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歡
(吉安市中心人民醫院CT室,江西 吉安 343000)
近年來,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發病率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多由于意外事故所致,占日常損傷0.4%~1.8%,致死率可達10%以上,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準確診斷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對制定治療方案、挽救患者生命有重要意義。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發病急,其中腔臟器損傷可造成腹腔感染,實質臟器損傷可導致大出血,早期準確診斷以制定合理治療方案是降低致死率的關鍵[2]。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臨床診斷方案較多,包括超聲檢查、診斷性腹腔穿刺、腹腔鏡檢查等,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256層螺旋CT掃描在臨床診斷中應用廣泛,可動態觀察腹腔臟器損傷情況,對閉合性腹部臟器損傷診斷有重要價值,但若工作人員對相關影像學知識了解不足,則有誤診可能。本研究選取本院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究256層螺旋CT掃描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42例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87例,女55例;年齡24~58歲,平均(41.06±8.11)歲;受傷至入院時間1.5~13.5 h,平均(7.42±1.73)h;致傷原因:交通事故82 例,高空墜落23 例,重物鈍擊19 例,擠壓傷18例。納入標準:伴有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癥狀,部分患者可見咯血。納入標準:合并胸膜炎、肺炎、肺結核、肺癌等嚴重臟器疾病。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①256 層螺旋CT 掃描:儀器型號(開立S40,GE LOGIQ E9),氣體窗寬500~700 Hu,其他臟器窗寬150~250 Hu,行腹部掃描,范圍:膈下至腎下級,可根據患者實際損傷情況延伸至盆腔,管電壓120~140 kV,管電流200~250 mA,矩陣512×512,掃描視野50 cm,螺距0.938,掃描時間0.8 s,掃描厚度2.5 mm,間距1.25 mm。②超聲檢查:儀器選擇飛利浦HD7超聲儀,探頭頻率3~6 MHz,腹部掃查,行橫面、斜面、縱面動態觀察,包括肝臟、脾臟、腎臟損傷情況,檢查腹部異常回聲、積液情況。由本院2名經驗豐富主治醫師分別獨立診斷,最終以臨床術后證實為金標準。
1.3 觀察指標 ①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分布。②256 層螺旋CT 掃描與超聲檢查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診斷結果。③256 層螺旋CT 掃描與超聲檢查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影像學表現。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22.0統計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標準α=0.05,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分布 以術后證實為金標準,142例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包括脾臟損傷32 例,腸系膜損傷25例,腎臟損傷23例,胃穿孔21例,胰腺損傷21例,肝臟損傷20例,見表1。

表1 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分布(n=142)
2.2 診斷結果 256 層螺旋CT 掃描診斷腸系膜損傷、腎臟損傷準確率高于超聲檢查,漏診率低于超聲檢查(P<0.05),見表2。
2.3 影像學表現 ①脾臟損傷患者:256 層螺旋CT 掃描顯示臟器實質密度不均19例,脾周積血7例;超聲檢查顯示臟器實質密度不均17 例,脾周積血8 例。②腸系膜損傷:256層螺旋CT掃描顯示存在腸間積液、腸系膜間隙模糊4例;超聲檢查顯示病灶回聲不均2 例。③腎臟損傷:256 層螺旋CT掃描顯示病灶密度不均8例;超聲檢查顯示臟器實質回聲不均6例。④胃穿孔:256層螺旋CT掃描顯示膈下存在游離氣體1例;超聲檢查顯示膈下存在游離氣體2例。⑤胰腺損傷:256層螺旋CT掃描顯示臟器密度不均3例;超聲檢查顯示病灶回聲不均3例。⑥肝臟損傷:256層螺旋CT掃描顯示肝實質密度不均9例,肝周積血4例;超聲檢查顯示肝實質回聲密度不均5例,肝周積血2例。

