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澤慶,邢澤眾,王 冉,魏萬勇
(1.甘肅第一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2.蘭州新區市政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50)
本文以提高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質量驗收合格率為題材,主要解決現澆構件一次成型質量驗收中存在的垂直度平整度偏差大、墻面氣孔麻面嚴重等質量缺陷問題,從而減少填充墻抹灰、構造柱及過梁澆筑等傳統工序。針對施工中存在的質量缺陷問題成立問題解決型 QC 小組,通過 PDCA[1]循環以大圓套小圓的質量控制,逐步落實對策措施使現澆構件成型質量達到一般抹灰標準。
辛冬安置區棚改項目(一期工程)位于濰坊市坊子區鳳凰街以南,坊泰路以東,總建筑面積 137 423.44 m2。該項目為群體性住宅樓工程,由 11 棟剪力墻結構高層住宅樓與 2 棟框架結構配套服務樓組成,其中住宅樓主體結構地上 18 層地下 2 層,建筑高度 52.400 m;配套服務樓局部地上 4 層,建筑高度 13.500 m。
1)質量目標。確保濰坊市“鳶都杯”優質結構目標的實現,在齊魯大地展現良好的企業形象。
2)適應市場需求。通過 QC 活動形成類似工程技術管理經驗的總結,填補公司相關施工技術管理資源的空缺,為今后類似工程建設提供管理和技術保障。
3)經濟效益。通過試點樓的施工效果將決定該技術是否在本項目推廣應用,因此將必須可能產生的質量缺陷降至最低,為公司決策提供準確的決策數據。
4)追求卓越目標。通過開展 PDCA 循環活動,強化質量意識,總結技術管理參數,實現質量目標。
5)鍛煉培養人才。通過本項目二次結構輕質隔墻的施工,幫助工程技術人員掌握四新技術的應用和工藝,為公司培養新技術應用的專業人才。
基于以上理由,故而選擇提高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質量驗收合格率作為本次 QC 活動課題。
為提高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質量驗收合格率與隔墻能達到免抹灰的質量效果,對本項目 5# 配套服務樓 3 層、4 層進行現狀調查,結合《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應用技術導則》及 GB 50204—2015《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對墻體門窗洞口進行實測實量,共抽查了 500 個點,其中不合格點為 80,合格率僅為 84 %。隔墻觀感質量一般,主要存在平整度、垂直度、墻面氣孔、接茬錯臺、陰陽角及根部不順直等質量缺陷,通過實測實量對缺陷項進行了統計(見表 1),并繪制質量缺陷排列圖進行分析(見圖 1)。

表1 現澆輕質隔墻外觀質量缺陷統計表

圖1 現澆輕質隔墻外觀質量缺陷排列圖
1)從統計表與排列圖中發現輕質隔墻外觀質量缺陷項中墻面平整度和墻面氣孔,其累計頻率高達 60 %,為關鍵少數項,因此確定此兩項質量缺陷為癥結。
2)現澆輕質隔墻墻面質量達到一般抹灰質量驗收允許偏差。平整度 4 mm、垂直度 4 mm、墻面光滑密實、陰陽角方正順直 4 mm[2],公司一般抹灰質量驗收合格率達到 95 % 以上。
3)項目部要求水平。項目針對現澆輕質隔墻墻面不抹灰情況,結合現澆構件工藝做法誤差值,項目部要求隔墻外觀質量驗收合格率必須達到 90 % 以上。
4)小組計算結果。小組經現場調查、開會討論,結合現場施工中不可避免的工藝誤差,故而決定將兩個癥結解決 96 %,通過計算,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質量驗收合格率能夠達到:84 %+(100 %-84 %)×60 % ×96 %=93.22 %。
基于本工藝為現澆結構,施工中存在不可避免的工藝誤差,故小組最終將目標設定為:93 %。
通過“頭腦風暴”法集思廣益,對影響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成型質量最突出的兩個癥結“墻面平整度”“墻面氣孔”進行深入剖析確定末端要因 7 條,并繪制了關聯圖(見圖 2)。

圖2 癥結刨析關聯圖
經現場跟蹤調查與驗證,對 7 條末端要因進行分析,制定了要因確認如下。
2.5.1 職責劃分不清
對質量保證體系、職責分解落實內容記錄進行了核實,并經現場確認,發現職責分工明確,責任到人,質量保證體系齊全,對癥結無影響,故而確認為:非要因。
2.5.2 質量驗收不嚴
通過查看三檢記錄、舉牌驗收影像資料并進行現場核實,三檢記錄雖然齊全但現場流于形式,存在質量隱患并未消除;現場舉牌驗收流于形式,勞務班組無責任人,對癥結影響嚴重,確認為:要因。
2.5.3 技術交底不到位
針對技術交底內容、記錄及現場進行核實,發現交底內容詳細明確、記錄齊全,并經現場核實接受交底人與簽字一致,對癥結無影響,確認為:非要因。
2.5.4 模板加固選型不當
經現場對配模、選型及加固情況進行核實分析,存在模板加固選型不當、方管木方混用、不同規格鋁框混用、頂部根部加固間距過大,造成墻梁接茬錯臺、墻面平整度差等質量缺陷,對癥結影響嚴重,確認為:要因。
2.5.5 施工工藝不當
經旁站跟蹤,墻體模板表面清理不徹底且未刷脫模劑;墻體模板處未留排氣孔;澆筑孔位不當且在澆筑過程中存在提前撤管終止澆筑現象,對癥結墻面氣孔影響嚴重,確認為:要因。
2.5.6 方案交底不具體詳細
小組成員對方案內容與交底記錄進行查看,方案內容具體詳細,交底內容明確且記錄齊全,現場核實與實際人員一致,對癥結無影響,確認為:非要因。
2.5.7 培訓教育不到位
針對“三級教育”、質量標準與工藝培訓,進行跟蹤檢查,三級教育、班前教育及企業質量標準與工藝培訓內容具體詳細,內容記錄與影像資料齊全,且與實際人員一致,對癥結無影響,確認為:非要因。
針對“質量驗收不嚴”“模板加固選型不當”“施工工藝不當”三個主要要因從多方面分析提出對策方案,遵循“5W1H”原則制定了實施對策表(見表 2)。

