2+(a*-a0)2+(b*-b0)2]1/2,其中,L0、a0、b0為空白對照的顏色。

1.3.6 油脂脂肪酸組成的測定

采用氣相色譜-質譜(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測定[16]。稱取60 mg油脂樣品溶于4 mL異辛烷中,加入0.2 mL氫氧化鉀溶液(0.4 mol/L,甲醇為溶劑)混合,混勻后再加入1 g硫酸氫鈉混合,混合物于25 ℃、4 000 r/min離心5 min,取上層清液經0.45 μm濾膜過濾得樣品用于GC-MS分析。

G C 條件:色譜柱:D B-5 M S 石英毛細柱(30 mh 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初溫120 ℃保持1 min,以5 ℃/min升至175 ℃,保持10 min,再以5 ℃/min升到190 ℃,保持5 min,再以5 ℃/min升到200 ℃,保留5 min;載氣(He)流速1.0 mL/min,進樣量1 μL;分流比10∶1。

M S 條件:電離方式為電子電離源(e l e c t r o n ionization,EI),電離能為70 eV,質量掃描范圍為m/z40~400;傳輸線溫度為250 ℃,離子源溫度為200 ℃。各脂肪酸的含量采用內標半定量法進行定量分析。通過與標準質譜數據庫(NIST 14, Gaitherburg, MD,USA)和各脂肪酸標準品保留時間的比對,對各脂肪酸進行鑒定。

1.3.7 油脂揮發性風味物質的測定

采用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質譜(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聯用技術測定[17]。稱取5 g油脂樣品置于20 mL頂空瓶中,50 ℃恒溫水浴中加熱平衡10 min,固定手動SPME進樣器,并將針頭插入頂空瓶中,推出萃取纖維(50/30 μm CAR/DVB/PDMS),50 ℃頂空吸附萃取30 min。吸附結束后,萃取頭插入GC-MS進樣口250 ℃解吸10 min。

G C 條件:色譜柱:D B-5 M S 石英毛細柱(30 mh 0.25 mm,0.25 μm);升溫程序:初溫40 ℃保持3 min,以5 ℃/min升至90 ℃,不保持,再以6 ℃/min升到200 ℃,保持2 min;載氣(He)流速為1.0 mL/min,不分流進樣。

MS條件:電離方式為EI,電離能為70 eV,質量掃描范圍為m/z40~400;接口溫度為250 ℃,離子源溫度為200 ℃。揮發性化合物的相對含量采用采用峰面積占總峰面積的百分比表示。通過與標準譜庫(NIST, 14.0,Gaitherburg, MD, USA)比對質譜離子峰對各物質進行鑒定。

1.3.8 油脂總酚含量的測定

采用福林-酚法測定[18-19]。稱取2.5 g油樣溶于2.5 mL己烷中,加入7.5 mL 80%甲醇溶液混合,混合液于25 ℃旋渦振動5 min?;旌弦涸?5 ℃、5 000 r/min離心5 min,上層清液經0.45 μm濾膜過濾得測試樣品。取0.1 mL樣品與2 mL碳酸鈉溶液(20 mg/mL)混合,25 ℃孵育2 min,加入0.9 mL福林-酚試劑,25 ℃孵育30 min,于750 nm波長處測定混合液的吸光度。以沒食子酸為標準品,建立沒食子酸溶液質量濃度x(0.1~1 mg/mL)與吸光度y的標準曲線為:y=1.029 73x+0.010 09,R2=0.999 3。用該標準曲線計算試樣的總酚含量,結果以沒食子酸當量計算(mg/kg)。

1.3.9 油脂熱力學分析

采用同步熱分析儀對油脂進行熱重-差示掃描量熱(thermogravimetry-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TGDSC)測定[20]。將裝有油脂樣品(5.0f 0.5)mg的鋁坩堝密封,50 ℃孵育1 h,設置儀器的升溫程序以10 ℃/min的速率從50 ℃加熱至300 ℃,以50 mL/min的速率向樣品中通入空氣。含茶多酚(0.4 mg/g)的新鮮油作為測試樣品,不含茶多酚的新鮮油作為空白對照,根據TG和DSC曲線對油脂樣品的熱力學性質進行分析。

