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曄 鄭梅婷
[摘? ? 要] 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互聯網+”模式滲透到各個領域,對社會生活發展帶來了巨大變革。為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教育領域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建立與發展必然勢不可擋,這定會為財會人才提供一個機會平等、資源共享的平臺。網絡教學平臺作為會計混合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更能充分發揮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他們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后為社會提供專業素質人才。在“互聯網+”條件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會計教學改革的重點。
[關鍵詞] 混合式;教學模式;傳統課堂;個性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92
[中圖分類號] G712.4?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1)01- 0230- 02
1? ? ?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含義
混合式教學模式將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將學生的學習方式通過以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兩種模式相整合進行學習,非常符合學生實際情況,以達到節約成本,提高教學效率為目的的一種創新型教育模式。“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這種注入新的時代內涵的教學模式突破了許多傳統的局限,不管是課前網上視頻預習,還是課后成果反饋都與之前的學習模式有所不同,大大減輕了會計老師在課堂上的壓力。
2? ? ? 混合式教學模式建立的背景
2.1? ?互聯網快速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從電子書到中國大學MOOC,這些新鮮事物不僅為混合式教學模式提供教學經驗,更是提供技術支持與引領。移動信息快速發展和電子產品平板電腦的推出為遠距離辦公學習提供了媒介。大數據分析日益成熟,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不斷完善,學習不再是被限制在課堂教室環境下,數據化運營技術更為教育模式的轉型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持。
2.2? ?社會需要高素質個性化發展的人才
高校擴招政策的實行,雖然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質水平,提升了國家軟實力,使高等教育成為大眾化產品,但這同時降低了教學質量,導致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尖端領域高新技術行業人才緊缺,中端水平崗位隨著應屆畢業生人數的增多,就業壓力不斷變大。這對求職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是想要得到高級管理層人員的肯定,就要變得更優秀,通過個性化學習提高素質。
2.3? ?知識需求的提高
社會制度穩定,經濟迅速發展,教育水平提高,人們的綜合素養也不斷提升,但會計人才若想達到頂尖水平,實現自身的最高價值,就要不斷提升會計人才的專業素質。信息化技術快速普及,人們通過各種社交媒體信息了解到許多“知識改變命運”的案例,思想觀念上逐漸發生轉變,喚起了人們追求美好未來生活的聲音,希望通過提升自己的內在價值來改變現狀。要適應知識型社會發展趨勢,迎接挑戰,突破傳統學習的局限,創新學習形式,使之更加豐富,更能滿足人們的要求。
3? ? ? 傳統會計學教學模式的弊端
3.1? ?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傳統會計教學模式是注入式教學,老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課堂是以教師為中心,把學生視為知識灌輸的對象,講授的內容雖然很多,但是學生真正接受的內容并不多。學生學習會計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受到了抑制,導致會計學習效率較低,而會計學本身是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內容,學生學習感到枯燥無味,產生逃避心理,再加上“填鴨式教學”惡性循環進一步導致學生學習會計學的積極性下降。
3.2? ?教師教學壓力大
傳統會計教學模式下,所有知識都是由教師傳授,教師課前需要準備充足、豐富的教學資料,需要掌握知識的重難點,還要了解學生們易錯易混的知識點,課后要批改會計作業,都需要花費許多精力和時間。另外,還有來自家長和學校的壓力,所有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龍”并相信老師能帶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高校教學要求教師做科研,包括發表論文、主持或參與橫向和縱向的科研項目、參與專利、專著或教材發表等。
3.3? ?教學資源配置不合理
隨著各高校會計學生人數的不斷增多,學校教師資源在數量上嚴重匱乏,不能滿足現有教學需要。傳統會計學教學模式教學上理論內容較多,實際操作很少,實踐內容不足,碰到實際問題只能紙上談兵,學生畢業后實務水平不高,也不利于激發學生創新型思維發展,導致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課程逐漸失去合理性,使學習質量大打折扣。
4? ? ? ?會計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設計
會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分為四個階段,每個階段都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課前學生通過觀看或查找相關文獻及新聞視頻進行知識的預習;課中通過學生之間的討論,加深知識點的理解印象,解決課前問題;課后對學習成果進行反饋。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而言,會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更符合時代潮流,更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需求,更能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計學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整合資源,分析并總結其中的要點,實現課前、課上、課后教學環節全覆蓋,能夠真正完成教學目的,達到教學效果。
4.1? ?在線學習階段
