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業 張根 馮佳佳

摘 要:“雙一流”建設正在如火如荼的開展中,在“雙一流”建設的重要機遇下,打造“一流課堂”是提高高等人才整體素質和專業能力的重要途徑。通過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剖析,提出通過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三個方面為抓手,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加速推進“一流課堂”建設普遍化,整體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學校整體教學水平。
關鍵詞:雙一流 一流課堂 教學模式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Engineering Classroo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Yang Chengye,Zhang Gen,Feng Jiaji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First Class” is in full swing. Under the important opportunity of “Double First Class” construction, building a “First Class Clas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of higher tal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outstanding problems,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used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accelerate the generaliz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classrooms”,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he overall teaching level of the school.
Key words:double first class, First Class, teaching mode
1 引言
高校“雙一流”建設是國家繼“211工程” “985工程”之后中國高等教育的新戰略,對國內各高校而言既是重要機遇,也是嚴峻挑戰[1]。而一流大學建設的關鍵就是擁有一流學科,但一流學科建設關鍵的核心點就在于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對于一個大學生而言,一個專業知識體系的構建最重要的獲取途徑就是大學課堂。因此在教育部提出“以本為本”的號召下,在穩步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就如何真正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建設一流課堂,高質量上好每一節課,是一個緊迫而重要的問題。
2 工科課堂教學現狀
雖然工科課堂教學對學生本科四年里專業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升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現在課堂上卻普遍存在著各種異常現象。在課堂上打游戲、睡大覺、談戀愛,“醉生夢死”的學生已是屢見不鮮;同時在課堂上照本宣科、獨角戲或天南海北胡扯一節的老師也存在。學生將上課當做一種任務,老師將上課當做一種負擔,這樣一種問題勢必嚴重影響上課質量,最終導致課堂效果不佳。因此,在當今社會階段,認真剖析問題所在,發起一場“課堂革命”是勢在必行。
3 工科課堂教學面臨的問題
3.1 課堂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嚴重脫節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現在,大量工程在快速推進中,亟需要大量招之能用的工科人才。而有些工科課堂上通常老師講授的知識與工程技術都已經嚴重落后于工程實際需要,或者所講內容不能與工程實際相結合,使學生感覺所學知識枯燥無味、毫無用處,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積極性,認為老師所講可聽可不聽,無關緊要。
3.2 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
現今,最普遍的教學形式莫過于教師在講臺上念PPT,學生在下面聽PPT,使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激不起半點漣漪。一堂課下來,老師講的很累,學生聽得更累。在沒有升學壓力的情況下,不應該使課堂作為老師應付工作,學生應付學習的媒介,而應該是師生之間開放、自由、靈活的探索知識的橋梁。如何在課堂過程中合理穿插各種各樣教學方法如討論法、直觀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任務驅動法、參觀教學法和自主學習法等,通過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實現“把頭抬起來、坐到前排來、提出問題來、課后忙起來”。[2]
3.3 教學手段過于局限
現在教學已經擺脫以前一部教科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舊狀,卻掉入一臺電腦、一個投影儀、一個擴音器的牢籠。在互聯網和手機的快速發展中,給課堂帶來了一些問題如學生課堂上玩手機、打游戲、聊微信等,同時也給上課帶來了更多教學手段,如雨課堂、輕課堂、云班課等軟件,協助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簽到、互動、提問、批改作業等工作,使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手機來活躍課堂氣氛,減少學生玩手機的機會。
