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輝

摘要:以“互聯網+教育”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改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面對疫情“停課不停學”,海量在線教育資源彰顯了中國MOOC和中國力量,體現了中國道路和中國模式。通過文獻梳理,MOOC在版權保護方面出現了權利界定模式、合理使用沖突等問題。基于版權法的學理思考和本土化研究徑路,提出明確權利歸屬界限、完善課程市場生態、調整合理使用制度的對策。
關鍵詞:MOOC;版權;中國范式;合理使用;視聽作品
中圖分類號:D91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5168(2020)33-0094-06
1 引言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指出,截止到2020年3月我國網民規模達9.04億,互聯網普及率達64.5%,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8.97億。①我國以《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為綱領,實現教育協同創新,推動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續發展,以“互聯網+教育”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作為教育改革的內生變量,支撐和引領教育現代化發展。各類教育主體發展在線教育和新的教育平臺,豐富教育資源。2014年中國大學MOOC上線,通過在線教學模式支撐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增強了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體驗。為提升我國高等教育質量,推進教育公平和深化教育改革,教育部實施一流課程建設“雙萬計劃”,推動了優質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有效利用。截止到2018年我國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為3 833萬人。②我國將在世界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的在線教育課程標準方面,為世界慕課標準的制定提供了中國方案,在下一輪的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中掌握一定的主導權和話語權。由于版權問題的羈絆,版權資源無法按照知識組織的邏輯性和知識傳授的系統性全面、無縫、有機地嵌入MOOC。[1]
關于MOOC版權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MOOC版權的歸屬問題、圖書館在MOOC中的角色定位和版權服務、合理使用與MOOC版權問題等論域。學科分布主要以圖書情報學和教育學為主,跨學科研究MOOC版權問題的較為缺少。法學視角的MOOC版權問題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權的歸屬和合理使用制度之間的關系,主要討論在版權基礎理論對MOOC運營過程中的版權定位及在線平臺環境對合理使用制度的沖擊和其內容影響;從實證的角度分析MOOC版權本土化問題研究較少。在教育國際化的背景下,應加強MOOC版權本土化研究,基于我國社會和文化的特點,積極探索中國MOOC版權實踐,豐富版權理論研究,解決MOOC版權問題。
隨著在線教育的普及和知識分享的作用顯現,映射出新媒體時代內容為王的時代訴求,但同時隱含著版權制度問題。MOOC版權問題不再是簡單的教育學或法學問題,而更多是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交融的復雜的現實問題。要解決MOOC運營過程中的平臺服務協議、法律機制、版權管理系統和CC協議等問題應加強和重視版權基礎理論研究。現有研究文獻對MOOC版權研究主要集中在版權歸屬、圖書館在MOOC中的角色定位和版權服務、合理使用與MOOC版權等問題,并在版權保護和制度完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對策[2]。MOOC版權研究呈現出視角單一、跨學科研究缺乏、研究方法單一,實踐性較弱等特點。
本文以中國大學MOOC版權問題為研究對象,運用版權法理論,基于本土化視角,對我國MOOC版權發展過程中的MOOC版權邊緣界定和課程市場生態以及合理使用制度完善進行研究,同時提出MOOC版權保護對策。
2 MOOC課程版權問題
MOOC版權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版權歸屬問題、合理使用與MOOC版權問題的沖突、本土化徑路研究有待加強、混合式教學對MOOC課程的內在需求和市場自洽所形成的內在聯動。知識付費模式下的MOOC課程開發和市場的需求之間形成內在聯動。如何兼顧版權、市場以及教育目的實現之間的利益平衡,營造良好的知識付費市場生態環境,是解決MOOC版權問題的關鍵。
2.1 權利界定模糊
MOOC版權的歸屬問題可以界定為權利邊緣問題。MOOC課程作為視聽作品,當然受著作權法的規制,由于其制作和傳播的過程中參與主體的多元,權利資源該如何分配,權利歸誰所有構成了MOOC權利界定的基本內容。
討論MOOC的版權歸屬問題首先要從MOOC作品的產生過程分析入手。在線課程③是由授課教師實施課程的綜合設計,由高校或第三方企業來錄制完成。于是造成MOOC平臺和學習課程的學生以及原始版權所有者等多方主體共存的現象,參與主體的行為構成判斷是否為權利人的主要依據。這里有個爭議的地方,教師主講的MOOC課程是否屬于職務作品?從目前的MOOC課程的實際運行來看,一般認為是職務作品,理由是單位提供經費和條件完成的課程就屬于特殊職務作品。特殊職務作品在權利分配上,作者僅有署名權,其他權利歸單位所有。因為沒有學校的推薦和支持就無法成為中國大學慕課平臺的課程。這些在線開放課程是以項目運行模式進行。從高校到省教育廳,再到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都是逐級申報建設完成。教師個人完成課程的錄制和后期剪輯工作后,只有通過學校的平臺方可申報。學者對MOOC課程版權歸屬問題眾說紛紜,但可以歸屬為法定說和約定說。④“法定說”按照法律規定直接認定為一般職務作品或者不認定為職務作品。主要代表有蔡卓衡,他將MOOC課程界定為一般職務作品;葉文芳則認為MOOC課程版權應歸屬于制作課程的教育機構。“約定說”是基于合同協議約定版權歸屬,主要代表有陳勇。王遷指出,在我國著作權法第二次審議稿中關于“其他視聽作品”采用合同優先的著作權歸屬機制,不符合我國國情,將導致對授權機制的負面影響。無論是法定說還是約定說,觀點沖突的地方主要在權利的法定還是約定之區別。根據法定說的主要觀點,權利的分配按照作品的類型來判斷,依據作品和權利的邏輯聯接來接洽。而“約定說”是基于動態的運行視角來審視,利用合同約定權利的歸屬。此觀點忽視了作品的類型和權利的內容,綜括式的處理了權利分配問題,忽視了市場的價值和作用。概括而言,法定說和約定說是一種價值取向。法定說能兼顧作品類型和權利樣態的不同邏輯徑路,對于問題的解決會有較大的幫助。若將作品的類型和權利區分處理,可避免出現部分權能的模糊狀態。無利益無權利,利益是權利的基礎。在線課程的利益受哪些主體的承載?權利人基于利益相關而主張權利是較符合法理,本文從作品的產生到動態的運行和新作品的衍生等環節進行了路徑闡釋,基于主體和行為所形成的法律關系、可能的利益等指標等維度進行分類概括,詳見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