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上海建工七建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建設領域也在逐步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升級。近年來,各類創優評選在加快建筑業技術進步,促進企業提高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提高工程質量水平等方面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奉賢區城市博物館新建工程作為區級重大建設項目,堅持科技創新,在每個步驟均按質量策劃施工和驗收,最終實現了創優目標[1]。
奉賢區城市博物館新建工程位于上海市奉賢區南橋新城“上海之魚”的核心區域,是一座融參觀、游憩、文化交流于一體的智慧型綜合類展館。該館總建筑面積 35 822 m2,鋼框架結構體系,地下 1 層,地上 3 層,建筑總高度 28.1 m。外立面主要為玻璃幕墻、鋁板幕墻和銅制格柵幕墻,共計 3.544 萬 m2;鋼結構用鋼量 5 100 t。
整個建筑由屋頂的曲線形花園及高低錯落的環形步道、2 層連廊及一層景觀水系將 3 個館體層層連接。A館為城市規劃展示館,主要由歷史城建區、規劃發展區和互動體驗區組成,B 館為博物館副館,主要由多功能展示區、臨展區和休閑交流區組成,C 館為博物館主館,主要由公共活動區、常展區和辦公區組成,地下 1 層主要為海塘文化展示廳、設備用房和停車庫。
工程選址上海第二大人工景觀湖島“上海之魚”,周邊景色優美。設計注重建筑物內外空間與周邊環境、人文元素的融合性和親和性,使得屋頂花園、內部水系融于自然環境。
外型設計采用中國傳統文化中“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江南水鄉詩畫意境,融合不同場館功能,形體上獨立,造型上統一,流線上又緊密聯系(見圖 1)。

圖1 奉賢區城市博物館新建工程遠眺圖
首層全玻幕墻、二層及以上豎明橫隱框架式玻璃幕墻外加銅制格柵幕墻、層間鋁板幕墻,結合主體結構鋼框架體系,銜接自然,立面曲線優美、輕盈出挑,如圖 2 所示。

圖2 幕墻系統
工程采用種植屋面、中空雙銀 Low-e 玻璃、銅格柵遮陽技術、透水鋪裝技術、雨水回用系統、設備監控系統等 12 項綠色建筑技術,達到國家綠色建筑設計標識三星級水平并獲得美國 LEED 綠色建筑金獎認證,如圖 3、圖 4 所示。

圖3 中空雙銀 Low-e 玻璃與銅格柵遮陽技術

圖4 雨水回用系統
1)策劃先行,謀精創優。開工伊始就以“國優獎”為目標,成立創優小組,編制創優計劃與方案,開展創優活動,健全各項制度,層層分解目標,制定保證措施。
2)創新管理,各方聯動。在管理層上組建建設、設計、監理、總包四方聯動機制,在實施層面組建項目經理、總工程師、質量管理人員、專業工程師、技術員的質量保障體系,共同負責質量管理并實施控制,保證工程創優質量。
3)加強管控,措施到位。以標準化為導向,推行“首件驗收、關鍵節點驗收、樣板引路、過程創優”管理模式,加強工藝的策劃和交底,把控好材料源頭,加強過程質量驗收,保證最終的產品質量。
3.2.1 SRC 結構混凝土成型質量高
地下室圓管和箱型鋼骨混凝土柱 115 個,最大內徑 800 mm,外徑 1 100 mm、混凝土壁厚 150 mm,最大高度 7.3 m,采用型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技術,定型化圓形柱木模板施工工藝,提高了模板安裝精度和對鋼筋保護層控制,保證了大直徑勁性圓柱垂直度和外圍混凝土成型質量。
3.2.2 異形鋼結構加工精準 安裝牢固
主框架鋼結構每層外圈為不規則弧形,從 3 層至屋面為曲線結構,平均高度為 18 m,頂部設直徑 20 m 鋼結構露臺,屋面設置連接 3 個區域的鋼結構環形觀賞步道,內徑達 44 m,寬度 3 m。總用鋼量約 5 100 t,如圖 5、圖 6 所示。

圖5 不規則外圈鋼結構安裝

圖6 曲線鋼結構安裝
鋼結構的安裝通過提高加工精度、嚴控現場測量、合理安排吊裝和焊接順序等措施,保證了復雜多變的異形鋼結構安裝質量。
3.2.3 幕墻造型多變 定位精準
幕墻系統多樣,銜接自然、排版合理。全玻幕墻玻璃最大面積 8.4 m2,重量達 795 kg,安裝牢固;鋁板幕墻規格尺寸各異,最大面積 5.3 m2,成型精度高,拼縫均勻;蜿蜒 1.12 萬 m 的背槽承插式銅制格柵,空間多變,采用納米防氧化技術確保永久金屬光澤。
3.2.4 公共區設計精美別致 美觀實用
1)一層公共大廳墻面干掛木化石人造石材和粘貼白色背漆玉沙玻璃,如圖 7 所示。克服面積大、高度高的難點,安裝牢固、接縫美觀,裝飾效果強,體現出歷史的印跡和大自然的智慧。

