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官偉
[摘? ? 要] 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是經濟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貫穿亞歐非大陸的東部始端,是踐行和創新發展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又一鮮活例證。我國東北地區四省經濟振興是東北亞經濟圈騰飛的基礎,“冰上絲綢之路”和全球經濟重心的逐漸東移,為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重構富有生機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堅持在馬克思世界市場視域下發展經濟,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發揮地緣優勢,改善營商環境,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推進產業優化升級,與全國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
[關鍵詞] 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東北亞區域;東北振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1. 01. 079
[中圖分類號] F127?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21)01- 0191- 03
0? ? ? 引? ? 言
多年來,我國學界理論界所積極關注的馬克思“《資本論》六冊計劃”中,被諸多研究者視為馬克思的學術遺囑——“世界市場”理論研究也最為惹人注目。習近平總書記在《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談到經濟全球化的時候曾經指出:“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 《1857-1858 年經濟學手稿》《資本論》等著作中就詳細論述了世界貿易、世界市場、世界歷史等問題。”[1]隨著中國經濟的日益強大,崛起的社會主義中國以及一些新興國家等積極力量建設世界市場,打造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謀劃全世界新型的進步的大國關系,用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理論觀點改善構建當今世界市場格局,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理論。
東北亞區域經貿合作是經濟全球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影響力與西歐、北美區域相比較雖然不能出其右,但是,東北亞區域一體化建設逐步走向良性互動,擁有相當的現實規模和活力,經貿合作潛力巨大,也是我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建設區域。從區域合作經典理論視角,探索東北亞區域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是深入挖掘踐行和創新發展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又一鮮活例證。
1? ? ? 東北亞區域合作印證了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鮮明的理論特征
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蘊含了豐富的全球化思想,具有高超的預見性與前瞻性。奠定了共產黨人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和貿易自由化的理論基礎,為社會主義中國跨越式發展提供了現實依據和強有力的方法指導。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建設等成果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
首先,馬克思在研究世界市場的性質時,認定其本質屬性為中性的,世界市場不僅僅是經濟活動的平臺,更是人類社會交往的反映。在19世紀,現實的世界市場被資本主義列強國家壟斷,馬克思和恩格斯通過分析世界市場的弱肉強食現象,揭露資本主義的貪婪性和剝削性,希冀找尋革命解放的積極因素。
進入新時代,習近平領導下的黨中央順應經濟全球化的歷史發展趨勢,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引領了世界市場公平公正的發展方向,我國的“一帶一路”建設已經彰顯了其巨大的作用,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多國合作共贏的平臺和載體,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造福了世界各國人民。由中國、俄羅斯、蒙古、日本、韓國、朝鮮等六國構成的東北亞經濟圈,總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總人口超過3.5億,成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貫穿亞歐非大陸的東部始端,中俄等國主動作為,助力區域國際關系格局有效形成,東北亞區域各國戰略融入和對接了“一帶一路”建設的雄偉宏圖,區域經濟合作效果有目共睹。
其次,資本主義是馬克思殫精竭慮研究一生的社會形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世界市場理論,深刻地揭示了世界市場中存在的不平等關系等核心問題,為全人類指明了方向。東北亞區域中,各國地緣緊密,彼此休戚與共,文明互鑒,形勢穩定,日益體現了和平發展、共同繁榮的景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共享遠東發展的大好機遇,東北亞“一帶一路”建設正以不可阻擋的勢頭向縱深發展。遵循“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完全符合馬克思關于重塑世界市場歷程中話語權的構想,沖擊打破了以往嚴重呈現不對等狀態的世界市場各參與主體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市場占有絕對的話語權正逐步被和諧共存、互通有無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替代,世界市場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高級發展階段[2]。
