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 王思強
2020年,在國家能源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深入貫徹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在電力安全監管、電力市場機制創新和資質許可等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
堅持高站位、高標準,始終把首都重大活動保電監管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一是強化政治意識,健全保電機制。局黨組統籌抓保電工作,安全處承擔具體職責,各處室分工參與。年初黨組審定全年保電監管計劃,每次重大活動制定局內保障方案和行業保電實施方案,形成局內各部門密切協同,與電力企業上下聯動的保電機制。

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在江西省新豐鄉開展扶貧共建。 (薛成 攝)
二是堅持超前行動,筑牢保電基礎。組織實施“護網一號”專項行動,開展國際大都市與北京市電力保障模式比較課題研究,完善重要電力設施和重要用戶數據庫,構建科學完備的數字化保電支撐體系。
三是推動齊抓共管,實施嚴查聯防。局領導帶隊,加強與北京市政府部門和電力企業協同配合,按照“先外圍后核心”原則,分層分級開展保電檢查,做到隱患排查無死角、設施防護全天候、網絡安全全覆蓋、用戶保障全方位,確保大電網運行安全,外受電通道、重點廠站供應安全和重要用戶供電安全。
四是突出核心保障,確保萬無一失。從核心關鍵環節現場聲光電設備到電源、線路狀態,從事故處置方案到應急電源準備,檢查中都堅持“嚴”字當頭、“細”字為先、“實”字為要,全面立體篩查隱患。
近兩年來,共開展重大保電20 多次,發現和整改問題160 多項,確保了重大政治活動電力供應安全穩定、萬無一失。
積極探索開展電力調峰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努力打造輔助服務市場升級版,為清潔能源大發展打開了新空間。

國家能源局華北監管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思強帶隊在轄區內防護用品生產企業車間調研,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王永勝 攝)
一是堅持一個原則。即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決定性作用原則,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發現輔助服務真實價值,引導市場主體主動參與調峰。
二是兼顧兩級市場。一方面充分挖掘省級電網內部調峰資源,實現就地平衡;另一方面運用市場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在更大范圍內消納,實現調峰市場在京津冀蒙晉魯實時互濟。近兩年,省間可再生能源消納量分別提高6.33、11.81億千瓦時。
三是實施三步提升。先行試點,2019 年在京津唐電網試點引入負荷側第三方調節能力5 萬千瓦,實現發用兩側同步調控;跟蹤評估,組織專家對試點情況進行客觀評估和全面總結;逐步提升,2020年在將第三方調節能力擴大到50 萬千瓦基礎上,逐步把試點范圍拓展至全區域。
四是實現四項突破。供給方面,強化發電企業輔助服務屬性,賦予更多輔助服務附加值,助力提質增效;消費方面,達成“用電時間有彈性、用電行為可引導、用電規律可預測”新理念,緩和峰谷差;技術方面,引入大數據、儲能等先進技術,打造“源網荷儲”有機融合的市場平臺,柔性動態調整電力平衡;體制方面,引入以“虛擬電廠”為代表的“第三方輔助服務供應商”新主體,構建行業新業態。
華北調峰市場已促進新能源消納91.29 億千瓦時,有效解決了棄光棄風問題,為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深入貫徹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和群眾辦理許可證增添便利。
一是合理“放”。牢固樹立“便民利企”理念,制定優化許可辦理6項制度,建立了“五個統一”資質許可管理模式,簡化申請材料、推行告知承諾、優化服務舉措,將許可準入合理“放”下去。自我加壓擴大試點范圍,在全轄區推行“證照分離”改革,2020年新頒發505張承裝(修、試)電力設施許可證,同比增長123%。
二是優質“服”。推進許可標準化建設,整合業務流程,推行許可審查“一張表”,減輕企業負擔,提升審查效率。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首批使用全國統一的資質和信用信息系統,遠程對企業申報和承諾材料進行核驗,堅持“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百分百實現“最多跑一次”。
三是精準“管”。制定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辦法,加大違法違規行為懲處力度,將制度執行嚴格“管”起來。在蒙西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電力業務資質許可專項監管,按不同信用等級抽取監管對象,向18 家企業下發整改通知書。對15家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企業進行事后監管,提高監管的針對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