圖7 白色背漆玉沙玻璃墻面
2)定制藝術波浪鋁格柵吊頂,造型美觀,富有動感。鋁方通吊頂明快整齊,層次分明,如圖 8 所示。

圖8 藝術波浪造型吊頂
3)有效利用三層曲線結構層,結合預留管線安裝和多專業碰撞分析,優化布局,達到合理的使用功能和裝飾效果。
4)辦公區鋼化夾膠玻璃隔斷,標高各異、單塊面積大,通過現場放樣,成型尺寸精準,安裝牢固,拼縫平整,如圖 9 所示。

圖9 3 層辦公區裝飾
3.2.5 各類展館獨具風格 做工精細
三大主題展館結合不同功能和內部展覽,通過聲、光、電、影等技術,增加參觀者對展品的觀賞性和參與性,因此在施工前就進行了專門的質量策劃,從深化造型設計、選材、施工等各個環節精準控制,如圖 10、圖 11 所示。

圖10 展廳各類吊頂造型

圖11 規劃展示館裝飾
3.2.6 屋面布局合理 觀賞性極強
連綿起伏的種植屋面與周邊環境相融合,排水明溝設置合理,觀賞步道錯落有致,環保透氣型塑膠面層平整。休閑露臺鋪設架空石材,淺灰色花崗巖明縫鋪貼,縫隙均勻順直;排水口上方設置活板,標識清晰。
3.2.7 機電安裝標準高
機房設備布局合理,運行穩定。綜合管線排列有序,保溫精良,標識清晰,如圖 12 所示。閥門儀表方位準確、控制靈敏。配電箱柜安裝牢固、配線整齊,末端設備成排成線。智能泛光照明系統將建筑融入湖光水影。

圖12 機電安裝系統
運用 BIM 技術可視化的特點,解決了本工程 SRC 結構梁柱節點鋼筋穿插施工難題;深化鋼結構和幕墻系統節點,實現了異形結構材料加工和精準安裝;通過安裝管線可視化模擬和碰撞檢測,確保管線空間布局合理規范,大大提高了管線綜合的設計能力和工作效率。
室外廊道鋼柱最高高度 18 m、直徑 800 mm,為達到經久耐用、協調美觀的效果,采用角鋼、方管焊接鋼架工藝,表面安裝鋁板飾面(專利號:ZL201921714511.4),如圖 13 所示。

圖13 超高鋼柱鋁板飾面
為了滿足幕墻玻璃防沖撞要求,達到堅固美觀,又不影響泛光照明投射造影,在幕墻龍骨上預先安裝玻璃槽口,下方焊接托板,把 12 mm 厚鋼化玻璃插入槽內,并用柔性材料固定牢固(專利號:ZL201921640445.0)。
工程運用了裝配式塔吊承臺基礎節標高控制技術(專利號:ZL201820376894.8)、定型化吊架吊裝鋼梁技術(專利號:ZL201920229661.X)、模塊化伸縮施工車間和移動式噪音作業間控制技術等,確保綠色規范施工。
本工程榮獲 2020 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中國建筑工程裝飾獎(公共建筑裝飾類、建筑幕墻類)、美國綠色建筑協會 LEED 金獎認證、上海市優秀設計獎、上海市優質工程“白玉蘭”獎、上海市優質安裝工程“申安杯”獎、上海市金屬結構“金鋼獎”、上海市綠色安裝、上海市用戶滿意工程、上海市綠色施工樣板工程、上海市文明工地等獎項。
推廣應用“建設業十項新技術”中 8 大項 32 子項,實用新型專利 5 項,上海市 QC 一類成果 1 項,獲得上海市建筑業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達到國內先進水平。
本工程是上海區級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綜合類展館,開展了雍正故宮文物大展、上海國際紙藝術展等展覽和各類學術研究、文創開發、社會教育等活動,弘揚了“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賢文化”理念,為民眾創造了一個提高文化素質、增強文化修養的世界級文化平臺,被譽為“適用、美觀、綠色、智慧”的建筑工程。
奉賢區城市博物館新建工程在設計上既營造了古典而又現代的空間造型,還體現了建筑與大自然的融合性,并具有綠色建筑等功能。施工中精心策劃、精細管理、精雕細琢,確保工程整體質量優良均衡。同時在施工中積累的施工經驗、形成的技術專利等成果,又可以在類似工程進行推廣應用。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