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學斌 裴正強
(1.北京奧城五合置業有限公司,北京 100029;2.招商局集團交通物流事業部,北京 100085)
2012年3月2日,一艘散貨輪在南京某船廠修理交付過程中發生鍋爐爆炸事故,導致4人死亡、3人輕傷,并造成船舶建筑不同程度損壞。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在燃油廢氣組合鍋爐的安全閥被盲封和主蒸氣閥被關閉的情況下進行調試,由于未發現壓力、水位信號取樣顯示失真和報警聯鎖裝置失效的故障,致使鍋爐在經過近2個小時的燃燒后發生超壓并產生熱爆炸。
這起船舶鍋爐爆炸事故的損失是非常嚴重的,教訓極其慘痛。事故也反映出船舶鍋爐危險因素復雜,航運公司辨識不全面、管控措施缺位等問題。為防范船舶鍋爐安全事故發生,本文根據《企業職工傷亡事故分類標準》,對船舶鍋爐存在的各類危險因素進行分類、分析辨識,并提出相應的防范措施建議。

火災是在時間或空間上失去控制的燃燒所造成的災害。船舶鍋爐一般采用燃燒重質燃油作為加熱源,燃油在輸送加熱過程中容易發生泄露,如果泄露到船舶柴油機排煙管等高溫設備上或者遇到明火就會發生火災事故;部分船舶鍋爐熱媒采用導熱油,導熱油泄露至爐膛內或在鍋爐對外輸出熱能管路上發生泄露,會誘發火災事故發生;輸油管靜電聚集,維護檢修期間的擦機布、油棉紗、木屑等可燃物堆積和失控等也會造成火災隱患;在鍋爐檢修過程中,由于氣割、電焊等明火作業操作不規范、或者安全檢查不到位等原因容易引發火災事故;鍋爐電氣短路、超負荷、安裝錯誤、電線老化、絕緣失效以及亂拉電線也會引發電器設備及線路火災。

鍋爐爆炸為物理爆炸,即蒸氣壓力過高超過了爐體壓力容器的承壓極限,導致壓力容器損壞,這種爆炸一般破壞力大。為了避免這種爆炸,一般鍋爐會設置多層保護措施,比如壓力控制開關、安全閥等。
在船舶鍋爐日常運行或檢修過程中,鍋爐爐膛內部在啟動時因預掃風時間過短或掃風不暢等造成油氣聚集而點火形成鍋爐“冷爆”;鍋爐日用油柜內部油霧濃度高,當遇到明火、電火花等火源時,容易造成其他爆炸;如果鍋爐檢修所用乙炔等可燃氣體泄漏聚集,遇明火或火星時也會導致爆炸。
觸電指人體直接觸及電源或高壓電、經過空氣或其他導電介質傳遞電流通過人體時引起的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在鍋爐日常維護或檢修期間,員工違章帶電操作、接觸損壞電線或電器設備裸露部位極易造成觸電事故;如果檢修工具陳舊、線路老化、電源插頭或接線盒存在漏電隱患等,一旦操作人員接觸到漏電部位,也容易導致觸電事故。
灼燙指火焰燒傷、高溫物體燙傷、化學灼傷、物理灼傷(光、放射性物質引起的體內外的灼傷)等。在管理、檢修鍋爐過程中,接觸鍋爐高溫排煙管路、燃油加熱管系、加熱用蒸氣或導熱油等,容易導致灼燙事故;在更換鍋爐燃油濾器時,由于放氣旋塞脫落,熱燃油噴出,會造成作業人員雙手被燙傷;在拆卸鍋爐燃油濾器蓋過程中,由于沒有正確關閉閥門和放油,檢修人員會被噴出的熱重油燙傷;在拆卸燃油加熱器管線閥門或蒸氣加熱管線閥門時,如果沒有充分冷卻或正確實施放殘作業,檢修人員也容易被管內濺出的導熱油、燃油、管路殘留熱水或蒸氣燙傷。
高處墜落是指高空作業不慎墜落,導致的人身傷亡事故。由于船舶鍋爐體積龐大,在鍋爐日常維護或檢修過程中,員工高處作業不系安全帶或安全帶使用不當,極易導致高處墜落事故;鍋爐附屬的直梯或扶梯嚴重銹蝕損傷、高處作業區支撐物的欄桿和構件嚴重銹蝕、作業區域底板不牢固又不設置護欄和警示牌、腳手架失穩傾倒等,往往會造成高處墜落事故;員工未注意到行進方向有陷落空間、上下階梯時違反必須面向扶梯雙手抓住扶梯的規定而身體失衡、違規從不安全跳板上跨越等,也會造成高處墜落事故。
機械傷害系由于人與機械設備之間的接觸能量超過人體承受能力所致的事故。在鍋爐管理維護過程中,被鍋爐風機、燃油泵等機械設備碰擦;檢修鍋爐期間,員工操作車床等機械設備時,衣服、手指等容易被卷入設備而導致機械傷害;另外,在檢修時由于操作者配合不當而被設備壓傷、碰傷而造成的機械傷害的事故也時有發生。
這是由人與物之間的接觸能量超過人體承受能力所導致的物體打擊。在船舶鍋爐日常管理或檢修過程中,員工不戴安全帽被物體擊傷、用拋投方式傳遞物料或工具時砸到人、勞動工具使用不當(錘子、扳手脫落等)傷人、備件或工具因未捆扎牢固或捆扎繩索斷裂致物品墜落砸人等。
淹溺是指人淹沒于水或其他液體介質中并受到傷害的狀況。員工在日常檢查或檢修船舶鍋爐排煙系統過程中,需要去船舶甲板,如果遇到大風浪或濕滑等因素不慎落水,容易造成淹溺事故;在船舶鍋爐檢修期間,機艙大量進水也會導致淹溺事故。

