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國玲
[摘? ? 要] 黨的十八大揭開了國家經濟轉型升級的序幕,企業作為國家經濟中的重要一環,同樣需要轉型,而企業轉型要求財務轉型,企業將財務共享中心作為轉型升級中的切入點,積累了很多成功的經驗和典型的案例,數字經濟時代,各行各業都在被裹挾著往前走,大浪淘沙,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助推企業轉型、創造價值的企業在此次改革中得到了迅速發展。
[關鍵詞] 數字經濟;財務共享;轉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27
[中圖分類號] F275?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1)01- 0064- 02
1? ? ? 數字經濟下的企業轉型
什么是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早就滲透到我們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門口賣西瓜的農民大娘都嫌棄你給她現金了,掃掃碼多方便。2020年,我們的小學生都開始知道了釘釘,因為他們的老師在釘釘上喊他們上課啦。你抱著手機逛了一會兒淘寶,發現淘寶居然猜中你的心思了,一大堆類似的商品推薦就都跑到你眼前了。出趟門臉可以不洗,發型可以不做,但是充滿電的手機不能不帶。沒它,你可能沒法坐車,甚至進不了你家的小區。
這些都離不開我國近幾年來在信息技術方面的飛速發展。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不斷在向我們的生活、生產、工作等領域滲透,如今信息化已經呈現出以云網端新基礎設施作為平臺,將人人、事事、物物等都盡可能地網羅進來。由此,你我他的痕跡生成數據,數據再經過挖掘來服務我們(提高效率、快捷便利)或控制我們(變得更忙、更焦慮、更無腦),它帶來的是管理理念、商業模式、組織流程、就業模式、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變革,數字經濟成為了我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2? ? ? 信息技術助推企業財務轉型
經濟越發展,財務越重要,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必然會帶動企業財務的升級與轉型,大數據的時效性、準確性和共享性要求企業財務管理的數據也要做到時效性、準確性、共享性,同時,信息技術的便捷、高效也對傳統會計中大量重復、低效的工作帶來沖擊和變革,從而使會計的轉型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路徑,那就是轉型后的財會在機器智能的輔助下,使得傳統的會計基礎核算工作和數據更加準確、及時,在此基礎上,財務會計更加側重了它的監督、預算、分析、決策等職能。
會計從誕生到今天,從來都是肩負著核算、監督、預算、分析、控制等等職能的,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它的觸角延伸至各行各業,德勤使用機器人、清華大學本科停招等消息都不是說明財會人員要失業,反倒說明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歷史賦予會計的各項職能都將會在未來更加完美地實現,而這種更富有價值性的轉變必然要先從那些大量的、重復的、標準化的、流程化的基礎性的會計工作被機器代替開始,就像我們人類文明開始首先要將雙手解放出來一樣,會計中的那些需要大量的分析的、預策的等職能因為需要結合瞬息萬變的環境隨時改變,這在很大程度上機器是無法做到的,就是想做到,也是需要巨大的成本的。
2020年6月20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公布了“影響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財務云、電子發票、會計大數據技術、電子檔案、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新一代ERP、區塊鏈技術、移動支付、數據挖掘以及在線審計。
我們可以看到,信息技術的應用對會計行業的影響,不僅會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質量、改善服務,還可以支撐財務轉型,使會計更加注重風險管控、分析、預算、控制等拓展職能。
企業不能只關注于自己內部信息互通,而應該將信息化建設延伸到上游供應商和下游客戶;借助于移動互聯技術,比如,員工出差報銷,通過手機端拍照,或者OCR,即可實現實時報銷,可見,財務工作流程不再受到時間和地點的約束,不僅做到了提高工作效率,使得財務數據更具有時效性,還使得會計的監督和控制職能更多的從事后移到了事前、事中,無紙化辦公、電子發票和電子檔案等都比以往顯得更重要;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讓財務能夠進一步在成本盈利性分析、客戶信用管理、風險控制等領域有更大的作為。可以說,這些新技術的發展和革新使得財務轉型與財務信息化的升級改造成為可能。
3? ? ? 如何轉型
引領時代大潮的往往是那些獨具慧眼,能夠抓住發展機遇的企業,而能夠順勢改革的,也往往是在時代大潮中始終居安思危的企業。
3.1? ?大中型企業財務轉型路徑
最近幾年,財務轉型的很多經驗,很多著書,很多案例都是從具有多元化業務、規模較大的大中型企業開始的,比如華為、立邦、海爾、中國建筑等,這些企業的業務范圍雖然不盡相同,但是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企業的成長轉型與目前中國的經濟轉型升級以及信息技術發展是密切相關,并且步調基本一致。