再次,馬克思理論話語中,預測了大約以10年為周期的世界市場危機,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遭遇了如“9·11事件”、2008年的經濟危機、2020年新冠疫情危機等多種形式的危機,而應對危機的方式則體現了一個國家的責任擔當。美國等發達國家一再挑動貿易摩擦,為了掩蓋資本的秘密,追求本國資本利益最大化,實行貿易單邊主義。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是逆全球化,以鄰為壑,發動貿易戰,企圖巧妙轉嫁危機。而中國共產黨則始終致力于全球“合作抗疫”,社會主義中國的外交政策是“推進全球治理,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在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加強擴大對外開放,應對公共衛生危機、經濟嚴重衰退等全球性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逐步生成了強大的發展空間,并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推向了邊界。
2? ? ? 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共贏的新趨勢
在辯證唯物主義的時空觀下,馬克思的世界市場理論為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問題提供理論依據,也為東北亞區域經濟建設提供了指導。東北亞地區是世界經濟三大板塊之一,中國東北和俄遠東地區是東北亞的核心地帶。近年來,發生了很多有利于區域合作與發展的令人鼓舞的重大事項,諸如朝韓關系緩和與合作,中國總理李克強參加中日韓峰會,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攜500名商界領袖訪華,中日貿易走出困境,雙方的經貿合作范圍擴大到“一帶一路”沿線第三方國家。各國“親誠惠容”,加深了東北亞國家良好的合作氛圍。中日韓自貿區(FTA)以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蒙俄經濟走廊”與俄羅斯遠東大開發等,更是錦上添花,秉持互利共贏原則,為六國經貿合作注入了新動能。在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共享遠東發展新機遇開創東北亞美好新未來》講話中深刻闡釋了友好合作的基本原則,描繪了大好宏圖。
東北亞經濟幾十年發展歷史足以證明,區域范圍內的中國、日本、韓國、俄羅斯、蒙古、朝鮮等六國經濟發展獨具特色,生產、銷售、消費等實現商品與服務的價值鏈條完備齊全,商品貿易、投資合作、人文交流不斷增強。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相互合作前景廣闊。
2020年,在國際貿易、跨境物流、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受到嚴重沖擊的當下,危中有機,給東北亞深化多元合作創造了機會。提升東北亞區域經濟在亞洲乃至世界整體中的經濟地位,提高東北亞在區域一體化和對區域貢獻度,必須遵循經濟規律,整合歷史原因造成的割裂破碎的產業分工鏈條,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讓資本生產更多的物質財富;區域內國家相互包容,重樹信任,暢通信息,打破技術壁壘,推動科技創新;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抑制資本邏輯下的消極后果。
充分發揮東北亞六國在半導體、機器人、醫療器械、汽車、資源環境等眾多高端領域的優勢,借助陸路、海陸便利,尋找新的貿易增長點。快速提高技術金融的服務能力,降低市場準入門檻,加大開發與合作各國間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構建完整緊密的物流體系,形成區域經濟聯盟,加快貿易便利化;促進各國政策之間協調,主動擴大世界交往,消除不均衡的區域發展,改善經營環境[3]。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化危為機”的新途徑和方法。
3? ? ? 世界市場理論對我國東北區域經濟的促進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生動地闡明了世界市場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所起的重要促進作用,因為世界市場既包括廣闊的國外市場,又包括本國國內市場。如果本國國內市場不流暢,貧乏不完善,利用國際市場就會遇到阻礙。因此,發展中國家要抓住時機,通過世界市場與其他國家廣泛進行資源、資金、技術等全方位互補性經濟合作。在世界交往中,吸取優秀成果,建立健全國內市場機制,積極接軌國際市場,實現本國經濟高速發展[4]。
東北地區四省經濟振興是東北亞經濟圈騰飛的基礎,作為中國主要的糧食和老工業基地,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是老生常談,國防、糧食、能源、生態方面的戰略地位耳熟能詳,另外,千載難逢的北太平洋與北冰洋航道開通,“冰上絲綢之路”和全球經濟重心的逐漸東移,東北經濟脫胎換骨指日可待。
第一,重構富有生機活力的市場經濟體制。遵從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視察東北三省時的重要指示,更新理念,破除僵硬的體制障礙,政府率先轉變職能,鼓勵創新,尊重勞動創造,打造東北特色優勢產業和優質產品,擴大“旅游+醫療+養老”領域,讓市場更好地服務人民。在清醒認識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的同時,精準抓住全球經濟格局大調整的機會,不破不立,重構東北。借勢新冠疫情下的全球產業鏈的深度調整,東北地區要力爭更多的世界市場份額,提高在全球產業鏈當中的戰略定位[5]。
第二,堅持在馬克思世界市場視域下發展經濟,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并重,發揮地緣優勢,改善營商環境。在我國疫情最艱巨的時刻,東北地區的公共醫療衛生力量彰顯了威力,充分利用疫情沖擊下的危機處理機會,拓展資源,積極參與中日韓FTA建設,重塑東北形象,重振共和國長子雄風[6],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
4? ? ? 結? ? 語
在當今世界全球化潮流的進程中,如何讓東北區域經濟發展緊隨潮流,走向繁榮與富強,是我們應該嚴肅面對的重要課題,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正是解決這一難題,讓我國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論武器。
主要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Z].2016.
[2]余達淮,曲韻暢.“一帶一路”倡議是對馬克思世界市場理論的新實踐[J].紅旗文稿,2018(12).
[3]王洪章.價值鏈視角下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J].中國金融,2018(24).
[4]陳昭彥.新冠疫情后東北區域經濟振興與重構機遇與思路[J].中國商論,2020(5):14-16.
[5]李凱.新冠疫情沖擊下的東北經濟[EB/OL].新華網,2020-05-08.
[6]趙長明.公安機關應急處理突發重大傳染病疫情的角色定位、現實困境與實踐追求——基于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應急處理的視角[J].公安學刊: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20(2):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