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通訊員 吳陽
科技是國之利器,國家賴之以強,企業賴之以贏。縱觀國內外優秀企業,科技創新始終是一個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法寶。
“十三五”期間,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簡稱國網江蘇電力)求新求進,通過科技創新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引領能源互聯網建設、應對企業經營壓力、帶動產業轉型升級,不僅為電力能源技術發展交出了厚重提氣的答卷,也為國網江蘇電力堅定不移“當排頭、做標桿”注入了不竭動力。
為進一步推動創新引領發展,國網江蘇電力完善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十三五”以來,在省公司層面成立科技部,基層單位設立科技互聯網部,不斷完善科技工作網絡。同時積極探索完善中長期激勵機制,印發《國網江蘇省電力有限公司中長期激勵指導意見》,促進“專家—成果—收益”正向循環。
2019年11月7日,國網江蘇電科院(簡稱電科院)員工賈勇勇等9 人收到了共計12.1 萬元特殊獎勵——他們研發的“變電站單兵巡檢設備”在電力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至今已累計創造上千萬收益。這筆獎勵正是公司對項目團隊的分紅激勵。
作為國網江蘇電力試點,電科院探索開展中長期激勵項目分紅研究,建立形成“定依托項目—定激勵對象—定激勵總額—定分配規則”分紅激勵模型。根據項目收入情況,對前期發生成本按年度進行分攤,并據此進行激勵金額計算和“預兌現”。在項目激勵周期結束后,對項目最終成本、利潤進行清算,對激勵發放金額實行“多退少補”,確保激勵兌現公平公正。

物聯網、人工智能專家胡成博在微波暗室內開展傳感器無線通信性能測試。(江藝 攝)
“該辦法出臺以來,僅2020 年,我院的中長期激勵項目申報已達40 余項,預計每年可形成近800 萬元收益。”據電科院時任人資部主任高寒輝介紹。
不僅電科院,國網江蘇電力的省管產業方天公司也圍繞轉型升級重點發展方向,制定了類似的激勵辦法。按照辦法,該公司的智能網荷互動終端、變電站生活污水生物—生態協同治理技術、大受端電網內火電機組深度調峰調頻關鍵技術3 項成果轉化類項目的團隊成員均有機會參與分紅兌現,個人最高激勵金額可達5.68萬元。
此外,國網江蘇電力依托“雙創中心+眾創空間”“省管產業單位+雙創基地”的“2+2”成果轉化體系建設,加速將科技創新成果推向市場,推動產業轉型發展。如今,國網江蘇電力首批轉化成果之一“電網異物遠程清除器”已廣泛應用于公司系統140 個輸電運檢班組,代替傳統人工登塔,利用高能紅外激光束,10 分鐘內可將200 米外掛線異物清除,將異物清除工作效率提升24倍。
2020年11月12日,電科院率先實施青年人才托舉工程,舉辦首屆青年托舉人才開班儀式,吸納首批30 名優秀青年。
“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就是要打破唯學歷、唯資歷、唯年齡的人才選用束縛,給優秀的青年員工搭臺子、鋪路子、壓擔子,讓他們有舞臺、有地位、有收獲,使得人才管理體制更加高效,人才培養機制更加完善。”電科院人力資源部負責人說。
“這是國網江蘇電力近年來注重人才培養的縮影。除了電科院,像鹽城公司的青藍行動、工程咨詢公司的飛雁行動等等,各種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的新機制在各基層單位紛紛落地。”國網江蘇電力人力資源部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國網江蘇電力在全員全職業生涯的基礎上,出臺了“領頭雁”人才隊伍建設指導意見,打造了員工職業發展中心系統,構筑了“愛專家服務平臺”,積極為科技工作者成長成才搭建“舞臺”,致力于把員工培養成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
在高端領軍人才方面,國網江蘇電力將人才培養與重大項目、示范工程、實驗室體系建設相結合,培養了一批專業上拿得出、叫得響的領軍人才。國網江蘇電力現有國家級人才24 名,國網公司級人才180名,省部級人才442名,均居國網公司系統前列。不光培養出百花齊放的“高原”,也培養了一枝獨秀的“高峰”,涌現了一批國際化領軍人才,34 名員工加入IEC、IEEE 國際標準組織,7 人擔任工作組召集人,2020年,公司2位專家首次榮獲IEC 1906獎(該獎用以表彰對IEC國際電工標準化與合格評定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各國專家)。
在基層創新人才方面。堅持實用價值導向,注重從一線職工中挖掘典型、選樹先進,培育勞模工匠。“十三五”以來,10 名職工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 名職工榮獲中央企業勞動模范,24 名職工被授予“江蘇省勞動模范”。2020年,該公司4名職工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朱洪斌、何光華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人創新組)。
同時,國網江蘇電力還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注重青年人才培養,努力打造科學合理的人才梯隊。實施基層班組建設和青年人才培養聯動,專門設立青年科技專項和青年科技獎項,提高創新人才發展后勁。鼓勵青年人才積極投身創新創造,21項成果獲國網公司“青創賽”金獎,數量位列國網系統首位。
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才能流長。在加強人才培養的同時,公司還持續加強科技創新基礎建設,推動各類專業實驗室、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為該公司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肥沃的創新土壤。截至目前,國網江蘇電力擁有國家電網系統、省政府實驗平臺14個,國家電網重點實驗室2個,數量位列省級公司第一。

2016 年12 月11 日,我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工程在南京220 千伏西環網投運。這套系統能夠像“智能導航”引導車流一樣控制電網潮流,實現了對不停奔跑電能的靈活、精準控制,從而解決南京220千伏西環網輸電通道“擁堵”現象,使南京西環網供電能力提升了30%、約60萬千瓦。
后來,這項柔性輸電技術又被應用到了蘇州500千伏南部電網。截至“十三五”末,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容量最大、控制最復雜的統一潮流控制器——500 千伏蘇南UPFC工程安全運行1100余天,為江蘇主網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特高壓直流滿送保電發揮重要作用。
“該工程的投運,讓蘇州南部電網少建設一條500千伏輸電線路,僅電網建設和征地費用一項,就節省了十幾億元。”國網江蘇電力技能專家沈富寶介紹,UPFC 的運用還能保障近千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安全穩定地傳輸至長三角地區,實現了高效可控的能源互聯。
“十三五”以來,國網江蘇電力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動重大技術攻關,除了UPFC,還攻克了源網荷儲友好互動、電力電子變壓器、新能源消納和大電網安全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建成了源網荷儲互動系統、蘇通GIL 綜合管廊工程、蘇州同里區域能源互聯網示范區等一批國網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取得了一系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
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輸出標準。在取得重大科技創新突破的同時,國網江蘇電力強化國際標準引領,提升公司科技領域話語權。
“十三五”以來,國網江蘇電力圍繞重大項目和示范工程,一手抓科技攻關、一手抓標準創制,實現專業創新、工程創建、標準創制有機融合、齊頭并進,主導立項國際標準12 項,正式發布4項。其中,IEC 標準《電力系統中的統一潮流控制器(UPFC)的性能》,是該公司歷史上正式發布的首個國際標準。
圍繞能源互聯網建設迫切需要,國網江蘇電力積極申報國家、國家電網公司重大攻關課題。截至目前,共牽頭國家重點研發計劃4項、參與5項,牽頭承擔國家電網重點科研項目120項,重大項目數量位列省級電力公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