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聶志強(本刊記者)
為策應我省重點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銅鼓縣積極主動作為,立足全局,著眼長遠,依托生態優勢,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持續抓好農業產業化發展、城鄉環境整治、秀美鄉村建設等各項工作,扶龍頭、壯基地、強品牌、活流通,全力打造綠色有機生態農業,構建高質量的綠色食品產業鏈,開創了農業農村經濟增長穩中向好、社會發展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
王強:銅鼓縣將立足于生態、資源和區位優勢,把握我省重點打造綠色食品產業鏈的有利時機,加快發展綠色有機農業產業,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按照“分布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采取強化產業精準定位、強化科學規劃、強化合理布局、強化招商引資力度等“四強化” 和基地升級、龍頭升級、品牌升級、產業升級、服務升級等“五升級”的工作舉措,大力發展水稻、茶葉、竹筍、中藥材、果蔬等主導有機產業和蜂蜜、黑山羊、食用菌等系列綠色有機產業。
王強:為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我縣將全域推進有機農業發展戰略,重點強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讓基地大起來。以古橋、三都兩個省級現代有機農業示范園為平臺,全力創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加強基地有機認證力度。二是讓效益強起來。加大有機農業產業扶持力度,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發展黃精、鐵皮石斛等道地中藥材,西向梨、黃桃等有機水果,以及富硒有機水稻、茶葉、竹筍。三是讓品牌響起來。全力支持現有農業龍頭企業做強做大,積極引進集生產、流通、貿易于一體的大型農業上市公司和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力爭5年內建成10個較大規模的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引進和壯大10家綠色有機農業龍頭企業,讓“銅鼓有機”品牌享譽全國。
王強:近年來,我縣大力實施“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戰略,突出農產品綠色有機化發展定位,聚焦茶葉、水稻、中藥材、水果、竹筍、食用菌、蜂蜜7個農業重點產業,形成企業自主品牌35個。通過開展特色農產品質量提升行動,產品品牌在近年國內各項評比中獲得榮譽50余項次。全縣“三品一標”認證產品共54個,其中有機認證產品46個,“銅鼓寧紅茶”和“銅鼓黃精”獲國家地理保護登記標志產品。
為推進我縣農產品的品牌效益,將加強品牌培育、品牌整合和品牌推介力度,推進“三品一標”認證登記,強化農業全產業鏈的監管,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通過完善品牌扶持政策,積極組織企業和產品參展,打造我縣特色農產品自主品牌,不斷提升其品牌影響力。
王強:一是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目前,我縣產業化組織競爭力弱,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的產業鏈短,龍頭企業不大不強,新型經營組織和行業協會未能充分發揮作用,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低,產業發展不平衡。二是科技體系不健全。我縣農村科技服務手段還比較落后,信息化、網絡化程度不高。基層農業科技推廣體系隊伍不穩、機制不活、服務功能弱,推廣效果不理想。社會化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三是市場占有率較低。農民按照市場規劃和經濟法則操作的意識還不夠,造成生產的盲目性和經營的分散性,大多產品包裝質量低,品牌標注和經營執照不完備,進超市難。
王強:以創建“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為契機,全面夯實安全監管基礎,嚴格依法監管,加大農產品生產和流通環節的全程監管力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建立涵蓋生產過程監控、投入品監管、檢驗監測、質量追溯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體系;深入推進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積極探索符合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模式,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王強:我縣將緊緊圍繞著“生態立縣、有機富民”的發展戰略,深化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持續推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為我省現代農業助力。具體布局為:一是進一步推進全域有機農業。堅持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前提,以技術創新為動力,以形式帶動為支撐,以產業建設為重點,以擴大基地規模、產地產品認證為著力點,把銅鼓建設成為全國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二是進一步深化農業農村改革。依據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創建成果,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建立資產臺賬,完善管理制度,探索股份改革新路徑、新辦法。三是全面實施科教興農戰略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拓寬產品流通渠道,及時構建新型農產品現代營銷體系,切實加大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充實基層農民技術隊伍。四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充分利用高標準糧田建設、一二三產業融合來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五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延伸產業鏈并結合當地資源優勢,形成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鏈條,大力發展產業化經營模式。六是進一步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利用現代化的加工、監測手段,使各類農產品達到國家質量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