1.4 數據統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茶多酚對煎炸油理化性質的影響

通常在食品工業中,油脂的酸值、過氧化值和茴香胺值等化學指標常作為評價油脂品質的基礎指標[21]。油炸過程中油脂理化指標的變化結果如圖1~4所示,添加茶多酚的煎炸油酸值從(0.39f 0.01)mg/g增加到(1.11f 0.01)mg/g(圖1),過氧化值從(1.54f 0.05)mmol/kg變化到(1.02f 0.06)mmol/kg(圖2),茴香胺值從(6.82f 0.07)增加到(116.66f 0.53)(圖3),而未添加茶多酚的空白對照組油脂的酸值從(0.39f 0.01)mg/g增加到(1.75f 0.01)mg/g,過氧化值從(1.54f 0.05)mmol/kg變化到(1.18f 0.0 6)m m o l/k g,茴香胺值從6.8 2 f 0.0 7 增加到208.32f 0.26。對于油脂和相關產品,酸值表示油脂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一般而言,在高溫條件下,游離脂肪酸主要是由氫過氧化物的分解以及甘油三酯的水解產生,因此,油脂酸值的增加與油脂在加工過程中的氧化和水解反應密切相關[22]。圖1表明,茶多酚顯著抑制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酸值的增加(P<0.05),這可能與茶多酚抑制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的氧化和水解反應有關。

圖1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酸值的變化Fig.1 Change in acid value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圖2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過氧化值的變化Fig.2 Change in peroxide value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在油炸過程中油脂中過氧化物的生成和分解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油脂氧化生成的過氧化物不穩定,在高溫下可進一步氧化成小分子的羰基化合物和揮發性物質,過氧化值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變化是過氧化物動態轉化的結果[23]。由圖2可知,茶多酚組油脂的過氧化值低于同一油炸時間的空白對照組油脂,表明茶多酚能夠顯著抑制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過氧化物的產生(P<0.05),這可能與茶多酚的抗氧化活性有關。

此外,油脂的茴香胺值表征的是油脂中二級氧化產物的含量,油脂茴香胺值越高,表明油脂中二級氧化產物含量越高,也就表明油脂的氧化程度越高[24]。從圖3可知,各組煎炸油的茴香胺值在油炸過程中均顯著升高,茶多酚組油脂的茴香胺值在相同油炸時間下均低于空白對照組,表明茶多酚顯著抑制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二級產物的生成(P<0.05),延緩了油脂的氧化程度。

圖3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茴香胺值的變化Fig.3 Change in anisidine value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圖4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黏度的變化Fig.4 Change in viscosity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如圖4所示,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隨油炸時間的延長黏度值增加,茶多酚組油脂的黏度值在相同油炸時間下均低于空白對照組油脂,表明茶多酚能夠顯著抑制油炸過程中油脂黏度的增加(P<0.05)。有研究指出,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發生的聚合反應會增加油脂中大分子聚合物的含量,油脂中大分子聚合物含量的增加會導致油脂黏度的增大[25]。茶多酚能夠抑制油脂黏度的增大可能與茶多酚抑制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的聚合反應有關。

由表1可知,在油炸過程中,隨油炸時間的延長,各組煎炸油的L*和b*值顯著降低,ΔE值顯著增加。與空白對照組相比,茶多酚組油脂具有更高的L*和b*值以及更低的ΔE值。有研究表明,油脂在降解過程中會產生的穩定羰基類化合物,羰基類化合物能夠增加油脂對可見光的吸收,從而導致油脂顏色變深[26]。由實驗結果可知,在相同的油炸時間下,茶多酚組油脂比空白對照組油脂具有更淺的顏色,表明茶多酚延緩了油脂顏色的劣變,這可能與茶多酚抑制了油脂中羰基化合物的形成有關。

表1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的顏色變化Table 1 Changes in color parameters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s, n= 3)

表1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的顏色變化Table 1 Changes in color parameters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s, n= 3)