表2 256層螺旋CT掃描與超聲檢查診斷結果[n(%)]
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是臨床常見外科疾病,其中涉及脾、腎、肝損傷是嚴重急癥,若未及時干預可威脅患者生命,治療前明確診斷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關鍵。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臨床診斷難度較大,可累及多個臟器器官,臨床常用診斷方法包括超聲檢查、診斷性腹腔穿刺、腹腔鏡檢查等。診斷性腹腔穿刺診斷準確率高,但難以準確判斷出血程度及來源,無法對是否進行手術提出指導意見,對于危急癥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有局限性[3]。腹腔鏡檢查需進行全麻,建立CO2氣腹,會影響患者心肺功能。超聲檢查操作簡單方便,費用低且重復性好,可確定腹腔、盆腔是否存在出血現象,判斷內臟損傷情況,應用于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有較高診斷價值。何金梅等[4]在探討超聲診斷對急癥腹部閉合性創傷內臟破裂出血的臨床應用價值時指出,超聲檢查診斷符合率可達85%,可作為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診斷的有效選擇。但超聲檢查難以確定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確切程度。
256 層螺旋CT 掃描是近年來臨床廣泛應用的影像學檢查方法,較傳統CT有明顯突破,通過滑環技術可將探測器繞人體勻速旋轉,實施大范圍、長距離掃描,并能根據患者創傷部位自動調節,無間斷完成容積掃描,有助于快速全面采集創傷數據,結合三維重建及后處理技術,一次掃描即可發現臟器潛在損傷[5-6]。趙鶴亮等[7]在對胸部閉合性創傷的診斷中證實,256層螺旋CT掃描結合三維重建后處理技術為臨床胸部創傷治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意見。256 層螺旋CT 掃描可清晰顯示腹部損傷后腹膜位移或結構改變情況,觀察膈下氣體游離、臟器形態相關情況;同時,可檢查四肢、顱腦、胸腔潛在損傷,并參考CT征象包括臟器損傷范圍、程度、部位、腹腔積血情況制定治療方案、決定是否手術,可使部分患者避免不必要手術。與常規CT掃描的繁瑣步驟比較,256層螺旋CT 掃描速度迅速,可進行連續旋轉掃描,準確、快速做出診斷結果,有助于提高診斷準確率[8]。本研究結果顯示,142例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中,脾臟損傷32例(22.54%),腸系膜損傷25 例(17.61%),腎臟損傷23 例(16.20%),胃穿孔21例(14.79%),胰腺損傷 21 例(14.79%),肝臟損傷 20 例(14.08%)。對上述患者行256層螺旋CT掃描與超聲檢查,結果顯示,256 層螺旋CT 掃描診斷腸系膜損傷、腎臟損傷準確率高于超聲檢查,漏診率低于超聲檢查(P<0.05)。表明256 層螺旋CT 掃描可提高對腸系膜損傷、腎臟損傷、胃穿孔診斷準確率。分析原因為,256層螺旋CT掃描可直觀顯示胰腺動脈相關情況。楊帆[9]研究顯示,256層螺旋CT血管現象可立體、直觀顯示胰腺動脈空間解剖結構,為臨床診斷提供豐富影像學信息。另外,腹腔積血是腹部閉合性臟器損傷常見表現,而256層螺旋CT掃描對腹腔積液判斷靈敏性較高,既往存在腎、肝病變患者,臟器損傷前就存在腹水,臟器受腹部創傷后,需區別腹腔積水或積血。256層螺旋CT掃描可通過CT值進行判斷,積水CT值較低,一般為15~25 Hu,積血CT值偏高,約為30~60 Hu[10]。
256層螺旋CT掃描對臨床治療有指導作用,本研究中存在1 例脾損傷患者256 層螺旋CT 掃描結果顯示脾腎間隙少量積血、包膜下血腫,給予保守治療成功,避免脾切除手術后感染、栓塞風險;肝挫傷患者1 例經保守治療1 個月痊愈,6個月后復查未見異常,需注意肝損傷患者保守治療要求患者腹腔積血量<500 mL、血流動力學穩定且未發現膽汁漏。另外,256 層螺旋CT 掃描局限性在于價格昂貴,檢查時需移動患者,不適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患者,臨床診斷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診斷方法。
綜上所述,256層螺旋CT掃描應用于閉合性腹腔臟器損傷患者,可提高診斷準確率,對臨床診斷、治療有指導性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