會計教師在課前對各章節的知識點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包括預習要求、思考題、需掌握的程度等等,學生針對教學目標有目的性的學習。由于在線教學對學習的時間沒有強制性的要求,所以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碎片化學習,同時要注意學習任務的時間安排。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基礎水平與興趣愛好,選擇性的提前預習,充分發揮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不僅提高了時間利用率,也提高了學習效率,減少課堂對淺顯知識的講解時間,滿足個性化和自主化的需求。另外,教師需要布置課前學習會計作業,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挖掘專業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的同時也要形成反饋,即教師通過平臺進行監測,督促學生每周按時完成在線學習任務。
4.2? ?課堂面授階段
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調整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保持師生之間的聯系,實現學習者和教學者同步或異步通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因此提高,會計學生敢于在課堂提出疑問,與教師互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線學習階段的表現以及反饋情況分析學生對會計知識的掌握程度,講解學生線上學習出現錯誤較多的問題,學生在課堂也應該提出預習時留下的困惑,將問題一一解決后再接受新知識。另外,課堂上教師要對重難點知識進行介紹,對于會計之中的重難點要反復講解,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以精心設計的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以生活中的會計案例為分析對象,組織學生把基礎知識和重難點進行鞏固與靈活應用,再適當安排一些習題,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4.3? ?討論交流階段
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合作,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每組的組員隨機分配任務和角色,以便提高會計人的社交水平,拓展會計領域的知識,增強交流合作能力,達到優勢互補,資源合理配置的效果。為了去避免每一學期成績考核方式的單一,我們在學生之間會開展階段性網絡學習成果測試與點評,為保證數據能如實反映學生的水平,混合式教學模式會將平時成績作為最后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多次測試成績的平均值也會作為最后成績計入每個人的成績之中。這種方式不僅能體現學生對課程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又保證其客觀公正,激發會計人學習積極性競爭性,更能隨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4.4? ?課后匯報階段
在線下課堂結束后,教師還需要布置一定與課堂內容相關的作業,讓學生進一步對課堂中所學的內容展開相應的鞏固學習。課后布置的學習任務要有層次感的,課后作業一定要比課前預習任務要求難度應更大,而且主要測試對象會以會計的重難點知識為主。最后,教師推送預習資料,或者分享當前關于會計稅法等方面知識的變動,使其下一節課帶著思考去上課,了解更多時事,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會計教師分享的預習資料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或者分享自己認為有用的資料。
5? ? ? 混合式教育模式的應用對會計學教學的意義
5.1? ?靈活利用資源促進獨立學習和組合學習
會計學混合式學習將會計教學資源整合化,對網絡課程的優劣進行篩選,避免課堂知識點內容重復、體系流程不連貫,防止教學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出現。另外,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時間進行階段性學習,提高了會計人才時間的利用率,會計人在學習中主體地位也日漸提升,體現了混合式教學在時間和地點上的靈活性。
相對于傳統教學課堂,會計學老師面對面答疑解惑,由于教師資源遠遠比不上學生數量,在相對時間內,降低了教學質量,混合式教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學習討論,解決疑惑,大大縮短了時間的占用,并且以學習小組進行的內部評價會更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具有真實性。
5.2? ?彌補當前會計學教學模式的不足
傳統會計課堂由于老師填鴨式教學,課堂索然無味,學生對會計學課程產生不想學、學不懂心理,導致一系列的惡性循環,網絡授課對新時代年輕人有極大的吸引力,新媒體的介入使課堂充滿活力,網絡課堂由于是學生在虛擬的屏幕前完成的學習,這可能會出現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能力差,團隊協作能力不足等問題,但這恰恰可以通過傳統課堂彌補。
5.3? ?豐富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并提升學習效果
每個人的基礎水平和知識吸取能力不同,對學習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采用混合式教學,將在線學習方式與面對面學習方式相結合,使學生針對自己所需要的知識進行搜索,從中挑選最有利于并且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內容,滿足學生多種多樣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全面化發展。
學校是培養會計人才的搖籃,混合式教學模式的使用雖減少了課堂教學時間,但也提高了教學效果,學生可以針對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反復觀看,簡單的問題盡量課前解決,難點問題課堂上解答。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提升學生在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培養學習會計的興趣,提高會計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麗麗,基于SPOC的混合式大學英語教學模式設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7(1):168-170.
[2]伍麗媛.基于同伴輔導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評論,2016(2):155-157.
[3]李艷.“MOOC+翻轉課堂”會計學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現[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5):222-225.
[4]耿照源,周虹.面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會計學”教學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z1):138-139,142.
[5]李海霞,劉辰鵬,韓貴來.互聯網+實驗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4):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