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昱 劉志桂

廬陵地區(qū)自古文風昌盛,人才輩出。歷史上三次大的北人南遷,文化南移,廬陵地區(qū)是重要的落腳點。宋代開始,北方的世家大族遷徙遂川,人才在此聚散,文化在此融合,并促進了人口的繁衍和經濟、文化的繁榮。宋代是遂川書院文化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官方與民間積極辦學,書院創(chuàng)辦時間早,功能全,效果好,既發(fā)展了本縣的教育,也吸引了周邊縣的學子前來就讀,“今四方學可謂至盛,而持其術者,可謂不棄其人矣”(蒲宗孟:《重修至圣文宣王廟記》)。
宋時遂川大姓村落、世家旺族除合辦書院外,各房各派還辦學館,極大地普及了文化,為科舉儲備了人才資源。
宋代遂川涌現了一批科舉世家,這些大家族并肩接踵,才俊輩出。
據《江西歷代進士總名錄》統(tǒng)計,宋代遂川的科舉世家主要是:
郭姓:郭思愈、郭知章等11人。
蕭姓:蕭世京、蕭佐等7人。
孫姓:孫元量、孫叔通等5人。
蔣姓:蔣賁、蔣概等4人。
李姓:李谷、李植等6人。
王姓:王忠臣、王炳等5人。
宋代遂川的科舉世家還有梁姓、羅姓、康姓等。
郭姓在遂川立基有一千多年,族裔繁昌,人才炳蔚,甲第連捷,是遂川的望族,舊志記載郭氏在宋代考取進士11名、舉人49名。郭知章官至刑部尚書、顯謨閣直學士,謚“文毅”。
郭孝友是宋政和五年(1115年)探花。
以上所列郭氏宋代進士僅是在《江西歷代進士總名錄》中的數字,據《遂川郭氏源流考》記載,宋代瑤廈郭氏有進士多名,雩田嶺上郭氏有進士15名。嶺上郭氏族譜載有榜次與名錄。嶺上郭氏宗祠名曰“學士堂”,祠內至今保留有宋代楹聯:
由元豐而來十三進士五解元甲第蟬聯偉矣龍川望族;
歷相國以后漸衍東村分北院源遠流長綿哉吉郡世家。
遂川上洲蕭世京為京官時向皇帝寫了許多奏章,倡明廉政,彈劾權貴,得罪了蔡京,貶出京城,后又升遷吏部員外郎。上洲蕭氏族譜記載,宋代考取進士20名(含分徙外居進士),歷史上共考取進士27名,舉人、貢生74名,授職朝官101名,可謂人文鼎盛,仕宦成群。蕭氏族譜載有家訓,鼓勵子弟有志向上,倘若不務學問,徒借讀書為名目遂于流俗,為茍利之計,還不如白身閑人。族譜還載有勉學詩:
我欲兒子苦讀書,
讀書唯恐廢三余。
但須琢玉方成器,
何用臨淵卻羨魚。
終日送迎開竹徑,
幾時光大變茅廬。
平生禮儀于人厚,
未必門無長者車。
龍泉蔣氏也是宋代科舉的佼佼者,蔣氏開基祖蔣紹鐸又名元,舉人。蔣賁于宋天圣八年(1030年)進士及第,為宋代遂川考取進士第一人,文天祥稱蔣氏“科甲為遂興之領袖,紫誥疊封,歷代沾皇恩之榮顯”。村里曾立“奕世恩榮”牌坊。南宋末年,時任贛州團將的蔣一元與弟蔣二元隨文天祥抗元,五坡嶺戰(zhàn)敗,兄弟二人遭殘殺。元將張弘范遣部將李飛赴龍泉,至衡溪,蔣復元怒斥李飛,并用鋤頭將李飛打落馬下。李飛向張弘范稟報并請旨屠滅蔣氏。祥興二年(1279年)四月,元大軍圍剿蔣氏,屠族滅種。時蔣端元懷揣族譜,藏于麥田,次日早晨被元軍抓獲。蔣端元被抓時,元軍已下封刀令,夫妻被充軍到山東莒州。元大德八年(1304年),蔣端元攜子蔣祖榮從山東返回衡溪,家園已是碎瓦頹垣,祖祠倒塌,只剩刻有“皇己丑立”的一對石獅子。這是蔣概考取進士時所立。蔣祖榮復基后,歷經元、明、清至今,近千年的繁衍,衡溪蔣氏以及外遷五房族裔,共有數千人,衡溪本村有1000余人,仍是皇皇大族。
宋代遂川的科考世家郭、蕭、蔣、李、王、梁、羅、康等姓,如今在遂川仍然是人口繁多,文化鼎盛,唯獨孫逢吉族裔無處覓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