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強 徐露路
風景這邊獨好。在過去的2020年,中國不僅取得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勝利,且保持著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穩步提升。農歷牛年春節即將到來,中國老百姓張羅著返鄉逛街買年貨,走親訪友過牛年。
牛年的到來,給人們注入了平安、吉祥、穩定的活力。擁抱新希望,踏上新征程,人們迫不及待地歡迎這個蘊含著“牛”味的一年,熱情之高,充分說明了牛年之旺,牛氣沖天!
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吃苦耐勞、努力奮進的象征,給人的最深印象是,憨厚、老實,勤勞。魯迅贊揚牛是“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 漢字中,只要與牛配伍的,不是帶那么點牛勁,就是有那么些牛的精神,要不然就是一頭貨真價實的牛。“牦”、“牯”、“犢”、“犀”、“犋”等字指不同種類的牛,“牧”指放牛之地,“犁”則指牛耕地之器物,“犧牲”古意為以牛充當的祭品,脾氣倔如牛的稱“犟”,牛角稱為“犄”……此外,如“牡”、“物”、“特”、“牿”等字也都與牛沾點親、帶點故。
我們在牛年,要做創新發展的拓荒牛。我們的前路,沒有路書,沒有指南,唯有遇水搭橋、逢山開路。時刻保持高昂的開拓精神,于萬千荊棘中殺出血路,從而形成新經驗、集聚新智慧、貢獻新方案。
更要做艱苦奮斗的老黃牛。世界上的事都是干出來的,要想取得進步、獲得發展,必須扎扎實實工作、堅持不懈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像老黃牛一樣勇毅,敢于動真碰硬,一著不讓、一步不松,全力以赴、攻堅克難。唯有永遠保持慎終如始、戒驕戒躁的清醒頭腦,永遠保持不畏艱險、銳意進取的奮斗韌勁,才能在新征程上行穩致遠。
2021,用“中國牛”精神,干好我們的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