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航 陳忠宇 李 楠
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受疫情影響,國內企業經歷從停工停產到陸續組織復工復產的特殊時期,人力資源方面受到極大影響,因復工復產不及時不充分以及市場需求側重大幅傾斜等原因,導致企業用工出現緊缺匱乏和富足閑置的不同狀況。在共享經濟理念背景下,共享人力資源作為一種新型的人力資源配置雇傭模式,能夠解決在此特殊時期存在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新冠疫情對企業人力資源造成影響的分析,探究共享人力資源新模式的可行性。
本文基于來自經濟觀察報的調查報告,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企業復工和經營造成的影響展開分析。根據該調查報告的調查結果:首先,新冠肺炎疫情對不同行業企業業績影響差異相差巨大。醫藥類企業業績增長,應對疫情不論是治療肺炎所需藥品需求量的猛增,還是醫療器械行業呼吸機的緊缺,以及我們生活中防疫必需的防疫物資——醫用口罩、醫用酒精、醫用洗手液等在這個特殊時期都是一搶而空的狀態。線上零售企業業績也是持續高漲,以阿里巴巴旗下“盒馬鮮生”為例,由于盒馬鮮生能夠通過盒馬APP 直接下單,配送員送貨上門方便快捷,能夠提供日常必需品、果蔬生鮮類商品,還能滿足群眾在疫情中不愿承擔出行風險就能購買到所需產品的需求,獲取的市場訂單呈爆炸式增長,因此也體現出在疫情中電商零售企業業績不斷攀高。相比之下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旅游類的消費者服務業則業績損失慘重,疫情當頭旅游不被大眾納入日常計劃中去,大家都盡量減少外出,相應的酒店住宿和傳統餐飲也沒有顧客。娛樂文化場所如網吧、KTV、文化場館,都是在疫情得到更加穩定控制后才能開放,而且還要符合防疫要求控制人流做好防疫工作,企業不僅要面臨疫情的巨大沖擊,還必須承擔門店租金和人工成本。醫藥類企業與線上零售企業業績的短期暴漲,產品與服務需求量的持續高漲也就導致他們用工需求的激增,極可能出現急需基礎工人去生產口罩或者大量的搬運工人去做貨物搬運,“盒馬鮮生”就急需商品分揀員和配送員等工人。然而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旅游類的消費者服務業業績的下滑,也就導致用工需求的銳減,原有的人力資源閑置下來,面臨這樣巨大沖擊的企業迫不得已還要采取降薪、裁員,甚至宣布破產倒閉等舉措。
新冠肺炎疫情對企業復工復產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難,從不同類型、規模的視角看,與上面分析過的疫情對企業業績影響相呼應,大中型國有企業復工難度相對于小微型民營或合資企業要小一些。從不同行業企業的視角看,金融行業受到影響最小,因為金融行業獨特的行業特征讓其免受傷害,金融行業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就能完成絕大部分的工作,在家就能實現辦公。餐飲住宿娛樂文化旅游業等消費者服務業企業面臨復工難度最高,而且客戶需求量的減少使得其復工難度增大。復工困難有以下幾個原因:人口流動受限,我國的消費者服務業企業主要聚集在東部發達地區,從疫情分布情況來看,整體上我國東部比西部要嚴重,并且疫情整體暴發時間在春節之后員工都已經返鄉過節,所以復工復產服務業就業人員大部分都要跨省流動來到東部地區工作,人員流動受限導致復工復產相當艱巨;防疫成本巨大,大多數服務業的經營人群會集聚,需要投入大量成本進行防疫設施設備的采買和防疫工作的實施;市場需求低,疫情尚未徹底結束,消費者對于此類需要與陌生人面對面接觸的服務活動仍然心有余悸,不敢進行此類消費活動。
新冠肺炎疫情對不同行業企業業績與企業復工復產進程都造成了相應的影響,一些企業因為疫情關系導致業績短期增長,一些企業則是業績急速下滑,并且疫情導致一些企業復工復產不充分不及時,進而造成不同行業之間用工需求的極度不平衡。
如今“共享經濟”已經不再讓人感到陌生,不管是為了方便市民出行而產生的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還是為了方便學校學生生活而產生的共享洗衣機、共享吹風機等,“共享”理念已經走進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們無時不在享受著“共享經濟”為我們帶來的便利。共享經濟主要強調的就是一個使用權的靈活轉讓,使得有限的資源能夠創造出更多的經濟價值,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盤活市場,并且其相對低的價格也是吸引需求方的特征之一。
共享人力資源模式就是為了應對疫情(突發事件或者其他特殊時期)對企業的用工影響,將行業中有閑置人力資源企業的人力資源實行共享,把閑置的人力資源調配至用工需求增長的企業去,員工供給方針對特殊時期降低人力成本,由用工需求方支付員工工資,實現人力資源再分配與優化,把閑置的人力資源利用起來,達成共生共贏。
對于有閑置人力資源的用工主體,實施共享人力資源對于此類企業有益,能夠保留其原有的人力資源結構,并且也能緩解企業的生存壓力,不用擔心員工薪資“無處可尋”。對于使用人力資源的用工主體,實施共享人力資源模式的益處是能夠快速解決“用工荒”的問題,并且可以減少人力成本。對于員工則是能夠獲得勞動報酬不會面臨失業危險,有工作可做,是一個實現共贏的用工模式。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崗位都適合去實行共享共贏,符合共享崗位的特點有:第一,合作各方都是建立在自愿平等的基礎之上,不能借以共享之名進行非法營利。第二,崗位性質基礎、低技能,短期培訓就能達到上崗要求,主要是為了能夠實現快速調度并且也符合基礎工人基數大、需求大的規律;非保密性、非核心的外圍崗位,只負責用工企業的外圍工作,不參與含有公司機密以及公司內部高層的工作,主要就是防止用工企業的商業機密泄露。第三,靈活流動,可以實現“跨界用工”,跨職能、跨地域、跨行業、跨職業上崗工作,不需要過多的職業相關知識技能就能入手。
本文通過分析疫情給企業用工帶來的影響,發現不同企業之間用工需求出現不平衡的問題,結合“共享經濟”理念為解決此問題提出了新型的共享人力資源用工新模式,為共享人力資源模式實施尋求到更加合理的理論支撐。共享人力資源模式不只適用于疫情防控期間,而是能夠應對在類似突發事件或特殊時期中對于企業用工產生的不良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