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西洋,李連勝,楊淼森,方乃文,林曉輝,劉孔豐
1.上海電機學院 上海 201306
2.哈爾濱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8
2018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以下簡稱新標準)已于2018年12月發布實施,為了進一步落實新標準體系下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為新標準體系下職業教育、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提供科學、規范的依據,開發合理配套的培訓教材十分重要。新版焊工標準以201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焊工的主要工作任務和所列工種為依據,根據焊接方法進行基本分類編制,同時綜合考慮焊接方法和結構、材料變化所造成的焊接技能難易差異設立等級[1],與舊版焊工標準差別較大。本文結合標準修訂與教材編寫,探討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的編寫原則及框架的建立。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的作用如下:
1)規范從事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設備操作工的從業行為。
2)引導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設備操作職業教育的培訓方向。
3)為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設備操作工技能培訓和鑒定提供依據。
4)是焊設備操作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的基礎。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培訓教材不是某個行業的培訓教材,而是國家培訓教材,國家職業資格證書與學歷證書是并行的,反映了焊工的職業能力,為勞動力市場提供考核與培訓依據,也是大國工匠的培訓基礎。
我國的職業技能標準最初等效采用的是前蘇聯的評價體系,分為八級制;到20世紀80年代末,將八級制改成初級、中級和高級的三級制;90年代末,將三級制改成了五級制[2]。2000年以后的《國家職業技能標準》設為五級制,分別為:五級/初級工、四級/中級工、三級/高級工、二級/技師、一級/高級技師[3]。《焊接設備操作工》教材依據新版標準,并結合自身職業特點和技能難易差異,總體共設五個等級。其中,機器人焊接操作工分為五個等級,普通焊接操作工分為四個等級(無一級/高級技師),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分為三個等級(無五級/初級工和一級/高級技師)。
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接設備操作工主要是指操作鎢極惰性氣體保護焊(TIG)和等離子弧焊(PAW)焊接設備進行金屬工件焊接成形的人員,分為普通焊接操作工和機器人焊接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接設備操作工屬于普通焊接操作工,按其職業等級劃分,從事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中級操作工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3點。
1)焊接設備和周邊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常見設備故障識別和記述。
2)低碳鋼板對接橫焊/立焊。
3)焊接接頭外觀質量的自檢和焊縫尺寸測量。
(2)高級操作工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4點。
1)焊接設備和周邊設備的預防性維護,常見設備故障處理。
2)焊接工裝夾具的選用。
3)低碳鋼/低合金鋼板的多層多道焊。
4)焊縫表面缺陷分析,焊縫斷面尺寸的測量。
(3)技師級操作工 主要工作包括以下5點。
1)焊接工裝夾具的改進。
2)不規則工件自動焊接設備編程。
3)單面焊雙面成形。
4)焊縫質量檢驗,焊縫氣孔、冷熱裂紋的預防。
5)焊接工藝實施方案的制定。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適用于所有從事或準備從事以上工作的人員。
教材的編寫原則關系到學員的學習強度、學習積極性、職業能力快速提升,以及教培人員順利實施等,使教材真正地為國家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質量的提升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因此,教材的編寫應以具有一致性、實用性、層次性、可操作性、規律性和規范性為原則。