而企業的財務轉型與企業積極的探索實行數字化轉型是密不可分的。為了實現企業的資源共享與戰略協同,使企業能夠在國內外競爭環境中增強御敵能力,很多大中型企業集團利用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優勢,逐步構建起了智能化的財務體系,這也使得我國企業在一步步的從以傳統的核算型財務為核心朝著“業務型、戰略型財務”邁進。
3.1.1? ?積極構建財務共享平臺,釋放傳統會計中過多的核算資源
財務共享中心為財務轉型提供了切入點,國內有能力、有需要的企業都在積極的嘗試,共享平臺將財務工作中那些重復性高、標準化、低效率的工作集中在一起產生規模效應,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共享平臺的假設也是需要分階段、分模塊、分區域進行的。
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使得企業把原來分散在各個地方的分支機構的基礎性的財務工作集中到了共享中心。比如,原始憑證采集、記賬憑證、賬簿的登記到財報,傳統方式下需要在各個分支機構分別配置財務部門以及相應的財務人員,負責上述業務的日常運轉。就拿費用報銷來說,由于各個機構的費用報銷制度并不統一,集團公司很難實現對其下屬分支機構資金的管控和運營。財務共享中心首先實現了機構和人員的精簡,使得各個機構的基礎性工作實現了標準化和流程的統一,從而使企業整體上達到了節約資源、使集團企業能在宏觀上調控配置資源,進一步推動企業整體戰略部署。共享中心的財務人員所從事的業務其實就是傳統會計原來的核算功能,借助信息化的共享平臺,將會計的核算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3.1.2? ?智能決策型會計:財務轉型的未來趨勢
財務共享中心使得原來從事財務核算的一半人力解放了出來,于是現在我們很多財務人員都在焦慮,感覺危機重重,難道真的是這樣嗎?我們要認識到,轉型不是為了擺脫會計核算,更不是說會計不重要了,因為核算從來都不是會計唯一的職能。恰恰相反,我們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將人從繁重的、低附加值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既然機器在數據計算方面比人類更快、更準,那么就可以將原有會計核算的工作交給機器來做,我們可以將重心轉移到管理決策支持、預算預測、稅務籌劃、財務分析、業財一體化監督等工作中,最終支持集團整體的價值創造活動。
傳統的會計不懂業務,業務人員又不懂財務,這種專業壁壘在未來財務人員的轉型中將得到明顯的改善,企業釋放出來的大量財務人員首先需要企業搭建培訓平臺、學習平臺引導他們進入到業務前端,基于業務的特性提供相應的財務支持;其次,這種轉型對于財務人員自身來說是相當難的,去到業務中學習、工作從來都不是傳統的會計教育的思路,比如,會計實習生去實習,去了財務部就是看看憑證,從來都很少去到一線去實習,會計學生的實習思路也很簡單:我去實習財務的,不是到車間一線干活的,很多實習的人抱怨,老板不給我做賬,那么你連企業最基本的運營都沒搞懂,看看賬本對企業有什么用嗎?對老板有什么好處,弄不好害怕你泄露財務機密呢?未來財務轉型要求我們必須懂業務,放眼望去,知名企業的財務中高層人員,哪個人業務不精通?哪個是只懂財務不懂業務的?只有熟悉企業的業務的人,在未來才能使自己的財務知識得到更好的運用和發揮。
另外,會計的職能除了核算和監督之外,同樣具有預算、決策、控制、分析等職能,這些擴展職能不是轉型后的會計才具有的,而是這些職能本來就是會計的,其實會計就是會計,我們在討論時通常說“傳統的會計”有怎樣的弊端、“智能化會計”有什么優勢等等,只是想強調,隨著時代和技術的發展,會計的職能重心在轉移,或者說會計的各項職能在隨著經濟發展得到了更加充分的發揮。從前我們利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都在搞“核算”,如今,信息技術使得會計的核算更加精準和智能了,我們需要將精力轉移到“會計如何真正實現它的經濟管理,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
3.2? ?中小微企業財務轉型
中小微企業,規模小、業務和人員相對較少、流程簡單,企業內部沒有強大的數字化轉型的內生需求,他們沒有建立財務共享中心業務需求,但是考慮到如果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比較完善時,不但使企業自身提高項目的運營效率,而且還能吸引更多的供應商和客戶,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更加需要做到物美價廉來吸引客戶。很多中小微企業財務還處在信息化起步階段,大量會計核算工作還是需要財務手工來完成。大批的小微企業選擇了將財務外包出去,這樣,代理記賬公司成了很多企業的財務共享中心,代理記賬公司也在積極參與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中,從而實現了社會資源配置的優化和效率提高。
主要參考文獻
[1]蘇州市光電產業商會.工業“互聯網+”軟件助力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EB/OL].https://tech.sina.cn/2019-12-20/detail-iihnzahi8768688.d.html.
[2]張慶龍,董皓.財務轉型大趨勢——基于財務共享與司庫的認知[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8.
[3]上海國家會計學院.2020年影響中國會計從業人員的十大信息技術評選報告[R].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