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生華(廣豐區農業農村局)
秀美村莊華家源村
上饒市廣豐區是光陰文化之城、馬家柚之鄉、國家衛生城市,轄5街辦18鄉鎮228個行政村(社區)2716個村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廣豐區把整治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以“抓治理夯根基”“抓機制促長效”“抓產業美環境”入手,全面推進攻堅村莊清潔行動、農村廁所革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莊環境長效管護、“四好農村路”等各項任務,有效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村中河道治理
村中池塘治理
秋冬清掃清潔行動
村莊環境長效管護
開展“三清二改一管護”村莊清潔行動以來,該區村莊整治專題會議開到村小組。進組入戶發放、張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宣傳提綱》16萬余份,刷寫環境治理標語3000多條,安裝公益廣告牌65塊。2020年在鞏固和深化清潔行動成果的基礎上,全區積極開展農村居家環境專項整治行動,全區225個行政村(居)開展“農村居家環境專項整治”,累計共拆“三房”建筑16111處182.5萬平方米,清理衛生死角生活垃圾1.02萬噸,清理村莊水溝(渠)135千米,清理庭院14萬處。
自“廁所革命”開展以來,該區全面調查、建立臺賬、“整村推進”。一方面廣泛宣傳動員,宣講改廁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得到村民的支持;另一方面先示范再推廣,每個鄉鎮都抓好了三個行政村以上的農村改廁示范點(每個村一個點,原則上每個點不少于30戶),以點帶面推動農村“廁所革命”,建設標準為按圖紙標準施工。
三年改戶廁23109座,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4.6%。全區公廁新建、改建54座,安裝移動公廁26座,實現1000人口以上或200戶以上自然村組建有公廁。
該區抓環衛設施硬件配套。建設“一鄉一站、一村一點”,項目總投資約為7048萬元,全面完善城鄉垃圾收集和轉運設施。并且探索服務外包新模式。在城鄉環衛一體化的前提下,清掃的保潔員由鄉鎮、村居管理和考核;生活垃圾轉運由外包公司統一處理。
同時減量化、資源化利用生活垃圾,制定《廣豐區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按照“分類投放、分類收運、分類處理”的總體設計,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
該區梯次推進全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基本治理了中心村內污水亂排亂放、黑出水體現象。全區18個鄉鎮綜合考慮建制鎮規模和發展規劃、人口集聚程度、管線敷設及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分年度、分階段進行建設。洋口鎮、五都鎮兩個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已建成并投入運營;2019年開工建設的銅鈸山鎮污水處理設施即將進入試運行;2020年排山鎮、毛村鎮、桐畈鎮等七個建制鎮列入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程。
衛生評比紅黑榜
村中衛生公廁建設
近年來,該區廣大農村的村容村貌和基礎設施明顯改觀,縣域宜居村莊整治建設覆蓋率達86%、綠化行政村覆蓋率100%、亮化行政村覆蓋率100%、村內道路硬化行政村覆蓋率100%。2018-2020年三年,新農村建設完成25戶以上不遷并村組1264個新農村點的整治建設任務,已完成60個六好秀美鄉村建設,整治庭院2.93萬戶(處)。
該區落實《關于加快建立“五定包干”村莊環境常態化長效管護機制并監督實施的工作方案》要求,探索建立“五定包干”村莊環境常態化長效管護機制和區級“村莊環境常態化長效管護信息平臺”。
他們健全動員群眾機制,重點開展春季行動、春節戰役、夏季推進行動和秋冬戰役,為打好打贏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和村容村貌提升夯實基礎。同時健全資金投保障機制。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在推進秀美鄉村建設和管護過程中,廣豐區堅持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的“兩條腿走路”模式,成立了廣豐區新農村建設促進會,出臺了新農村建設資金1:2獎補政策。撬動鄉賢、村民捐款,2020年專戶收到捐款3000余萬元。
此外,該區健全督查考核機制。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長效管護工作納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范圍,建立督查考核機制,明確考核內容、考核辦法和獎補政策。
2021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脫貧攻堅決勝之年,也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成效驗收之年,廣豐區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強力推進,城鄉環境得到很大提升,群眾受益面廣、滿意度高、幸福感強。
農戶改廁
村莊污水處理終端
垃圾分類講解
生活垃圾壓縮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