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濱江

1972年,15歲中學畢業后,筆者上山下鄉回河北老家跟族伯學習中醫,16歲起就開始針灸治病當起“赤腳醫生”。1978年恢復高考,考入黑龍江中醫藥大學中醫系,五年后本科畢業。工作兩年后報考臨床研究生,1985年考入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所就讀針灸與氣功專業,三年后取得碩士學位,成為中國首屆醫療氣功和針灸的碩士。后又就讀于河北醫科大學和河南中醫藥大學合辦的中西醫結合專業,獲得博士學位。傳統和現代中醫的雙重教育背景,為筆者日后海外弘揚中醫做了鋪墊。
1990年,筆者在日本留學并工作,一年后移民匈牙利,在布達佩斯開了兩年中醫診所;1992年底又移民到奧地利,在維也納的兩家診所工作。在亞洲和歐洲數年的“游醫”經歷后,筆者發現,美洲更有利于中醫的發展,于是在1998年6月以特殊人才身份移民加拿大,在加國辦學弘揚中醫,為中醫藥國際交流和合作盡一己綿薄之力。

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始建于1998年,由一位香港人注冊,是一所僅用中文授課的夜校培訓班。2000年4月1日,筆者接盤后,重新注冊并出任學院的董事長和院長,將學院轉變為全日制英文授課的中醫藥針灸專業齊全的中醫本科學校。學院目前設有針灸、中醫、高級中醫師三個專業,開設中醫、中藥、針灸、推拿、食療等多門課程。畢業學生可參加加拿大聯邦注冊針灸師和注冊中醫師考試,通過者可以獲執業針灸師及執業中醫師的執照而行醫。
筆者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針灸”代表性傳承人張縉教授的嫡傳弟子。無論是理論研究之深厚,還是掌握針刺手法之嫻熟,張縉教授在業內有口皆碑。自2005年起,加拿大安大略中醫學院開辦了“高級針刺手法”訓練班,傳授針灸手法。
目前,學院享有公立大學同等待遇:獲聯邦移民部批準可以招收國際留學生,本地學生可以獲得政府的學生貸款資助。今年招收的學生比往年還要多,反映出中醫教育行業正在逆勢成長。
學院建立了高效率的管理團隊和高品質的教學團隊,有碩士和博士學位者占85%;大部分教師和學生為當地加拿大人,也有來自中國、美國、韓國、伊朗、俄羅斯、印度等國的留學生。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學院于2月22日就成立了“新冠病毒中醫治療信息研究課題組”,編譯出“多語種中醫抗疫經驗全球分享”,相繼發布了中文、英文、法文、匈牙利文、阿拉伯文、日文等十種語言文本,幫助加拿大等國民眾直接了解和掌握中醫抗疫的經驗。
3月20日,為回饋社區用實際行動支持抗疫,學院向大多倫多地區華人及當地居民,免費贈送了可增強機體免疫力的預防中藥方(免煎中藥顆粒)1000副。
此外,為了給因疫情“宅”在家中的中醫“粉絲”們普及知識,學院開展了網上免費“趣味中醫”的云講堂,并制作中英文雙語小視頻以普及中醫抗疫知識。
5月8日,為幫助加拿大留學生和華人華僑抗疫,學院籌建的“加拿大華人華僑網上中醫方艙咨詢平臺”正式上線服務。以學院教師為主的教授講師團隊和加拿大各省市中醫專家組成“志愿者專家組”,與學院學員“志愿者義工隊”一起,遠程提供在線咨詢服務,通過電話、郵件、微信等方式,為加國尋求中醫幫助者服務,解答留學生和華人華僑在抗疫中所遇到的疑難問題。

近年來,隨著中醫藥在全世界的傳播推廣,筆者對中醫國際化的趨勢也做了相關研究,一些拙見散見于中醫藥類學術刊物及媒體報道。
談及筆者多年來從事的中醫工作,朋友曾送一副對聯:“人生三世歐美亞,懸壺解惑走天涯”。筆者也深有感觸,這的確是對我一生海外中醫拓荒之路的真實寫照啊!(來源: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