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靜靜
摘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旅游業成為一項備受關注的產業,國家頒布“營改增”政策后,旅游業于2016年也實施了“營改增”政策。“營改增”對旅游企業的稅收產生了較大影響,并在一些方面存在諸多不足,如何做好“營改增”后的稅收籌劃以應對“營改增”所帶來的挑戰對旅游企業來說尤為重要。現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探究“營改增”后旅游企業的稅收籌劃對策,推動旅游企業健康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 旅游業 稅收籌劃
一、引言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生活的追求達到一個新高度,更加注重對生活的享受。旅游業是一項綠色、低耗能、無污染的綜合性生活服務產業,該行業涉及范圍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交通、觀光游覽、文娛、購物、酒店、餐飲等方面,目前受到人們的喜愛,在國內得以迅速發展。在我國稅制改革的形勢下,旅游業于2016年被納入“營改增”范圍。“營改增”是一種將“道道征收、全額征稅”的營業稅轉化成“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增值稅的稅收方式,該稅制改革的目的在于避免以往重復征稅、減輕企業的納稅負擔。“營改增”政策對旅游企業的影響不斷加深,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對旅游企業來說非常重要,將決定旅游企業能否充分利用此次改革的優勢、獲取更多利益。旅游企業應根據自身企業特點以及“營改增”政策對其產生的影響,制定合理的稅收籌劃策略,最大程度的防止不合理納稅現象的出現,以推動旅游企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二、“營改增”政策對旅游企業的影響
“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旅游企業受到影響,并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其發展產生了一定的阻礙。具體的影響和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納稅人身份確立方面
增值稅的納稅人通常根據企業的銷售額和規模分為兩種: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后,旅游企業開始繳納增值稅,對旅游企業來說首先應確立納稅人身份,旅游企業的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以上的通常可以申請為一般納稅人,銷售額達不到500萬元以上的就是小規模納稅人。
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率和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率變化不一樣。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率下降空間非常大,由5%的稅率下降至3%的征收率,根據小規模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即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征收率)可知,“營改增”后稅率的降低可使屬于小規模納稅人的旅游業的應納稅額減少,稅負降低。
但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率卻由5%上升到6%,單從稅率方面看,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負好似增加了,其實不能就此下結論,由于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是可抵扣日常經營過程中所發生的進項稅額,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增值稅額=銷售額×稅率-進項稅額,從公式可以看出,不能直接根據利率判定稅負較“營改增”前增加還是減少,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的稅負上升還是下降,主要取決于可抵扣的進項稅額的大小。下面舉例來說明:假如某一旅游企業的月收入200萬元,支付交通費為30萬元、住宿費 40萬元、門票費10萬元、餐飲費20萬元。“營改增”前,該旅游企業應納營業稅額=(200-30-40-10-20)×5%=5萬元;“營改增”后,該旅游企業屬于一般納稅人,其應納增值稅=(200-30-40-10-20)×6%=6萬元,如果該旅游企業沒有可抵扣的進項稅或者進項稅額小于1萬元,那么“營改增”后該旅游企業的稅負比“營改增”前高;如果該旅游企業的進項稅額大于1萬元,假如是1.5萬元,那么“營改增”后該旅游企業應交的增值稅為6-1.5=4.5小于“營改增”前的稅額,稅負降低。
經調查發現:一些旅游企業盲目確立納稅人身份,在成為一般納稅人之后,無法取得足夠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從而增加的這些旅游企業的稅負。
(二)抵扣范圍方面