這是指由于有毒物質作用引起紅細胞對氧氣運輸能力降低及組織細胞對氧氣的攝取和利用障礙,使呼吸肌、呼吸中樞功能發生障礙而產生的窒息,或者環境空氣缺氧導致的窒息。在船舶鍋爐日常維護或檢修期間,員工擅自進入鍋爐爐膛等長久封閉場所,極易因缺氧或吸入爐膛內集聚的有害氣體而造成窒息事故;在檢修鍋爐期間,因滅火系統故障、操作人員誤操作CO2氣瓶控制閥操縱桿,會造成CO2在機艙內大量泄漏,導致檢修人員窒息。
這是一種在起吊作業過程中導致的人身傷害。在船舶鍋爐日常管理或檢修過程中,零部件起吊作業時,容易導致脫鉤砸人、鋼絲繩斷裂抽人、移動吊物撞人、提升設備過卷揚等事故;起吊操作人員還容易發生墜落、起吊設備誤觸碰帶電線路導致觸電等起重傷害事故。
在船舶鍋爐管理、維修期間,檢修人員容易因滑跌、磕絆而摔倒,還容易被銳利的鋒面、尖銳的物件等割傷或刺傷,造成人身傷害。
危險因素辨識是安全管理的起點,也是核心環節。沒有起點,對應的安全制度建設、員工培訓、管控措施就會缺位,安全管理就不能達到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預期目標。因此,對上述辨識的船舶鍋爐12種危險因素都要研究制定科學有效的防范措施、規定,并確保各項安全措施落實到位,才能將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風險控制在萌芽狀態。
為了防范事故,還要開展定期培訓,提升危險因素辨識能力,強化員工安全意識,并掌握鍋爐安全運行、檢修原理,實現知行合一安全操作。對于鍋爐爆炸風險,要嚴禁鍋爐超壓運行;要定期檢查鍋爐安全閥、蒸汽壓力控制開關、蒸氣壓力表、水位計等安全附件的精確度和工作狀態;鍋爐運行期間要確保安全附件與鍋爐被監控客體連通閥門打開,安全附件正常運行。對于火災風險,要定期檢查鍋爐燃油輸送、加熱管線和鍋爐導熱油管線,防范漏泄;要確保鍋爐輸油管線遠離高溫機械設備或者避開高溫設備上方;船舶機艙內要嚴禁吸煙,動用明火要經過審批并有專職人員現場監護;要安全用電,嚴防鍋爐電氣火災。對于觸電風險,要制定安全用電操作規程,確保船舶供應質量合格的電氣、工具設備,員工要正確佩戴安全用電絕緣護具,照章操作船舶鍋爐附屬電氣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