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大昭

國際奧委會是一個民間組織,它有《奧林匹克憲章》等傳統性章程,又有多個委員會作為分理各類事務的下設專門機構,在一些事情的處理上相當嚴謹規范。
2009年10月9日,高爾夫和七人制橄欖球成為2016年里約熱內盧奧運會和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比賽項目,這一決定是在國際奧委會第121屆代表大會上通過投票表決的。這兩個項目都以得票過半而躋身奧運會。
2016年8月3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國際奧委會第129屆全會上表決通過,滑板、沖浪、攀巖、棒壘球和空手道5個大項進入2020年東京奧運會。
但是,也有些情況下并不經過全會表決,只是部分相關人員商議后就敲定。2017年6月9日,國際奧委會在洛桑召開執委會會議,通過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新增包括乒乓球混雙在內的9個男女混合項目。如今這次對巴黎奧運會項目的調整,也是在執委會上確定的。實際上,到2024年巴黎奧運會時,沖浪、滑板和攀巖已經不是增設項目了,如果不是受疫情影響,這三個項目2020年夏天在東京就會產生第一批奧運會金牌得主。
奧林匹克運動是西方文化的產物,東西方文化傳統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選擇奧運會設項和處理其他許多事務時,西方人的意見往往有主導作用。面對東西方文化沖突,即便是羅格、巴赫這樣比較開明的人主持國際奧委會,也還是不大容易平等接受和對待東方文化。
就在國際奧委會此次關于奧運會調整設項的消息傳出后,網絡上很快有人提出疑問:“武術呢?”很長時間以來,每當國際奧委會調整奧運會設項時,總會引起中國體育界內外對武術運動何時才能進入奧運賽場的關注。武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不僅在于這個項目自身具有健身、競技、文化、教育等多種功能,還因為武術運動在全球廣為傳播,其中的小項豐富多彩,不同國家、不同年齡甚至不同身體狀態的人們可以有選擇地參與某些小項,或習練,或觀賞。對此,國際奧委會從來都是認同的。
但是,認同并不意味著有充分理由進入奧運會,而且,有充分理由也不等于奧運會都要接納。奧運會規模、人數、場館等體量上的限制有相應的規定和原則,那是基于多年來的奧運歷程和對未來發展的預期而制定的,除此之外,還有未必體現在規定中的軟影響。就說武術,套路比賽屬于藝術表現類的項目,勝負由裁判員主觀打分來決定。奧運會現有項目中,論難度,有體操、跳水;論美感,有藝術體操、花樣游泳,武術套路與此類同。散打比賽屬于肢體對抗類的項目,奧運會中已經有拳擊、摔跤、柔道、跆拳道、空手道等。
無論追朔奧林匹克運動發展歷史,還是現實中,奧運會賽場上的裁判爭議時有所見,打分類項目大多不在奧林匹克傳統之中,又是賽場糾紛多發地帶。比起田徑、游泳等以度量衡方式,掐表或丈量決定勝負,國際奧委會對表演打分項目并不那么喜歡。
當然,事情不是絕對的。有些時候、有些事情,國際奧委會自相矛盾。這次增設的4個項目,大多是打分項目。又如馬術,其中也不乏表演成分,在現代社會和體育活動中,顯然是小眾運動,而且成本很高。馬匹防疫幾乎對歷屆奧運會東道主都是復雜的考驗,在新冠病毒傳播的今天,風險之大更是難以預料。奧運會取消馬術比賽的提議曾經有過多次,至今,馬術仍穩穩地占住一席之地。