“營改增”前,旅游企業不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營改增”后,允許抵扣費用支出對應的符合條件的進項稅額。稅負受進行抵扣稅額多少的影響,旅游企業的可抵扣進項稅額會受到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首先,旅游企業的中間投入主要包括外購材料、接受人工服務等,對于外購材料的供應商大都是小規模企業,難以取得能夠抵扣進項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另外,要特別注意購進農產品時,雖然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依據稅法規定,可以按照買價計算出進項稅額進項抵扣,計算公式為:可抵扣的進項稅額=買價×扣除率(9%)。但有些旅游企業在考慮進項的時候忽略了該項;對于人工等服務成本在旅游企業的中間投入環節所占比重較大,也難以進行進項抵扣。這就導致一些旅游企業在中間投入環節的減稅效果降低;其次,旅游企業購置固定資產也是重要的一項投入,如果固定資產購置時能夠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可以抵扣進項稅額,由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長,更新速度慢,如果固定資產對應的上游企業為小規模納稅人,則不能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進項稅額無法抵扣,減稅效果降低。最后,水電費、房租費、辦公費、裝修費等,尤其是建筑裝修部分的費用,因為旅游業中的景區、餐飲和酒店等時常需要建筑裝修,這些費用是旅游企業的一項較大支出,其支出如果能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則其對應的進項稅額可以抵扣,但經調查可知,很多旅游企業在進行進項扣除時忽略了此部分。由此可見,旅游企業在抵扣進項方面,尤其是采購環節,存在諸多漏洞,這就需要旅游企業在“營改增”后應該做好投入環節的稅收籌劃工作,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企業應盡可能的獲取相應支出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將增值稅專用發票上的進項稅額進行抵扣,以此降低旅游企業的稅負,促進旅游企業的發展。
(三)發票管理方面
“營改增”之后,旅游企業要高度重視發票的管理問題,尤其對屬于一般納稅人的旅游業來說作用非常大。但增值稅發票分為兩類:一類是可以用于進項稅額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一類是不能用于進項稅額抵扣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旅游企業要從開具發票和取得發票兩個過程對發票進行管理,尤其是對于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對于取得的增值稅專用發票,要在規定期限內進行認證,現在一般采用網絡認證方式(目前新文件規定也可以選擇不進行認證),符合抵扣條件的進項稅額越多越能降低旅游企業的稅負。對旅游企業來說要逐步完善發票的使用和管理,經過調查研究發現:部分旅游企業在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時存在一些問題,填寫增值稅專用發票時遺漏一些必要的要素,這樣會導致所開發票不正確、產生發票的浪費,另外,也加大了旅游企業財務人員的抄稅報稅工作;一些旅游企業在對增值稅發票使用不當,在進行進項稅額抵扣時對于一些不符合進項稅額抵扣條件的項目仍然進行了抵扣處理,從而導致計算出的應交增值稅額錯誤,增加了旅游企業的納稅工作量,不利于旅游企業的健康發展。所以,針對發票管理問題進行稅收籌劃對旅游企業來說意義重大。
(四)會計核算方面
旅游企業“營改增”之前繳納營業稅,為滿足會計核算的需求,則需設置“營業稅金及附加”科目,以及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應交營業稅”二級科目,將應納的營業稅借計到“營業稅金及附加”賬戶。
“營改增”之后,旅游企業需繳納增值稅。在增值稅的核算過程中,需要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二級科目“應交增值稅”“未交增值稅”等多個二級明細科目,并且在二級科目“應交增值稅”下還需要設置“銷項稅額”“進項稅額”等多個三級明細科目。常見的會計核算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旅游業在提供服務或者銷售某些貨物確認收入時涉及三級明細“銷項稅額”,將應該繳納的銷項稅額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的貸方。二是旅游業在購進貨物、接受勞務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購進農產品時,涉及三級明細“進項稅額”,將符合抵扣條件的進項稅額計入“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的借方。三是月末計算出應交增值稅,將應交未交增值稅結轉到“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的借方。四是在本月繳納上月應交增值稅時,借記“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貸記“銀行存款”。
由此可知旅游業實施“營改增”后,在稅務會計核算方面增加了難度,也變得比較繁瑣,做好“營改增”后的稅務會計核算工作對旅游企業的財務人員來說是一種挑戰。通過調查發現:不少旅游企業難以在有限時間內擁有掌握相關技能的專業財務人員,一些財務人員不能透徹理解“營改增”后會計核算的變化,在處理稅務時依然受傳統營業稅的會計核算方法的影響,對“營改增”后的會計處理不夠準確,對涉及的增值稅抵扣政策、減免政策不能很好的應用,甚至有些財務人員直接忽略了一些優惠政策,使得旅游企業的稅務核算存在一定風險,影響了旅游企業的經濟發展。
(五)稅務風險方面
“營改增”政策頒布之后,由于旅游企業的相關人員對該政策的理解不夠到位,并且稅務部門對于稅務征收管理的一些規章體系尚未健全,對一些旅游企業發生的事項會出現爭議,這就需要旅游企業要多與稅務相關部門溝通,研究出最恰當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免受違規違法的稅務風險。另外,常與稅務部門溝通還可以找到避稅的突破口,合理的避稅。但有些旅游企業在此方面做得不到位,缺乏與稅務部門的溝通,對于一些模糊的事項自認為是合法且可靠的,但稅務相關部門未必給予認可,從而導致一些旅游企業面臨稅務風險,出現違規違法的行為。而且很多旅游企業的納稅籌劃工作做得不夠充分,不能有效地降低稅負。
