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記者 鄭雪芹
智能底盤時代的來臨,對供應商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尤其對于創業型公司,既缺乏資金支持,又缺乏客戶積累,怎樣才能突破重圍,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2021年10月15日-16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聯合主辦的“2021中國汽車供應鏈大會”在重慶舉辦,其中在10月16日上午舉辦的“線控底盤與傳統零部件新發展”主題論壇上,設置了圓桌對話環節,邀請了來自業內的多位嘉賓圍繞著“智能底盤技術變革挑戰與行業協同發展”這一話題進行了討論。
底盤域控制系統是線控底盤的關鍵技術,目前部分主機廠在這方面進行了自研,傾向于規劃底盤域、融合域等架構,并主導應用軟件的開發,對供應商也提出了白盒化交付軟件的要求,這對當前商業模式會帶來什么影響呢?
聯創汽車電子有限公司智能制動事業部總經理隋巧梅認為,底盤域控將來會向集成化、模塊化、線控化方向發展。開放與合作是未來的趨勢,底盤域控的發展需要跟OEM緊密合作,共同做架構定義和開發,域控制器的技術路線也將百家爭鳴。
未來,供應商可能只負責提供硬件,做底層驅動,然后把控制權上交給主機廠,跟主機廠一起做更多的聯合開發。因為在這方面主機廠有一個天然的優勢,例如對于制動距離的控制,主機廠可以把制動控制、能量回收、輪邊電機控制等等,還有其他的一些控制進行整合,最終實現制動距離縮小很多,這就是主機廠在這方面所具有的先天條件和所能發揮出來的優勢。而零部件供應商也能把他們的優勢項,也就是硬件、底層軟件、底層驅動和一些專有的算法和控制,比如電機控制算法、輪速控制算法、ESC或者是線控制動等開放給主機廠,主機廠就可以直接實現對四個車輪的壓力控制。其實這里不需要那么多復雜的處理,就是用它自己的開放接口,自己控制,這樣就能充分發揮雙方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同樣的,對于轉向的控制、懸架阻尼剛度的控制等,主機廠也能利用他們的優勢進行整合。
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底盤高級總監張杰也認同上述觀點,雖然現在底盤域等域控架構技術出現以后,主機廠和供應商在技術領域的邊界變得有些模糊,但是合作也會更密切,各自利用專業優勢,充分融合,把能夠做強的模塊集成在一起,最終目的是滿足消費者切實的各種需求。
當前國內大部分底盤電控產品仍然由外資把控,在智能化新機遇下,自主供應商如何實現創新和超越,如何做到差異化發展,又將如何體現性能和成本的競爭力呢?
上海拿森汽車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陶喆認為,在燃油車時代國內一級供應商大量去跟合資企業做對標,但是現階段是走不通的,因為中國的主機廠正在考慮超越合資品牌,這時候就需要去思考差異化的問題,從產品定義端去思考怎么讓主機廠得到超值的收益。既然做了差異化產品的定義,勢必會帶來差異化的風險,你跟人家做得不一樣,勢必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可能會出現隱患,這就要求比較高的團隊能力。
對于自主供應商來說,底盤產品的開發和產業化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技術難題亟待攻克。格陸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兆勇認為,自主產品的硬件可靠性、軟件安全性等技術難題需要時間驗證,同時客戶的認可也需要過程,這些客觀因素阻礙了批量應用。但是國內自主品牌的線控底盤公司,尤其是創業公司,不能困于這一點而不去嘗試新技術。
相對于創業型公司來說,另一種模式是依托主機廠快速帶動產品開發和應用。蜂巢轉向能夠快速發展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母公司長城汽車為其提供了有利的資源或條件。蜂巢智能轉向系統(江蘇)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朝久認為,轉向和制動并不是什么人都能搞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主機廠在這方面要求非常高,技術含量也很高。首先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其次要有整車平臺的支持。正是有了長城汽車做后盾,蜂巢轉向的市場和資金無需發愁,比創業型公司擁有了更多有利條件。
上海同馭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徐國棟認為,自主供應商的痛點在于接口標準的缺失,如同馭在過去五年服務的客戶數量大約70多家,但這70多家客戶的方案幾乎都不相同,這就導致了每一個客戶幾乎都要從零開始做接口工作,供應商不得不投入很多人力和資源,去做一些修改。但實際上,這些各不相同的開發工作最終實現的效果,其實大部分都只是實現了相同的功能。
基于此,徐國棟呼吁,希望能夠通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這樣的平臺,幫助自主供應商對于這種常用的典型功能制定一些共同的接口開發標準,通過這樣的方式把供應商的資源更好地集中起來。
湖北恒隆汽車系統集團有限公司智能轉向市場總監才振召也認為,汽車行業的中高端核心技術要想取得重大突破,各領域核心企業抱團攻關是很有必要和必須的,發揮各自優勢既能為我們贏得時間,同時從國家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的驅動來看,也希望我們抱團創新,抱團攻關。
江蘇奕隆機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勁對此深有感觸,奕隆作為Tier 2企業,希望和Tier 1梯隊把產品進一步細分出來,大家發揮各自的優勢和特長,通過分工合作,最終實現跟國際領先企業達到接近甚至超越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