關于項目進入奧運會的考量,國際奧委會早有一套程序,并根據實踐中的情況做過修訂。1894年,國際奧委會商議創辦現代奧運會的時候,顧拜旦就曾面對過設項之爭。有人誤認為奧運會就是田徑比賽,其他項目不過是“補進”的。還有的國家甚至將自己的優勢項目是否在列作為要不要參加奧運會的前提條件。當時,田徑、體操、水上、馬術等作為奧運會必設項目載入了憲章。
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以來,對設項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商業利益。國際奧委會要求申請進入奧運會的項目必須達到一定的普及程度和影響力,其主要標志無非是這個項目國際組織成員規模和舉辦世界錦標賽,男子要75個國家和地區,女子為45個。但是,國際奧委會在2019年初步確定霹靂舞入圍奧運會時,這個項目尚未舉辦過一屆世界錦標賽,隨后才于同年在中國南京舉辦了第一屆霹靂舞世界錦標賽,參賽的有67個國家和地區的選手。不過,此前國際奧委會已于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上將霹靂舞設為正式賽項,設置了男單女單以及男女混合等小項。這是一個完全由裁判員打分的項目,目前,奧運會霹靂舞的打分細則還沒有確定,國際奧委會將和國際體育舞蹈聯合會一起,在巴黎奧運會前制定詳盡的打分規則。

霹靂舞上世紀70年代發源于紐約布朗克斯地區,先天具有西方文化基因,在歐美已經流行了幾十年,國際上水平比較高的是美國、法國等。簡單比較這樣的項目與東方傳統項目哪個進入奧運會更順利,其實意義不大。一直存在入奧呼聲的不只是武術,國際象棋、斯諾克、壁球等也都呼喚了多年。此前,各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共申請將41個小項加入巴黎奧運會的項目設置中,其中不乏跑酷、越野跑、海岸賽艇、沙灘手球等年輕人歡迎的時尚項目,由于不同原因,均未成功。
項目進入奧運會并非終身制,還要看其能否乘勢發展來站穩腳跟。由于國際奧委會規定連續三屆成為奧運會賽項即可定為永久性項目,奧運會上傳統項目和新興項目你來我往或許將成為常態。空手道將在東京奧運會上初次露面,顯然與日本做東有關,但也只是曇花一現,2024年巴黎奧運會上就看不到空手道比賽了。與此同樣命運的還有棒壘球被排除在巴黎奧運會之外,好在因為美國人喜歡,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上,棒壘球回歸的希望很大。
從歷史上看,國際奧委會也經歷過艱辛日子。眼見著奧運會攤子越來越大,東道主不得不舉債承辦,各國對申辦奧運會打起退堂鼓,甚至出現美國洛杉磯獨家申辦1984年奧運會,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尷尬。
國際奧委會一向非常看重奧運會信息傳播,借以擴大奧運會的影響力,同時,通過出售電視媒體版權,又能獲得巨額的經濟收益,這對奧林匹克運動發展和奧林匹克理念推廣,都是重要的支撐。電視媒體版權的概念始見于1948年,倫敦奧組委向電視轉播奧運會比賽實況的英國廣播公司BBC象征性地收取1000英鎊。幾十年后,隨著衛星轉播技術廣泛應用,奧運會媒體版權出售成為國際奧委會的支柱性財源,不但價格上漲,還盡可能把媒體簽約合作的周期搞得更長,以使自己的家底更穩定。
在世界經濟穩定時期,國際奧委會斂財相對容易,遇到發生大范圍經濟危機或是像2020年新冠病毒蔓延這樣的突發性災難,全球體育競賽和體育市場萎縮,國際奧委會早已備好用于度過困難的資金,根本不會慌亂。這種穩賺不賠的做法解決了不少問題,但也使國際奧委會不得不遷就媒體轉播的技術需求和時段計劃。在入奧問題上,國際奧委會堅持項目的比賽辦法要適合電視轉播,包括畫面要好看、時長要控制、勝負要直觀等,但這次增設的4個項目是否都符合轉播要求,只有賽過才知。看似三下五除二的快節奏項目,只要是打分定勝負,磨磨蹭蹭是很常見的。總之,審定項目入奧有嚴格的規矩,也有靈活的理由,永遠無法讓各方平等受益。