注:同行不同小寫字母、同列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ND.未檢出,下同。

指標 樣品油炸時間/h 0 4 8 12 16 20 24 L* 空白對照 90.60f 0.14aA 87.99f 0.25bA 83.89f 0.19cB 82.78f 0.17dB 80.78f 0.09eB 79.04f 0.30fB 77.68f 0.21gB茶多酚 90.69f 0.13aA 88.54f 0.11bA 86.61f 0.20cA 84.23f 0.16dA 83.09f 0.10eA 81.85f 0.23fA 80.74f 0.35gA a* 空白對照 4.27f 0.22fA 4.53f 0.12eA 8.86f 0.19aA 8.46f 0.06bA 7.95f 0.13cA 6.59f 0.10dA 4.78f 0.02eB茶多酚 4.27f 0.10eA 2.47f 0.01gB 3.83f 0.05fB 5.29f 0.03dB 6.03f 0.05cB 6.47f 0.04bA 6.93f 0.14aA b* 空白對照 24.35f 0.61aA 18.81f 0.61bA 18.46f 0.55cA 11.53f 0.79dB 8.75f 0.22eB 5.22f 0.24fB 4.46f 0.30gB茶多酚 23.83f 0.61aB 17.61f 0.20bB 15.11f 0.07cB 13.54f 0.20dA 11.96f 0.10eA 9.13f 0.30fA 7.88f 0.34gA ΔE 空白對照 ND 6.15f 0.45fB 10.06f 0.24eA 15.60f 0.60dA 18.80f 0.24cA 22.48f 0.26bA 23.73f 0.27aA茶多酚 ND 6.82f 0.15fA 9.64f 0.07eB 12.19f 0.10dB 14.20f 0.15cB 17.30f 0.13bB 19.00f 0.09aB

有研究指出,黃酮類、花青素等酚類化合物在食品的加工和貯藏過程中具有顯著抑制脂質氧化的活性,茶多酚作為酚類物質本身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抑制脂質氧化[27]。茶多酚抗氧化活性與茶多酚的結構關系密切,使其成為高效的還原劑[28],結果表明茶多酚能夠抑制油炸過程中油脂多種化學反應的進行,這可能是茶多酚延緩油脂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2.2 茶多酚對煎炸油脂肪酸組成的影響

油脂的脂肪酸組成是評價油脂品質的重要指標[29]。實驗采用GC-MS法測定不同油炸時間下油脂肪酸的組成,結果如表2所示。在180 ℃油炸24 h后,相比于初始油的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84.57%),空白對照組和茶多酚組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茶多酚組油脂的不飽和脂肪酸質量分數為72.79%,顯著高于空白對照組油脂的69.46%(P<0.05)。同時,與空白對照組油脂的反式脂肪酸質量分數(3.85%)相比,茶多酚組油脂中反式脂肪酸的質量分數更低(3.36%)。

已有研究指出,不飽和脂肪酸的數量和種類可能對富含油脂食物的營養價值和質量產生顯著影響[30]。據報道,日常飲食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具有多種生理活性功能,如降血脂、抗血栓和免疫調節等,有益于人體的健康,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可能引發人體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31-32]。此外,相關研究也指出,在食品加工過程中反式脂肪酸的產生與積累會導致食品風味、質地以及顏色的劣變,進而導致食品品質和安全性的下降[33]。由表2可知,茶多酚抑制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不飽和脂肪酸的分解以及反式脂肪酸產生,從而有效地保護了油脂的品質。

表2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脂肪酸組成的變化(,n= 3)Table 2 Change in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 n= 3)

表2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脂肪酸組成的變化(,n= 3)Table 2 Change in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 n= 3)

注:脂肪酸名稱:C16:0.棕櫚酸;C16:1.9-十六碳烯酸;C18:0.硬脂酸;C18:1.油酸;C18:2.亞油酸;C18:3.α-亞麻酸;C18:1t.反式油酸;C18:2tt.反式亞油酸;UFA.不飽和脂肪酸;tFA.反式脂肪酸。不同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下同。

