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展航
【摘?要】學校行政文化是集團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促進集團各校實現行政價值、保障各項改革順利進行、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的靈魂指引,也是推進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與重要抓手。本文重點剖析學校行政文化的創新內涵,闡述學校行政文化創新對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價值。
【關鍵詞】學校行政文化 集團學校 治理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開啟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里程碑,為中國夢的實現指明了方向,也為學校的改革和發展提出了總要求。2019年1月成立的廣東番禺中學教育集團(以下簡稱“番中教育集團”)是番禺區首批教育集團,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宗旨,致力于整合優質教育資源,發揮名校輻射作用,服務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教育可持續發展。學校行政文化是集團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也是推進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與重要抓手。因此,要整體提升番中教育集團治理能力,集團內各校亟須形成共同愿景,以創新的行政文化引領集團學校文化,以集團學校文化支持與助推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
一、學校行政文化的意蘊
什么是“學校行政文化”?目前國內大多數學者把學校行政文化的研究論域界定在主觀精神層面。一般來說,學校行政文化是指在學校行政人員的行政行為中起支配作用的觀念體系[1]。番中教育集團所倡導的行政文化以服務為本,調整集團各校在教育改革過程中不適應教育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是創新的、健康的、包容的、與時俱進的。學校行政文化是集團學校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是新時代能促進集團各校實現行政價值、保障各項改革順利進行、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的靈魂指引。
二、學校行政文化的創新
1.把握好一個核心:以服務為本的價值取向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的意義逐漸從傳統的“關注知識”轉變為“關注人的發展”。番中教育集團緊跟教育發展趨勢,確立以服務為本的行政價值觀,改變以往“重管制、輕服務”的行政思想,在行政權力運行的過程中,始終秉持服務為本的理念,彰顯了“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宗旨。以服務為本,不僅僅指教育集團的超學校行政機構服務于各個集團學校,也指各集團學校的行政機構始終以服務師生為本,各集團學校、師生的需求是學校行政行使權責、制訂改革方案、進行集團學校治理的前提和方向。
2.調整好兩個方面:解放教育生產力,改善教育生產關系
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在知識經濟時代,把這一對辯證關系延伸到教育領域來講,可將教育生產力詮釋為學校組織教師通過向學生教授科學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和必備能力的能力。教育的本質是要解放教育生產力,因此,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就是調節好教育生產關系中不適應教育生產力發展的一系列環節。如集團超學校行政機構與成員校權力讓渡之間的矛盾;集團學校的教育愿景與成員校現有頑疾之間的矛盾;傳統學校行政文化與日益增長的集團學校、師生需求之間的矛盾;集團學校統一教育文化與成員校辦學特色之間的矛盾,等等。學校行政文化的創新既是教育生產關系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這一系列新生矛盾的重要調節劑、潤滑油,為推動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思想武器。
3.堅守好三個原則:時代性、穩定性、包容性
一是時代性。從辦學方向看,番中教育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理論基礎,以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總目標,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從行政價值觀層面看,番中教育集團摒棄傳統的管制型學校行政文化,轉向服務型學校行政文化。堅持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倡導創新的、開放的、法制的、民主的行政意識,具有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精神內涵。對于集團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而言,富有時代性的學校行政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引領或觀念體系,能激發行政干部對學校的認同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是一股推動集團學校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力量。
二是穩定性。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真正落地,離不開內在的價值取向重建,番中教育集團以服務為本的行政價值觀,賦予了成員校更為深刻的內在價值線索,形成了集團學校自上而下的內部治理范式,具體包括:在精神引領上,加強價值認同,統一集團文化標識,形成獨特的集團辦學精神圖騰;在運行機制上,形成“基于個性的資源共享、基于共贏的成員互動、基于自主的協同創生”三個“基于”相結合的集團運行機制;在執行文化上,培育集團的制度執行文化,促進集團管理從科學管理向文化管理升級;在決策機制上,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理事長負責制和理事長辦公會議制度,形成權責明晰、運行協調、以人為本、以章為行的現代學校管理體制。集團內部治理的這種范式是相對穩定的、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對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起根本性作用的。
