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燕
(成都市龍泉驛區第一人民醫院消毒供應中心,四川 成都 610199)
消毒供應室主要負責對使用過的微創手術器械進行回收、清點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等事宜,與醫院的衛生條件、患者的感染率等密切相關,是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1]。目前消毒供應室的工作量大、周轉率低、精密微創手術器械損壞大,工作效率低、感染控制困難,需提高科室工作質量、降低醫療風險。醫療失效模式與分析(HFMEA)作為一種新的管理理念,主要將失效模式與效應(FMEA)分析的防范簡化后應用于醫療和護理工作,通過分析現有流程(系統)或新建流程(系統),選擇其中存在高危風險的流程,作為風險評估對象,根據以往異常事件報告、工作經驗、報道文獻中確認HFMEA的工作流程,并成立科學小組,通過流程圖熟悉該過程的每個步驟和順序,采用頭腦風暴法找出可能存在的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原因并找出解決辦法,設計最合理的實施方案,并根據相應的指標判斷失效程度,制定完善措施,降低醫療風險[2-6]。本科于2018年7月開始將醫療失效模式與效應應用于消毒供應室的護理管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本院消毒供應室從2018年7月開始實施醫療失效模式。實施前后6個月內,該科室未發生工作人員的離職、調動等情況。本科室共有工作人員28名,其中護士14名,外派人員14 名;年齡23~53 歲,平均(36.57±4.12)歲;工齡2~22歲,平均(10.23±5.15)年。
1.2 方法 實施前本院采用傳統管理模式,具體如下:第一步,分區,將消毒供應室分為以下幾個區域,去污區、檢查包裝及滅菌區、無菌物品儲存于發放區等3 個區域,可根據消毒供應室的職能作靈活調整,各區有5~10名負責并做好記錄;第二步,整理歸類,物品做好分類存放在不同區域,明確各類物品擺放的位置和相關操作流程,嚴格記錄信息。對于無菌物品,要遵守失效管理原則;滅菌包按滅菌要求進行處理,清點物品數量,及時進行補充和清理;第三步,定期打掃檢查,由專人檢查無菌物品和失效物品的處理情況及科室的衛生情況。
醫療失效模式:①建立HFMEA 小組:消毒供應室組長1名,負責整個消毒供應室的所有事宜,包括人員調配、HFMEA相關知識培訓和日常督查工作。按照工作流程圖劃分具體崗位及職責,負責回收4名,清點分類3名,專門微創手術器械清洗7名,消毒干燥2名,檢查保養2名,負責包裝3名,滅菌3名,無菌物品儲存與發放4名。所有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均經過系統培訓并熟悉整個工作流程,具備良好的專業水準。②建立具體工作流程,職責到人,要求每名工作人員不僅熟悉本崗位的工作流程同時也要熟悉整個科室的工作流程,且能頂崗操作。根據消毒供應室的工作內容所涉及的環節,建立如下流程圖:回收-清點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加強這10個環節的管理,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并做好記錄。③頭腦風暴模式,由HFMEA 小組組長帶頭每周進行頭腦風暴,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產生的結果及解決辦法。④加強科室交流,增強服務意識。消毒供應室向整個醫院供應物品,與每個科室都有關聯,需加強該科室與各科室的交流,了解其他科室的需求,尋找解決辦法;減少人力物力資源浪費,節約醫院資源,提高患者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根據《醫院供應室清洗消毒規范》中的相關標準[7],在實施前后隨機抽取500 件物品統計平均回收時間和平均發放時間,計算微創手術器械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的合格率及器械的破損率,采用院內調查問卷形式對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在護理質量、服務態度、風險防范意識和安全識別能力等4 個方面進行評分,采取百分制,分數越高表明情況越好[8]。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實施前后微創手術器械供應效率比較 實施后,微創手術器械平均回收時間和平均發放時間均明顯短于實施前(P<0.05),見表1。
表1 實施前后微創手術器械供應效率比較(,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min)

表1 實施前后微創手術器械供應效率比較(,mi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supply efficien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min)
平均發放時間10.33±2.69 6.59±1.98 25.038<0.001時間實施前實施后t值P值例數500 500平均回收時間5.68±1.74 3.12±0.65 30.818<0.001
2.2 實施前后微創手術器械合格率及損壞率比較 實施后,消毒供應中心微創手術器械清洗消毒、檢查包裝、滅菌合格率均高于實施前(P<0.05),手術器械的破損率明顯低于實施前(P<0.05),見表2。

表2 實施前后微創手術器械合格率及損壞率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qualification rate and damage rat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instruments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n(%)]
2.3 實施前后工作質量比較 實施后,消毒供應室工作人員工作質量各方面評分均明顯提高(P<0.05),見表3。
表3 實施前后工作質量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work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x±s,scores)

表3 實施前后工作質量比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work quality before and after implementation(x±s,scores)
時間實施前(n=500)實施后(n=500)t值P值護理質量87.21±2.11 96.55±1.36 83.196<0.001服務態度85.15±1.99 95.77±1.15 103.320<0.001風險防范意識85.71±2.45 98.17±0.99 105.437<0.001安全識別能力86.33±1.21 97.02±1.34 132.396<0.001
消毒供應室的主要工作是對醫院各種醫療器械進行消毒、殺菌,保證物品的安全,直接影響并控制醫院的感染、保障醫院的醫療水平和患者人身安全。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直接影響整個醫院,因此,需要建立一種高效的管理模式以提高消毒供應室的工作水平。
本研究采用醫療失效模式通過成立HFMEA小組,明確劃分崗位職能與崗位職責;梳理具體工作內容,建立消毒供應室工作流程圖回收、清點分類、清洗、消毒、干燥、檢查保養、包裝、滅菌、儲存、發放,統計這10個環節中可能出現醫療失效模式如回收的遺漏,分類錯誤導致物品處理不合格,清洗消毒不徹底出現污染,物品發放不及時等情況,并做好防范措施,做到前瞻性管理,降低醫療風險[9-10]。本研究結果表明,消毒供應室采用醫療失效模式能縮短物品的平均取物時間和物品平均補充時間,提高7 個主要環節物品供應合格率,提高工作人員護理質量、服務態度、風險防范意識和安全識別能力。
綜上所述,醫療失效模式應用到消毒供應室安全護理中,能提高管理質量,值得醫院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