奧運會項目設置從來都是敏感問題,涉及諸多利益,有錦標和面子,也有實惠和市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諸多體育項目的競爭實力和國際地位登上世界高端。面對一些國際單項體育組織實施的改革之舉,中國有些體育組織總認為是針對自己的,意在削弱中國強項的優勢。每個4年奧運周期,但凡國際奧委會調整設項,中國的體育高層必然重新打打算盤,看看于我有利或不利的項目哪些還在,哪些被撤,競爭格局可能出現何種變化和趨勢。這也正常,其他國家和地區,特別是與中國存在競爭關系的對手無不在分析,媒體也在預測。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制定了競技體育最高層次的奧運爭光戰略計劃綱要。實施這一戰略,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傳統的舉國體制。中國競技體育如果繼續以奧運會為軸來運轉和發展,即使項目設置多變,但通過相應地調整全運會設項,為年輕運動員提供實戰練兵的機會和平臺,在一些原來影響不大、普及程度不高、開展歷史不長的項目上爭取奧運會的好成績,還是很有可能的。
此次增設的項目在年輕一代中擁有一定的參與基礎與各自的流行文化,為古老的奧林匹克運動增添更多的個性、創意與時尚元素,中國體育界應當對此有積極和充分的認識。對從事這些項目管理的體育行政部門和社團組織來說,當然希望有此難得的契機,使項目得以擴大影響,提高普及和競技水平。但有些項目要到少年甚至青年時期才適合練習,不同于以往開展基礎大項和三大球,強調從娃娃抓起,選拔和培養尖子人才。因此,在項目發展思路和方法上,應當與時俱進,將專業性融入社會性之中。

滑板──由于全球的女子滑板開展較晚,水平普遍不高,中國滑板將重點提高女子項目的競技水平。這讓人回想起當初女足走過的路。1986年,女足既不是奧運項目,也沒有舉辦過世界杯賽。中國足協對開展女足的態度很積極,力推女足進入全運會,無非是在足球這個大項中分設男女比賽。幾經努力,國家體委同意1987年第六屆全運會增設女足比賽,在毗鄰廣東的湖南進行,避免增加承辦省份的負擔。此舉不但使商瑞華、劉愛玲等教練員、運動員成為日后中國女足的骨干力量,也對國際足聯和國際奧委會創辦女足世界大賽產生影響。從發展過程看,女子項目先行已經成為中國奧運戰略的一項策略。
沖浪──這個項目對比賽環境與天氣要求很高,中國沖浪還處于起步階段,全國比賽中絕大多數是青少年選手,注冊的專業運動員已有數百人,目標是提高整體水平,力爭巴黎奧運會的參賽資格。
霹靂舞──因其追求個性、挑戰創新、不斷突破,受到青少年喜愛,在中國具有一定的社會基礎。2018年布宜諾斯艾利斯青奧會上,中國選手商小宇曾闖入八強。目前,推進霹靂舞成為2021年第十四屆全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已得到積極反饋。
攀巖──在幾個入奧的年輕項目中,中國的攀巖水平相對更高。這是一項時尚而小眾的運動,按照東京奧運會規則,中國選手正在爭取滿額參賽。中國的速度攀巖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巴黎奧運會將速度賽從全能比賽中分離出來單獨設項,很可能成為中國在奧運會上具有競爭實力的強項。中國登山協會將與教育部門和地方體育部門密切合作,推動攀巖走進校園。
此次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項目調整中,與中國關系很大的還有田徑男子50公里競走改為男女混合。舉重保留哪些級別還未確定。
最應引起關注的是國際奧委會對奧運會設項的三大主張──精簡辦賽、性別平等和關注年輕人需求。調整后的巴黎奧運會規模,一是不為設項增建新的場館,二是運動員總數只減不增,男女人數完全平等。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強調:“這樣的項目設置,是為了讓2024年巴黎奧運會更好地適應疫情后的世界。我們要進一步減少辦賽的成本,實現精簡辦賽。在即將到來的東京奧運會上,我們將實現性別平等。而巴黎奧運會將是歷史上首次男女參賽運動員人數完全相同的一屆奧運會。”
這個表態不僅針對巴黎奧運會,而且對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成員今后相當長的時期內如何把握發展方向,促進奧林匹克運動健康發展,都具有引領意義。中國體育無論大眾普及、人才培養,還是打造硬件、信息傳播,都要調整視角,放開眼界,適應新時代和新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