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洋(本刊記者)
在農業行業數年,沒想到種業也能實現數字化。對種業行業認知的提升,得益于一家公司——江西億發姆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該公司依托智能管理平臺,利用人工智能、圖像識別等新技術,在現代種業實驗室建設、品種智能選育上,提升了科研數據精度和提高了實驗效率,為智慧種業提供了數字化加持。這一技術的應用給科研院所、高校、種子公司、種業監管部門等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公司成立4年多來,從單一的無人機企業發展成為了助力“互聯網+種植業”“互聯網+畜牧業”“互聯網+漁業”及“互聯網+種業”等服務數字農業的高科技企業。
如何實現“互聯網+種業”?億發姆公司董事長李任明對智慧種業做了詳細的介紹,主要包括以下幾大模塊。
1.智能考種。智能考種設備通過圖像識別原理,根據種子外觀和顆粒重量,自動檢測分析,篩選出優質的品種。這種選種方式,相較于傳統的選種,更精準高效,選出的種子質量也高,不會有干癟或過長過短種子出現。
2.一體化谷物測產。從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它是谷物類產品的產量測量系統,通過該設備,可以檢測稻田作物的產量表現。
3.種業園區基地GIS管理。根據錄入的園區各制種基地的詳細信息,包括園區設備概況、氣象數據、病蟲害分析等,以GIS地圖形式展示,基地情況盡在圖中,一目了然。
4.種子投入監管。通過該系統,可掌握園區內所有種子的品牌、生產廠商等信息,對投入總數、使用數量、投入類型等信息進行可視化管理。用鼠標輕輕一點,一張直觀的“品種地圖”便呈現在眼前,哪個地塊種植了什么品種、投入了多少數量等情況一目了然。通過圖片、視頻,原本橫亙在種植者與展示田之間的鴻溝消失了,農民仿佛置身于田間,對所選育的品種和田塊的表現能更加直觀地了解。
5.種子質量溯源監管。與其他種植產品溯源監管類似,利用監控,監測種子生長情況,通過掃描二維碼,可實現種子質量安全信息的全程追溯。
6.種子檢測管理。展示所有樣品,同時可對樣品和檢測單位進行查詢,可查詢的類目包括樣品名稱、企業名稱、檢測單位、檢測時間、檢測結果等信息。通過大數據,加強生產指導,促使種子生產全程監測規范化,確保種子質量安全。
7.制種過程管理。建立作物種植信息檔案,例如對農事記錄、采收時間及加工管理等進行建檔,基地管理員可通過作物種植信息檔案,為農事做進一步的指導。
8.種子專家咨詢APP。分類整理數據庫里的專家,如對植保、土肥、育種等方面的專家進行分類。農戶有疑問可通過系統迅速找到需要的專家,進行遠程咨詢。通過手機APP與專家互動,使溝通更便捷有效,專家可通過遠程進行現場指導,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雖然,信息數目看著龐大,讓人云里霧里,不了解智慧種業的人,或許會望而卻步,但當掌握了操作原理,運作起來一點不費勁。智慧種業可大大節約時間和人力成本,使種子選育和制種更精準高效。就像手機給我們帶來的生活便利是一樣的,在未使用前,會設想各種操作上的困難,一旦用上,它就會成為我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信不久后,智慧種業將進入更多科研單位和企業,通過它,真正進入農業數字時代,坐上農業4.0時代高速列車,助推現代農業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