脂肪酸質量分數/%初始油 油炸8 h 油炸16 h 油炸24 h空白對照 茶多酚 空白對照 茶多酚 空白對照 茶多酚C16:0 6.12f 0.02 6.03f 0.01 6.05f 0.01 5.96f 0.01 5.99f 0.01 5.90f 0.02 5.94f 0.01 C16:1 0.28f 0.02 0.24f 0.03 0.25f 0.01 0.21f 0.04 0.24f 0.02 0.20f 0.04 0.22f 0.01 C18:0 2.85f 0.01 2.78f 0.01 2.81f 0.01 2.73f 0.01 2.77f 0.01 2.67f 0.01 2.73f 0.01 C18:1 56.46f 0.03 53.01f 0.02 54.01f 0.01 50.50f 0.01 51.85f 0.02 48.19f 0.01 49.75f 0.03 C18:2 16.20f 0.01 14.40f 0.04 15.27f 0.02 13.67f 0.01 14.64f 0.02 12.84f 0.01 13.97f 0.01 C18:3 11.63f 0.02 10.17f 0.02 10.39f 0.02 9.25f 0.02 9.67f 0.02 8.24f 0.02 8.86f 0.01 C18:1t ND 0.82f 0.01 0.74f 0.01 1.79f 0.01 1.40f 0.01 2.62f 0.01 2.20f 0.01 C18:2tt ND 0.41f 0.01 0.39f 0.01 0.87f 0.01 0.80f 0.01 1.23f 0.01 1.16f 0.01 UFA 84.57f 0.08 77.82f 0.11b 79.92f 0.06a 73.64f 0.08b 76.39f 0.08a 69.46f 0.08b 72.79f 0.06a tFA ND 1.23f 0.02a 1.13f 0.02a 2.66f 0.02a 2.19f 0.02b 3.85f 0.02a 3.36f 0.02b脂肪酸

2.3 茶多酚對煎炸油揮發性物質的影響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許多揮發性化合物,如戊醛、己醛、庚醛、(E,E)-2,4-壬烯醛等,這些揮發性物質會對油脂風味產生負面影響[34]。有研究表明,油脂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醛、酮類揮發性化合物對人體具有潛在的毒性,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35-36]。采用HSSPME-GC-MS法分析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產生的揮發性化合物,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揮發性風味成分的變化s,n= 3)Table 3 Change in volatile compound contents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s, n= 3)

表3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揮發性風味成分的變化s,n= 3)Table 3 Change in volatile compound contents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s, n= 3)

保留時間/min 揮發性成分相對含量/%初始油 油炸4 h 油炸24 h空白對照 茶多酚 空白對照 茶多酚7.53 庚醛 ND 1.63f 0.02a 0.73f 0.01b 1.22f 0.02a 0.82f 0.02b 9.34 2-庚烯醛 ND 5.32f 0.02a 5.27f 0.04a 5.42f 0.03a 5.61f 0.02a 10.67 反,反-2,4-庚二烯醛 ND 2.29f 0.02a 1.98f 0.02b 3.43f 0.03a 3.83f 0.01a 10.94 辛醛 0.27f 0.01 1.98f 0.01a 1.15f 0.01b 2.03f 0.02a 1.21f 0.01b 11.19 2,4-庚二烯醛 0.41f 0.01 10.19f 0.06a 10.06f 0.07a 14.16f 0.09b 15.78f 0.12a 12.34 反-2-辛烯醛 ND 0.57f 0.01a 0.54f 0.01a 1.01f 0.01a 0.64f 0.02b 12.73 2-辛烯醛l 0.12f 0.01 3.56f 0.03a 3.40f 0.03a 3.78f 0.03a 3.56f 0.03a 14.02 反-4-壬烯醛 ND 0.17f 0.01a 0.16f 0.01a 0.21f 0.01a 0.20f 0.01a 14.14 4-壬烯醛 ND 0.54f 0.01a 0.69f 0.01a 0.37f 0.01b 0.81f 0.01a 14.51 壬醛 0.43f 0.02 13.28f 0.08a 12.61f 0.07b 13.19f 0.08a 13.67f 0.09a 16.31 反-2-壬烯醛 ND 0.25f 0.01a 0.33f 0.01a 0.37f 0.01a 0.38f 0.01a 16.89 2-壬烯醛l ND 1.30f 0.02a 1.26f 0.02a 2.89f 0.03a 2.19f 0.04b 18.19 反-4-癸烯醛 ND ND ND 0.12f 0.01a 0.12f 0.01a 18.63 4-癸烯醛 ND ND ND 0.47f 0.01a 0.38f 0.01a 18.74 癸醛 ND 1.04f 0.01a 0.59f 0.01b 0.65f 0.01a 0.57f 0.01a 18.88 2,4-壬二烯醛 ND 0.25f 0.01a 0.21f 0.01a 0.52f 0.01a 0.34f 0.01a 19.90 反-2-癸烯醛 ND 0.10f 0.01a 0.08f 0.01a 0.38f 0.01a 0.33f 0.01a 20.32 2-癸烯醛 0.04f 0.01 4.42f 0.03a 4.11f 0.02a 12.96f 0.11a 8.51f 0.08b 21.15 反,反-2,4-癸二烯醛 ND 1.29f 0.01b 2.58f 0.02a 3.28f 0.04a 2.24f 0.03b 21.26 反-4-十一烯醛 ND 0.08f 0.01a 0.07f 0.01a 0.25f 0.01a 0.26f 0.01a 21.75 2,4-癸二烯醛 0.03f 0.01 3.63f 0.02a 3.26f 0.03a 7.86f 0.05a 5.83f 0.04b 22.80 2-十一烯醛 ND 2.66f 0.02a 2.55f 0.02a 7.92f 0.06a 5.03f 0.05b總含量 1.3 54.55 51.63 82.49 72.31