一致性原則指編寫教材的內容和結構與新標準一致,教材內部章節之間的結構一致。
新標準雖然是國家職業技能鑒定大綱類技術文件,但對操作工的職業功能、工作內容、技能要求及相關知識要求四項內容都有確定的描述。因此,本次教材編寫就應以新標準作為編寫依據,保證教材內容完全涵蓋《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內容不超出該標準范圍,以確保標準與教材的一致性。
新版焊工標準提出與焊工職業密切相關并分布于整個職業活動全過程的基礎知識作為一個職業模塊,作為四大工種學習的基礎。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模塊同樣提出本模塊中共性的技能基礎知識作為一個培訓單元,降低各單元交叉重疊知識內容。
實用性原則指編寫教材的內容難易程度應符合職業焊工知識層次。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培訓教材編寫應符合國內企業的實際需求,既要考慮學員的知識層次,又要滿足國內各行業焊工職業教育的需求。遵循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職業能力為核心”的思想,教材的內容應以職業能力為主線來展開,知識內容為職業能力服務,即以培養具備學習、理解、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良好的理論知識與操作技能的焊工為最基本需求的原則進行編寫。
層次性原則指隨著焊工職業等級的提高,對焊工所需技能及相關知識要求增多。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培訓教材編寫按職業等級進行了細分,對具體內容力求界定準確,表述科學合理,做到首尾相互對應,知識層次分明,對于不同級別中的相同工作內容,技能含量逐級增加,使其能夠反映出相同的工作內容因級別的不同而掌握的范圍和深淺也不同。同時,低級別內容作為高級別的已知條件。
可操作性原則指編寫教材的內容,尤其技能要求應具體明確,多采用量化指標。
普通焊接操作設備(焊接專機)與焊接機器人不同,國內沒有統一標準,也沒有形成壟斷,焊接專機形式多樣,這就給焊接設備操作工教材的編寫以及技能培訓過程中的可操作性帶來挑戰。為滿足不同企業焊接專機的實際情況和技能培訓的可操作性,教程中各項焊接設備操作技能拆分為模塊化技能講解,且多采用案例步驟化講解,大大提高了可操作性、通用性及靈活性。
規律性原則指編寫教材的內容應符合職業焊工的認知規律。
教材結構安排以認知和培訓規律為基礎,從易到難、由未知到已知的規律組織教材結構。這樣可以降低學員的學習難度,提高學員的學習興趣,使學員更有效地獲取并消化吸收到相關知識。
規范性原則指編寫教材的內容具有較高的嚴謹性、科學性和示范性。
教材的內容結構及文字符號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教材中涉及到的專業術語需要采用通用的專業術語,以減少教培人員、學員以及從事相關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和培訓中因術語知識差異而造成的困擾。
教材內容是對新標準的解讀,教材編寫的依據是新標準,因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保持一致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層次性原則是首要條件。教材要為國家職業技能培訓和教育質量提升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為此在教材的編寫過程中,保持可操作性原則、規律性原則和規范性原則是十分必要的。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教材中包括中級、高級和技師級三個職業模塊,每個職業模塊下設若干培訓項目,培訓項目下設若干培訓單元。三個職業模塊框架見表1~表3。
表1 中級焊接設備操作工
表2 高級焊接設備操作工
表3 技師級焊接設備操作工
(續)
焊工教材的職業模塊名稱對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3.工作要求”中相應級別的“職業功能”。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三個職業模塊分別對應“職業功能”中的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3.2.22、3.3.19、3.4.6)。
培訓項目涵蓋了《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3.工作要求”中相應級別的全部“工作內容”,即包含焊前準備、焊接操作和焊后檢查。同時考慮到模塊內各培訓項目技能知識存在交叉和重復,教材的培訓項目框架在《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規定的三個工作內容前增設了基礎知識項目。因此,教材培訓項目按焊接工作程序和認知規律分成四個類別,見表4。
表4 培訓項目與新標準職業要求對應
