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偉東,李延偉,喬華倩
(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所,天津 300456)
隨著《交通強國建設綱要》發(fā)布實施,要求內河水運高質量發(fā)展,為此中西部地區(qū)多條河流規(guī)劃提等擴能。受高山峽谷地形限制,通航隧洞這一特殊通航設施將被廣泛地采用,例如,長江三峽新通道及烏江二線。然而通航隧洞為典型小斷面系數限制性航道,船舶航行阻力大、舵效差,且有船行波和振蕩波的反射疊加,對船體產生不對稱的橫向力,航向控制難度大,操縱性能降低;此外,通航隧洞具有視野背景暗淡、空間密閉、富裕凈空尺度有限等特點,導致其船舶通航風險有別于其他航道水域;同時,其內航行船舶發(fā)生事故后救援難度較其他水域大;另外,關于通航隧洞的設計和管理目前還沒有相關規(guī)范標準。
關于通航隧洞的研究,有基于舶臨界航速對通航隧洞斷面經濟性進行分析[1];為探究通航隧道尺寸的合理性,利用大比尺物理模型自航船模航行試驗對隧洞內的船舶航速、下沉量、航行阻力,以及水位波動等進行了系列研究[2];通過最優(yōu)化方法及相關分析計算,提出隧洞斷面采用曲墻式的形式[3]。相對而言,針對船舶通航風險評價,國內外部分學者的研究[4-7]均集中在港口水域、進港航道、外海水域和錨地等地上水域,未見涉及地下通航水域。為此,考慮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以烏江構皮灘通航隧洞為研究對象,針對隧洞內特殊的通航環(huán)境及風險致因因素具有復雜性、多層次性,以及不確定性等一系列特點,從人、機、環(huán)、管理4個方面借助魚骨圖對隧洞內船舶通航安全風險進行定性分析,然后結合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對其進行定量分析。通過組合方法,找到隧洞內船舶通航安全風險的主要影響因素。
船舶在通航隧洞內航行過程是一個復雜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有“人-船-環(huán)境-管理”4方面子系統(tǒng)構成,系統(tǒng)中的各因素之間關系錯綜復雜。通航隧洞較普通航道具有尺度受限、低照度、低空氣流動性等復雜通航環(huán)境,導致隧洞內影響船舶航行安全的風險源增加且更加復雜。為了更好地評價各影響因素對船舶在隧洞內航行安全的影響程度,參考有關船舶通航安全評價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遵循“科學性與客觀性、全面性與代表性、動態(tài)性與靜態(tài)性、可比性與可操作性、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數量精簡與操作簡便”6結合原則,設計并向烏江海事管理部門、構皮灘樞紐通航管理部門、船員、隧洞設計人員等發(fā)放了隧洞通航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問卷調查表,回收調查表53份,其中有效調查表49份,以船舶航行風險為評價目標對調查的結果進行梳理、分析和總結,最終構建隧洞內船舶通航風險評價指標體系魚骨圖,見圖1。

圖1 隧洞通航風險致因因素魚骨圖
根據二者都是定性分析原理及相似的結構形式,將所繪制的隧洞通航風險致因因素魚骨圖轉化為層次結構模型,見圖2。整個系統(tǒng)分為3層,總目標層(A層)為船舶通航風險,過渡層(B層)為4個主因素,底層(C層)為4個主因素下面的16個子因素。

圖2 隧洞通航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層次結構
采取德爾菲法再次向專家咨詢各指標對于上一層級指標的重要程度,回收有效調查問卷51份。根據專家意見比照表1中的評價標度進行兩兩對比,得出指標間的判斷矩陣A0,見式(1)。其中指標重要程度是綜合考慮指標對應因素發(fā)生后對船舶航行安全的影響機率及危害后果。

表1 評價標度表
(1)
式中:aij為指標i相對于指標j的重要程度。
由此,可得出過渡層及底層指標的判斷矩陣見式(2)~(6)。
(2)
(3)
(4)
(5)
(6)

(7)
(8)
式中:n為判斷矩陣的維數。
為保證各指標重要度之間的協調性,避免出現矛盾情況,需對判斷矩陣A0一致性進行檢驗,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指標CI及一致性比例CRA為
(9)
(10)
式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
當CR<0.1時,認為判斷矩陣A0一致性可以接受;否則,認為判斷矩陣A0不具有一致性,還需要對判斷矩陣進行適當調整修正,消除邏輯錯誤,直至其通過一致性檢驗。
經計算,目標層A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R=0.062 1<0.1,過渡層B1、B2、B3判斷矩陣一致性指標CR值依次為0.063 6, 0.038 0,0.046 2,均小于0.1,通過一致性檢驗,B4判斷矩陣總是一致的。評價指標的綜合權重指標見表2。

表2 評價指標的單層權重及綜合權重
由表2可知,人為因素B1是隧洞通航風險的主要致因,這與絕大部分的海事事故與人為因素有關基本一致[8];其次是設備故障B2,這主要是由于通航隧洞特殊的地下環(huán)境所造成的。評價指標中C12(超速航行)、C13(應急處置不當)、C26(動力失控)、C14(貨物違規(guī)裝載)、C25(通風系統(tǒng)故障)、C41(監(jiān)管不到位)這6個指標綜合權重均大于0.05,相對較為重要。為此,通航隧洞在設計建造過程中應合理布置監(jiān)管設施設備及通風系統(tǒng)并保證運行效能,制定嚴格的通航管理規(guī)定,船舶進入通航隧洞前進行嚴格檢查,確保船舶適航、貨物適運,及時提醒超速船舶并加大處罰力度,培訓應急管理及現場處置人員,定期演習,提升應急處置能力。
1)該指標體系能夠較為全面地凸顯隧洞通航的風險所在及對策所向。該指標體系涵蓋面較廣,層級清晰,可從系統(tǒng)角度對隧洞通航風險水平進行綜合評判,精確分析其主要致因,為通航隧洞設計與運營提供技術支撐。
2)采用層次分析法明確各指標間的邏輯關系和層次定位,根據評價標度表,建立各級指標的判斷矩陣,進而可確定各指標的綜合權重,確定各指標的重要程度,在4個主因素中,人為因素仍是隧洞通航風險的主要致因;在15個子因素中C12、C13、C26、C14、C25和C41等6個指標依次影響重大,且權重值均大于0.05。因此,這6個指標是隧洞通航風險的最重要誘因,應優(yōu)先給予考慮,并嚴格控制和重點預防。
3)隧洞通航風險是不斷演化的動態(tài)過程,其指標選取和評價標準并非固定不變,因此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更新和調整。可根據特定情況,補充、完善或刪減指標,指標權重值的確定也應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和專家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