在180 ℃油炸24 h后,茶多酚組油脂和空白對照組油脂中鑒定出22 種醛類揮發性物質,這些醛類物質是油脂出現異味的主要原因。與未經油炸的新鮮油相比,茶多酚組油脂和空白對照組油脂中的醛類揮發性物質的相對含量均有明顯增加,茶多酚組油脂中醛類揮發性物質的相對含量為72.31%,低于空白對照組油脂的82.49%。據報道,在高溫加工過程中,油脂中的醛類揮發性物質的產生主要與油脂的熱氧化有關[5]。結果表明(表3),茶多酚在油炸過程中對抑制了油脂中醛類揮發性物質的產生和積累,這可能與茶多酚顯著抑制了油脂的熱氧化有關。

2.4 煎炸油在油炸過程中總酚含量的變化

圖5 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總酚含量的變化Fig.5 Changes in phenolic content of oil during deep frying

從以上實驗結果可以看出,茶多酚在油炸過程中對油脂的品質具有積極的影響。進一步測定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酚類物質含量的變化,分析探究茶多酚在油炸體系中的作用方式。油脂在油炸過程中總酚含量的變化如圖5所示,油炸0 h,茶多酚組油脂和空白對照組油脂的總酚含量分別為(518.91f 56.88)mg/kg和(108.51f 25.52)mg/kg。隨著油炸時間的延長,各組油脂中的總酚含量均顯著降低(P<0.05),而茶多酚組油脂在前8 h油炸時間內總酚含量均高于空白對照組油脂。研究指出,茶多酚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夠在自由基鏈式反應的起始階段向自由基提供氫質子或增殖階段對自由基進行猝滅,從而有效阻斷自由基反應[12]。同時,有研究表明,茶葉提取物中的酚類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在高溫加工過程中也能夠發揮物質的抗氧化活性,相比一般的天然提取物其在食品體系中的抗氧化作用時間可能會明顯延長[37]。結果表明,茶多酚的添加增加了油脂中酚類物質的含量,延長了酚類物質在油脂中的作用時間。茶多酚是一類多酚羥基物質,能夠作為氫質子的供體,具有顯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夠在自由基鏈式反應過程中猝滅自由基,從而有效阻斷自由基反應。在油炸過程中,茶多酚通過自身消耗與自由基發生反應,抑制油脂的氧化,從而導致總酚含量的下降。茶多酚組油脂的總酚含量減少更快表明茶多酚的活性更強,更易于通過自身消耗抑制油脂的氧化。在油炸8 h后,由于油脂中酚類物質含量有限,兩組油脂中酚類物質被完全消耗。茶多酚通過自身消耗抑制油炸過程中的脂質氧化過程,這可能是茶多酚在煎炸過程中能夠延緩油脂品質下降的重要原因。

