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華,唐勝建,王麗娟
(1.濰坊市人民醫院美容整形科,山東 濰坊 261042;2.濰坊醫學院整形外科醫院,山東 濰坊 261042;3.濰坊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濰坊 261042)
體像(body image,BI)也稱為身體意向、自我形象,是指個體對自身外表的主觀印象,主要通過觀察別人和自我對自己身體的反應而建立[1-2]。對體像的認識是個體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形成和發展貫穿個體發展的長期階段[3]。自我體像與個體的多種心理因素有關,其中顯著相關因素是自尊因素。有研究[4-5]顯示,部分美容就醫者通常存在心理和體像障礙。成年人中大約60%的女性和40%的男性有負面身體形象,且在整個生命周期中保持穩定[6],嚴重影響整形效果和就醫滿意度。有研究[7]表明,體像與自尊有關,因此,提高自尊對于改善研究對象的體像評分具有一定意義。本研究針對美容就醫者給予認知行為護理干預,采用多維自我體像調查問卷和自尊量表進行評價,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3 月至2018 年10 月于本院接受整形美容者130人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每組65人。對照組男 9 人,女 56 人;年齡 18~57 歲,平均(29.63±10.11)歲。干預組男 9 人,女 56 人;年齡 18~56 歲,平均(28.40±9.35)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均自主要求行美容整形手術者;無嚴重病理性畸形者;無器質性病變者;配合手術前后的調查及隨訪觀察者;有正常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者;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合并嚴重的肝腎功能疾患、凝血功能障礙者;具有精神病史或體像障礙者。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由科室醫護人員給予常規醫護干預,包括按時服藥、注意休息,保持日常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根據患者喜好加強飲食指導,建議家屬積極參與護理,充分發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配合度。
1.2.2 干預組 干預組由心理學輔導師和主管醫生共同給予認知行為干預,主要包括4個階段[8]:①心理診斷階段:術前與就醫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及心理需求。②領悟階段:對就醫者進行手術美容相關知識的宣教,使參加對象對體像的定義和影響因素及美容對體像的影響有進一步了解。③修正階段[9]:向就醫者講授認知與情緒的關系,使其認識錯誤的認知可導致負面情緒。改變就醫者錯誤的認知方式和行為方式及對自身相貌方面的認知偏差,尤其注意改變其非理性認知(如“只有美麗的人才是成功的”等),減少對自身體像的過多關注。④再教育階段[6]:通過多種手段幫助美容就醫者形成正確的認知和行為方式。教育患者通過書寫的方式自我反省和重塑認知;改變負面描述身體的語言;教育患者少關注不滿意的身體部位,多關注身體作為一個整體的概念;教育患者適當參加體育活動。
1.3 測試工具 ①多維自我體像調查問卷(multidimensional body self-relations questionnaire,MBSRQ),該量表由馬如夢等學者修訂而成[10]。問卷分為10 個維度,包括相貌評估、相貌傾向、舒適評估、舒適傾向、健康評估、健康傾向、疾病傾向、身體部位滿意度、超重、自我分類。該調查問卷使用等級評分制,以自我報告的形式開展,根據各因素得分情況判斷被調查對象在某項因素方面的水平。MBSRQ問卷能反映2 個傾向:評估和認知-行為傾向,分別代表了“相貌”“健康”“健康傾向”等。該量表與一般體像量表區別為:使用該量表可區分健康和疾病傾向的因素。經檢驗本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②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SES),該量表由Rosenberg編制[11],共10個項目,采用Linkert 4點評分法,范圍從“1=非常不符合”到“4=非常符合”,10個項目的得分之和為自尊總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該量表的克隆巴赫系數為0.6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MBSRQ 體像調查量表評分比較 對照組手術前后MBSRQ量表各項評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干預組術后相貌評估、舒適傾向、健康傾向、身體部位滿意、超重評分與術前比較均顯著提高,且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自尊量表評分比較 兩組術后自尊得分均高于手術前(P<0.05),且干預組術后自尊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兩組MBSRQ體像調查量表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BSRQ body image survey scal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scores)

表2 兩組MBSRQ體像調查量表評分比較(,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MBSRQ body image survey scale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s,scores)
時間手術前例數65 65術后拆線時組別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65 65相貌傾向3.40±0.43 3.27±0.51 1.57 0.12 3.48±0.35 3.64±0.42 2.36 0.02舒適傾向3.24±0.41 3.27±0.28 0.49 0.63 3.28±0.42 3.47±0.35 2.80 0.01健康傾向3.04±0.36 2.98±0.32 1.00 0.32 2.92±0.48 3.10±0.33 2.49 0.01身體部位滿意3.41±0.75 3.40±0.60 0.08 0.93 3.39±0.73 3.62±0.47 2.14 0.04超重2.21±0.84 2.40±0.87 1.27 0.21 2.19±0.73 2.76±0.93 3.89 0.00
國內研究[12]顯示,與普通人比較,整形美容手術者在體像方面具有較多的消極認知,對體像的關注水平更高,對自身的健康情況也存在消極認識。國外研究[13]表明,消極體像與低自尊相關。因此,如何提高美容就醫者自尊,進而提高其體像水平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有多種心理干預手段可提高受試對象的體像及自尊水平,包括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behavioural therapy,CBT)、體育鍛煉療法、媒介認知療法、自尊增強療法及心理教育療法[14-17],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認知行為療法[6]。認知行為療法通過改變患者錯誤的認知與行為進而改變其負面情緒,改善其心理狀態。認知行為療法在燒傷患者、乳腺癌、抑郁癥、焦慮癥患者、失眠障礙等多種身心疾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8,18-21],均取得明顯效果。目前認知行為干預在美容就醫者的應用尚未見報道,本研究通過比較常規醫護干預與認知行為干預對美容就醫者體像及自尊影響,從而尋找可改善美容就醫者體像及自尊狀態的方法。
表3 兩組自尊調查量表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elf-esteem survey(x±s,scores)

表3 兩組自尊調查量表評分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elf-esteem survey(x±s,scores)
自尊得分22.54±2.38 22.22±2.46 0.75 0.45 23.45±2.66 24.72±1.99 3.08 0.00時間手術前例數65 65術后拆線時組別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對照組干預組t值P值65 65
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干預組相貌評估評分、舒適傾向評分、健康傾向評分、身體部位滿意評分、超重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認知行為干預可有效提高美容就醫者的體像評分;干預組自尊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認知行為干預可提高美容就醫者的自尊評分。分析原因為,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手段,偏重于基礎護理,包括藥物、生活習慣、營養飲食干預等。而干預組采用的是認知行為干預模式,該模式通過多種手段改變患者的錯誤認識,包括采用書寫的方式自省,每天檢測照鏡子次數,改變描述身體的消極語言,進行適當體育鍛煉等,對特定行為制定詳細計劃,進行合理的時間管理,對行為表現進行反饋等,從而改變患者的心理狀態。因患者心理狀態各有不同,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應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個體化的心理干預,從而達到最佳的干預效果。
綜上所述,認知行為干預可改善美容就醫者的體像及自尊狀態,但本研究為小樣本單中心研究,未來將開展大樣本多中心研究進行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