三是包容性。學校行政文化在變化與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當代社會的文化背景要素,融合集團各校發展歷史和傳統行政文化中的合理部分,逐漸生成新的行政文化。番中教育集團誕生于國家深化辦學體制和教育管理改革的大背景下,其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具有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根據社會環境的變化而做出調整的能力更加強大,這有利于推動集團學校在辦學體制機制、課程體系、教學改革、教師發展與評價、學生培養路徑等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
4.處理好四個維度:行政人格、行政價值、行政理念、行政制度
集團學校治理體系是在集團學校超學校行政機構管理和成員學校行政機構管理雙重基礎上形成的。集團學校治理的主體包括學校行政管理者、師生、家長及社區人士等,治理主體的多元參與和共同治理是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重要體現。其中,學校行政管理者在集團學校治理中承擔著引導者的角色,創新的行政文化決定著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根本走向。因此,要踐行集團學校創新的行政文化,需要處理好行政人格、行政價值、行政理念和行政制度四個維度。
學校行政管理者是踐行學校行政文化的主要載體和重要力量,其人格完善程度、人格類型屬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校行政價值、行政理念和行政制度的實現程度。一般來說,行政人格分為依附人格、工具人格和獨立人格[2],其中,獨立行政人格是以服務為本的行政價值取向所應追求的新型人格。
以服務為本的行政價值觀是番中教育集團創新行政文化的核心,教育服務的對象是“人”,這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校的行政行為必須圍繞著“人”的行為,即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因此,行政價值觀是行政理念中一切觀念的核心,而以人為本的行政理念是創新行政文化的精髓,承載著集團學校行政行為的價值導向。
行政理念、行政人格、行政價值觀都是從屬于創新行政文化的一種觀念形態,需要依托學校行政制度的現實載體來使行政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形,實現創新的行政文化與學校治理現代化之間的良性互動。
可以說,番中教育集團創新行政文化的四個維度中,行政價值目標導向行政理念形成,行政人格保證行政價值和行政理念的實現程度,而健全的行政制度則保證了創新的行政文化最終能以一種實踐行為呈現出來,為推進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制度支撐。
三、學校行政文化創新的價值
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是集團學校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軟實力。番中教育集團以廣東番禺中學(高中)及其附屬學校(九年一貫制)為龍頭,由六所學段不同、類型有別、特色各異的學校構成。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作為一種潛在的、隱性的軟實力,是番中教育集團各校共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它的引領下,集團各校組成發展共同體,通過思想引領、典型引路、宣傳教育、建章立制等途徑,引導集團各校認同和自覺奉行“立德樹人,追求卓越”的核心價值觀,真正使核心價值觀內化為大家對學校治理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標的理解和認同。在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標的指引下,集團學校內部形成健康的輿論氛圍,確保政令暢通,初步建立了民主、科學、高效、有序的集團運行機制。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使集團內部各校突破學制限制,探索符合人才成長規律的機制,推進小、初、高學段的縱向聯動,形成學生創新素養培養鏈,各校朝著同一個方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是提升集團學校治理能力的硬勢能。番中集團學校的管理需要制度的建設來約束,如集團通過制訂《章程》《中長期發展規劃》等作為管理依據,但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還存在許多統籌不到位的問題,如掌控度、協同度、執行力等。番中教育集團創新的學校行政文化以一種潛在的規則約束著每個行政者的行為,以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教育著每個行政者,使每個行政者不斷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在所在的行政組織部門發揮著制度、組織的作用,將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行政組織的硬勢能。在行政文化的引領下,集團學校統一思想、統一行動,作為改革主力軍的全體行政者凝聚成一股合力,系統推進集團學校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等方面的改革,積極促進集團內部教育理念認同、管理制度認同和質量標準認同,努力實現優勢互補、相互促進、共贏發展。行政文化的軟性管理和行政組織的硬性管理相結合,有力地提升了學校治理的規范化能力、協同力和執行力,讓集團頂層決策的實施、督導、反饋真正擲地有聲、落到實處。
集團學校治理體系的完善,離不開制度體系的健全;現代化治理能力水平的提高,離不開行政文化對學校文化的引領。因此,推進教育集團治理能力現代化,關鍵要以創新的行政文化為抓手,涵養學校文化、集團文化,建立以行政文化引領學校文化、以學校文化促進集團學校可持續健康發展為導向的工作機制,真正用學校行政文化的軟實力,練出集團學校治理現代化的硬功夫!
參考文獻
[1]?常玉.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中先進行政文化建設[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6):14-16.
[2]?陸艷麗.行政倫理價值與行政人格研究[D]. 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0:1-2.
(作者系廣東番禺中學教育集團校長)
責任編輯:孫昕
heartedu_s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