2.5 茶多酚對煎炸油熱力學特性的影響

油炸是一個熱反應過程,在加熱過程中油脂分子不穩定,體系中會發生許多復雜的化學反應,從而引起油脂本身熱力學性質的變化[38]。實驗通過同步熱分析儀對油脂樣品的熱力學進行測定,分析茶多酚對油脂熱氧化穩定性的影響,結果如圖6所示。由TG曲線結果可知,茶多酚組油脂的初始分解溫度為232 ℃,高于空白對照組油脂(215 ℃),表明茶多酚提高了油脂的初始分解溫度,增加了油脂的穩定性。同時,由DSC曲線結果可知,茶多酚組油脂的初始氧化溫度為209 ℃,高于空白對照組油脂(175 ℃),表明茶多酚提高了油脂的初始氧化溫度,增加了油脂的氧化穩定性。據報道,油脂的氧化過程伴隨著物質的分解和熱量的釋放,可采用熱力學檢測來評價油脂的氧化穩定性,一般起始變化溫度越高,穩定性越好[20,39]。在油炸過程中,油脂的氧化是導致油脂品質下降的主要因素。茶多酚作為一種抗氧化劑,通過阻斷自由基鏈反應抑制油脂的氧化,從而提高了油脂的氧化穩定性,近而使得油脂具有更好的理化性質、風味以及營養價值,這可能是茶多酚對油脂品質具有積極影響的重要原因。

圖6 油脂熱力學性質(TG-DSC曲線)Fig.6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of oil at different deep-frying temperatures

3 結 論

在油炸過程中,茶多酚對油脂的化學性質、顏色和黏度的劣變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茶多酚在高溫油炸過程中能夠抑制油脂脂肪酸的降解,減少油脂中有害揮發性化合物的產生。此外,茶多酚通過提高油脂中酚類物質含量以及提高油脂的熱氧化穩定性,增強了油脂的油炸性能,延緩了油脂在油炸過程中品質的下降。結果表明,茶多酚在食品和化工行業具有保護和提高煎炸油品質的潛在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油脂
《中國油脂》征訂啟事
食品工業(2023年12期)2023-12-12 12:56:16
中國油脂(月刊)
歡迎訂閱2023年《糧食與油脂》雜志
減肥患者宜用的心理調節法 讓您輕輕松松甩掉油脂
基層中醫藥(2020年8期)2020-11-16 00:55:20
生物炭在油脂厭氧消化中的應用及其微生物作用機制
A taste of Peking duck
意慕利油脂化學
塑料助劑(2019年3期)2019-07-24 08:51:22
Al-Zr-CeO2固體酸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油脂環氧化性能
中國油脂
歡迎訂閱2019年《中國油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日韩免费毛片| 日本精品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无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久久五月视频| 国产91视频免费| 日本一本正道综合久久dvd| 无码福利日韩神码福利片| 欧美黄网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啪啪国产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成人午夜天|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欧美色综合网站| 91娇喘视频| www亚洲精品| 亚洲成综合人影院在院播放| 国产精品第|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 午夜视频日本|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青青青国产精品国产精品美女| 2021最新国产精品网站| 国产经典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这里只有精品免费视频| 五月婷婷丁香色|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免费| 欧美在线伊人| 一级看片免费视频|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 亚洲精品片911|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无码A视频在线|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久久国产av麻豆| 狠狠色丁香婷婷| 国产a网站|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亚洲欧美自拍视频| 自拍偷拍欧美|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午夜视频日本| 欧美午夜网| 天堂网国产|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无码AV| 亚洲天堂久久新| 日韩资源站| 91免费片| 国产青榴视频| 日韩视频福利| 欧美日本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一本| 一本大道视频精品人妻 | 色综合激情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四虎综合网| 日韩小视频网站hq| 亚洲午夜综合网|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日本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欧美网站| 青青青国产视频| 亚洲黄色高清|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人成aaaa| 亚洲成人精品| 操操操综合网| 久久国产热| 人妻91无码色偷偷色噜噜噜| 久久夜夜视频| 97在线公开视频|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