三、旅游企業應對“營改增”的稅收籌劃對策
綜上所述,旅游企業實行“營改增”后納稅環節發生了較大變化,并存在各種不足,這需要引起旅游企業的高度重視,為使旅游企業能更好地適應“營改增”政策,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之處,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尤為重要,現對旅游企業提出以下稅收籌劃對策:
(一)慎重確立納稅人身份
增值稅的納稅人分為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選擇不同納稅人類型對旅游企業的影響不同,通過上述內容可知:“營改增”能使小規模納稅人的稅負降低,但一般納稅人的稅負受可抵扣進項稅額的影響較大。旅游企業在決定是否要申請為一般納稅人之前,一定要充分考慮本公司的銷售額是否可以達到一般納稅人的水平、是否可以獲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因為小規模納稅人在滿足條件之后可以轉換成一般納稅人,一般納稅人雖然也能轉換成小規模納稅人,但不是所有的一般納稅人都可以轉為小規模納稅人。所以在不確定情況下,旅游企業最好先選擇小規模納稅人,等完全滿足一般納稅人的要求以及各方面比較成熟之后再選擇一般納稅人。
(二)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
一般納稅人“營改增”后的稅負較“營改增”前降低的程度取決于進項稅抵扣的力度,而進項稅額的大小又取決于增值稅專用發票,所以,旅游企業應該加強對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重視和管理。旅游企業應根據發票管理的政策與要求,結合自身實際,管理好發票的事項,比如發票的認證要及時、申報時間要合理等。此外,旅游企業要改善合作方式,盡量與正規的供應商合作,在選擇時優先考慮經營穩定、信譽較好、財務核算健全,并且是一般納稅人的供應商,而且還要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明確材料的供應方式,這樣可以從供應商那里獲取更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可以獲取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進而降低旅游企業的稅負,爭取旅游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三)加強財務人員培訓,提升財務人員會計核算能力
旅游業實施“營改增”后,各項財稅政策發生了較大變化,旅游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財務人員的能力尤為重要,因此,旅游企業應該定期組織企業的相關人員進行各種方式的培訓,比如聘請稅務方面專家或者稅務機關專業人員對“營改增”進行重點培訓,讓旅游企業相關人員認真學習“營改增”政策的內涵和相關規定,使財務人員能夠增強稅務意識,提高稅務處理能力,重視各個環節發生的費用,明確進項稅額抵扣的范圍,及時獲取發票并做好發票管理。另外,通過培訓和學習,把握“營改增”對旅游企業會計核算的影響,制定規范的會計核算流程,優化賬務和稅務。因此,旅游企業做好財務人員的培訓工作非常重要,可以降低旅游企業的稅務風險,提高會計核算工作的準確性,并且還可以降低旅游企業的稅負。
(四)加強與稅務部門的溝通
“營改增”后,各項稅收政策發生了變化,在利用政策進行稅務處理時需要明晰政策的規定,在對某項政策不確定時一定要與稅務部門溝通,避免產生較大的納稅錯誤,減少不必要的麻煩。另外,合理避稅是旅游企業在納稅時非常關注的問題,避稅可以使旅游企業減少稅收負擔。避稅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不能盲目進行,避稅必須合法,即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進行科學的避稅。旅游企業若要達到合法避稅必須熟悉我國法律法規的內容和“營改增”后的政策變化,積極與稅務部門溝通可以使旅游企業更加理解稅務法律相關的規定,有利于旅游企業找到避稅的切入點,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降低旅游企業的稅負。
四、結語
綜上所述,“營改增”是我國稅制改革的重要環節,“營改增”政策對旅游企業的影響深遠,旅游企業自實施“營改增”后,其稅收、發票管理、會計核算等方面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旅游企業存在著諸多不足。旅游企業要想在激烈競爭的旅游業內取得更好發展,就必須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做好稅收籌劃工作以適應“營改增”所帶來的變化、改善目前存在的不足,盡最大努力降低稅負、改善稅務會計核算工作,從而促進旅游企業又好又快發展。
參考文獻:
[1]閆曉文.”營改增”后傳媒企業的稅收籌劃要點[J].中國市場,2020(30):51-53.
[2]陸賓寧.在營改增背景下建筑企業的納稅籌劃探討[J].財經界,2020(25):238-239.
[3]趙慧.淺析”營改增”后的建筑企業稅收籌劃[J].經濟管理文摘,2020(18):165-168.
[4]胡慶.”營改增”對我國現代服務業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2013.
[5]李志剛.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及稅收的影響研究[J].財會學習,2018(04).
[6]王景利.基于營改增的企業納稅籌劃措施淺議[J].財經界,2020(29)227-228.
作者單位:山東外事職業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