(1)基礎知識(共性) 基礎知識指完成所對應模塊內所有培訓項目中每項操作技能應具備的、共性的相關知識。表1所列中級工的“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分類和電源特性”;表2所列高級工的“焊接工藝規范對焊接質量的影響”;表3所列技師的“焊接應力相關知識”,都是在模塊全局知識體系下提煉出共性的、必要的基礎知識。
(2)焊前準備 焊前準備指完成所有焊接操作而需要的準備工作。既要符合新標準職業要求,又要體現焊接實際操作需求,緊貼生產實際。中級工TIG焊時,必須具有工件表面清理及鎢極修磨的技能。由于技能水平直接影響焊縫質量,因此中級工教材的焊前準備增加了培訓單元“焊接工件表面清理及鎢極修磨”,見表5。
表5 中級工教材的焊前準備與新標準職業要求對應
(3)焊接操作 焊接操作指完成規定工作應具備的技能,技能要求具有可操作性,是《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核心部分。教材中技能的訓練,采用化整為零的思想,把技能進行模塊化,又不失其操作完整性。整個思想貫穿中級、高級和技師教材的編寫。例如,中級工教材的焊接操作把低碳鋼板對接橫焊或立焊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劃分為兩個培訓單元,同時把能根據焊接位置調節焊接機頭姿態,融入到了低碳鋼板對接橫焊或立焊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單元中去,更加符合事務的規律性和操作的完整性,見表6。
表6 中級工教材的焊接操作與新標準職業要求對應
(4)焊后檢查 焊后檢查指對完成的規定工作或給定的已有工作的質量評定。焊后檢查內容的設計,體現了不同級別操作工掌握的內容范圍和深度的不同。中級工只需掌握焊接接頭外觀質量和焊縫尺寸測量;高級工需要掌握焊縫斷面試樣制備和尺寸測量,并能分析焊縫表面缺陷產生的原因;技師則需要掌握無損檢測、力學性能檢測方法,以及掌握預防氣孔及冷熱裂紋的方法,具體見表7。
表7 不同級別操作工掌握的內容范圍和深度
培訓單元的內容分別對應《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3.相應“工作要求”下的“技能要求”。培訓單元的編寫按新標準中相關知識要求內容并結合工程實際需要,使培訓單元內容更加明確、可量化、可操作。例如:《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中技師級技能要求“能根據焊縫檢測報告分析焊接缺陷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技師教材的培訓單元編寫時,明確給出需要掌握預防焊縫中氣孔、冷裂紋和熱裂紋的方法,見表8。
表8 中級工教材的焊前準備與新標準職業要求對應
培訓單元框架包括:培訓重點、知識要求和技能要求,具體如下。
(1)培訓重點 學員通過培訓單元的學習,所應達到的知識水平目標和操作技能水平目標,即告知學員后續學習的重點在哪,需要掌握的技能是什么,這樣可促使學員有目標、有針對地學習。
(2)知識要求 某個給出培訓單元中所對應的相關知識,不包含與其他培訓單元交叉和重復的共性的相關知識,默認學員已具備共性的相關知識。知識要求中只給出完成本單元技能必要的、特有的知識,即該部分內容僅服務于本培訓單元的“技能要求”,依據技能要求而編訂。例如:中級工教材中的“反變形法;試件組對及要求;定位焊的作用和要求”,知識要求僅為技能“平板對接工件的裝夾、組對及預置反變形量”服務。
(3)技能要求 技能是《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核心,是學員技能提升的主要表現形式,為此與之配套培訓教材的技能要求,要契合生產實際,具有可操作性、可考核性。技能多以案例形式進行培訓,保證技能的完整性,并規范技能培訓格式。每一項技能要求包含:技能名稱、操作準備(設備、工具、焊接材料、待焊工件等)、操作步驟或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內容。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教材是對新標準中對應模塊的解讀,是新標準中對應模塊具體實施的核心,因此編寫教材時遵守一致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和層次性原則是首要條件;遵守可操作性原則、規律性原則和規范性原則是必要條件。
焊接設備操作工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部分教材編寫框架既保持教材框架與2018版《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焊工》要求高度一致,又考慮了自動非熔化極氣體保護焊焊接設備操作工的技能特性和學員特征(增加共性基礎知識培訓項目、生產實際需要的培訓單元以及技能訓練模塊),可顯著降低學員的學習負擔,快速提升學員職業能力,使教材真正地在國家職業技能培訓、教育質量提升中發揮切實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