4 一流課堂建設策略探討
要將高校工科課堂建設為一流課堂,需要從課堂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三個方面著手,應以課堂內容為基礎,教學方法為骨架,教學手段為外飾,才能打造一堂精彩的課堂。
4.1 課堂內容
(1)課堂內容要爭破教材的枷鎖。現在地方高校教師承擔一門專業課程,尤其工科課程,對于教師來講,感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基本上就是找到一本與所承擔課程名字差不多的教材,附帶配套的一份PPT,就完全搞定。但是,真正要學生掌握專業知識,構建自己的專業體系和認知,不是簡簡單單將課本知識通過課堂傳遞給學生,而是要經過教師深加工后的專業知識傳遞給學生。教材所包含的專業知識和系統是從編者的角度來撰寫的;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同樣一個名字的教材所包含的內容會有很多不一樣的地方,所側重的內容也不一樣,甚至一些基本概念有可能都不太相同。另外地方性高校生源學生來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不同生源地學生存在著不一樣的差異性。這就要求我們高校工科教師一定要擺脫教材的束縛,來進行課堂內容的講解,如案例教學、教研結合等。案例教學法在法學、醫學、管理學等學科教學中已得到較全面的應用,而在工科教學中應用較少,但實踐證明,在工科教學中應用該方法效果是非常顯著的[3]。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教授教學內容前,必須結合自身的理解和更多的實際工程案例、自身科研認識深加工課本中的知識內容,圍繞本專業知識內容,更加清楚、明白、準確地傳遞給學生所要掌握的知識,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的工程中,知道所學在工作中如何應用,也知道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課堂內容必須要爭破教材的枷鎖,并經過自身深層次加工后才能通過課堂教授給學生。(2)工科課堂內容要重實驗實踐環節。近些年,我們可能會聽到很多企業管理人員說本科學生還不如一個專科生。但背后真是的原因其實是本科工科人才培養過程中多注重理論知識的掌握,而缺乏動手操作能力。而企業需要的大量工科人才,是上崗既能用,尤其對于相應設備的使用、相應施工的操作、相關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而這種工科操作能力的提高很多就隱含在理論知識背后實驗實踐環節中,換句話說就是大部分工科理論知識背后均可以通過實驗操作和實驗實習來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理解,這就是工科區別與理科的根本所在,所以要想真正培養出實用型工科人才,需要在課堂講授理論知識后,挖掘出更多課堂實驗實踐操作環節,應該構建理論講解、實驗操作和實踐實習三位一體工科課堂,是目前非常必要,也是目前非常欠缺的一部分。
4.2 教學方法應豐富多彩
一說到課堂教學方法,大部分也是目前最常規的操作就是滿堂45分鐘的講授,偶爾可能在講授的過程中可能提一些問題,不過大部分還是教師自問自答的情況。因此作為教師,要掌握更多的課堂教學方法,并貫通到每一堂課45分鐘中,是達到我們教學目標的非常重要的途徑,也是我們作為教師必備的技能。教師在45分鐘一堂課的時間內,要根據教學內容和目的選擇應用各種教學方法,要努力掙脫現在滿堂講授的瓶頸,才能真正體現上課是一門高雅的藝術,也才能真正事半功倍的達到課堂的想要實現的效果。
4.3 教學手段多樣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現在高校已基本實現全部多媒體教學的課堂,已經不再局限于黑板+粉筆的教學手段。但信息化的發展,也會帶來新的課堂問題,如教師在講臺上讀PPT,學生在座位上扣手機的普遍現象。目前,高校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快捷。面對如此現狀,如果我們上課還是僅利用多媒體的手段很難抵抗手機帶給學生的更大的誘惑;但現在科技的發展,也給我們教師提供更多“互聯網+”課堂、翻轉課堂、慕課課堂、微課課堂等教學手段。尤其慕課融入理工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也為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與新時代的教育機遇[4]。因此我們只有善于利用現在最新的教學手段,才能抗衡課堂上手機給學生提供的“快餐文化”,也更能有效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避免大面積低頭族的出現。
5 一流工科課堂建設模式
如何解決目前課堂存在的低頭族的現象,擺脫“滿堂灌”“獨角戲”的嚴重局面,達到每一堂課的目的,整體實現優質課堂,是我們所有教師必須認真思考和勇于解決的重要問題。目前教師可以從爭破教材束縛、改進教學方法和利用最新教學手段三個方面不斷摸索和革新工科課堂,進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解決現在“手機”問題,最終達到“一流課堂”的目標(圖1)。
本論文受資助于西藏大學教學研究與改革項目:“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一流課堂建設探索(XZDXJXYJ201907)。
參考文獻:
[1]周先進,吉有余.地方高校“雙一流”建設:挑戰與抉擇[J].高等農業教育,2018,(03):18-22.
[2]婁春華,候玉雙,汪建新等.《膠黏劑與粘接技術基礎》課程“一流課堂”建設的實踐[J].廣東化工,2020,(47):237-238.
[3]張健.“慕課”教育對理工科課堂文化形態的影響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47):163-164.
[4]羅學東,王曉梅.工程案例教學法在工科課堂中的應用探討[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13(05):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