表2 對策表
針對三檢制度落實不力、責任人與過程監督人不明確、未實施舉牌驗收制度而導致的一系列質量缺陷,對此問題展開討論、分析、決定采用以下有效可行的解決措施。
1)由 QC 小組成員中的質量人員嚴格落實三檢制,明確過程監督人員責任。
2)實施舉牌驗收制度,對勞務班組與過程監督人員定責任與考核。
根據要因確認 4 的結果可以得知此要因是影響墻面平整度的主要因素,因此對問題展開討論與分析,采用以下有效可行的解決措施(見圖 3)。

圖3 措施解決落實效果圖
1)選用配套的加固件,且主次龍骨規格尺寸一致,次龍骨間距不宜>250 mm,主龍骨間距不宜 >900 mm。
2)把控接茬部位模板拼裝的平正嚴密,并在接茬端部增設對拉加固件與縫隙處打泡沫膠封閉。
3)增設墻梁接茬部及墻根部的對拉加固件,間距不宜>250 mm。
對 5# 樓 4 層分別采取了以上措施,對澆筑成型隔墻外觀質量進行實測實量 260 點,其中平整度錯臺質量缺陷共計 12 點,合格率為 95.38 %。
針對模板清理不干凈且未涂刷脫模劑,澆筑孔、排氣孔位置留設不當且有漏設排氣孔現象,澆筑終止時間控制不當等問題,對癥結影響大,故而 QC 小組通過現場跟蹤對此問題進行討論、分析、決定采用以下有效可行的解決措施。
1)采用高壓水槍對拆模后的模板表面進行清理并涂刷脫模劑。
2)澆注孔應留置在頂部下 100 mm 處,排氣孔應 留置頂部接茬處,并控制澆筑終止撤管時間不早于 5 min[4]。
對此小組成員在 5# 樓 4 層分別采取了以上措施,澆筑成型后對隔墻外觀質量實測實量 260 點,其中墻面氣孔質量缺陷共計 15 點,合格率為 94.23 %。
通過制定對策、落實過程控制,對本工程 5# 配套服務樓 3 層、4 層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外觀成型質量進行實測實量 120 處,共計 720 點,其中合格 670 個點,一次成型合格率達到 93.06 %,并繪制了活動后質量缺陷統計表與排列圖(見表 3、圖 4)。

表3 現澆輕質隔墻外觀質量活動后質量缺陷統計表

圖4 活動后現澆輕質隔墻外觀質量缺陷排列計劃支出圖
1)二次結構采用現澆輕質隔墻構造柱、門洞口過梁一次成型,并且通過提高墻面平整垂直度、墻面密實度及陰陽角方正后可以達到一般抹灰效果,從而減少了砌體結構的抹灰工序。
2)經測算對本工程 11 # 樓兩個單元砌體約 162.57 萬元,采用砌體計劃支出約 194.84 萬元,采用輕質隔墻計劃支出約 182.85 萬元,相比使用砌體節省支出約 12 萬元;結合在建 6 棟單位工程綜合對比使用輕質隔墻比砌體節省支出約 72 萬元。
通過 QC 活動在實踐中分析制定措施,并編制“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施工作業指導書”,為后續工程的施工提供技術管理保證。經后期對 4 #、5 #、11 #、12 # 樓層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成型外觀質量進行跟蹤實測實量統計,每棟樓的合格率均大于 93 %,進一步驗證通過本次 QC 活動現澆輕質泡沫混凝土隔墻質量達到創優的目標(見表 4)。

表4 鞏固期現澆輕質隔墻混凝土成型外觀質量合格率統計表
本文以 QC 活動立足實際,依照 PDCA 循環在各個階段通過客觀事實和理論數據與現場實際效果反復進行比較驗證,科學判斷分析與決策。同時,充分采用各種統計工具進行數據分析,針對癥結制定有效措施。不僅讓現澆結構在質量驗收主控與一般項中的允許偏差得到降低,而且解決了二次結構填充隔墻的傳統做法,讓填充墻一次成型減少墻體抹灰、構造柱及過梁澆筑等傳統工序,更讓現澆泡沫混凝土隔墻在今后填充墻工程中能廣泛應用。
通過 QC 活動成效,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將技術和管理相結合,以質取勝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在今后的施工中,更加積極開展 QC 活動,解決現場實際問題,迎接新挑戰,多創優質工程。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