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首先應當肯定,現在不少球友對健身之前的準備活動和之后的整理活動非常重視。這是我們一貫強調,實際上卻常被人忽視的問題。
羽毛球運動雖然是隔網對抗,沒有身體接觸,但由于球速快,球路多變,健身者無疑要有較好的技術和體能。而且,羽毛球屬于全身性運動,對身體各部位,尤其是上肢、脊柱、髖部、膝部、踝部的力量、耐力及反應能力要求都比較高。由此可見,運動之前的準備活動不是可有可無,而是必須的。
這種準備活動,在英文中被稱為“WARM UP(熱身)”。這讓人很容易想起汽車從靜止到發動起步,總要有一個預熱的過程,以保護車子的正常功能和使用壽命。人體運動也是這個道理。拉伸就是人體運動前預熱的一個重要方法。
其實,拉伸也是一種肢體運動。通過這種運動,人體的運動系統被預熱激活,這一系統的發動機——肌肉,以及韌帶、關節、關節囊、筋膜、肌腱等都可以得到舒展,肌肉變得更有彈性。在這種狀態下運動,既能提高動作效率,又能防止身體損傷。

一般來說,準備活動中的拉伸要注意以下幾點:
1.以主動拉伸為主,讓全身,尤其是在羽毛球運動中常用的發力部位的肌肉得到適度收縮和舒展。
2.牽拉肌肉的時間要短于整理活動的拉伸。建議每次拉伸的時長控制在5秒鐘,且要配合肌肉的運動來進行。
3.相對于整理活動的拉伸,準備活動的拉伸力量要輕些。
4.拉伸以后要馬上轉換到與羽毛球運動相近的活動上,讓肢體適應專項技術動作所需要的幅度、速度和協調性等。
5.完成拉伸后,應會感受到肌肉的溫度、彈性和動作幅度增加了,并伴有微微出汗。
運動之后,整理活動的拉伸與上述有很大區別,一般要注意這樣幾點:
1. 以靜態拉伸或被動拉伸為主。
2. 拉伸的時間較長,一般一組要20 - 30秒。
3. 拉伸的力度較大,為的是將運動后痙攣的肌肉充分舒展開,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代謝產物的排解。
4. 肌肉被動拉伸后,全身的運動系統通過相對靜止的休息,讓發熱的肌體慢慢冷卻下來,從動態向靜態轉換,英文稱為“COOL DOWN(冷身)”。
要說明的是,不要把拉伸作為準備活動的全部內容,它只是其中之一。一般來說,準備活動還包括慢跑、做操等多項內容,而且要結合專項技術要求,如做一些有球或無球的活動,讓身體熱起來,慢慢接近運動狀態。此外,根據天氣、環境、目的和個人習慣的差異,準備活動的內容也應有所變化。準備活動的時長通常在15 - 40分鐘。
動態拉伸是指在運動過程中進行的拉伸,靜態拉伸是指在相對靜止的狀態中進行的拉伸。
我們的肌肉和肌腱上有一些神經感受器,分別稱為肌梭和腱梭。前者主要感受肌肉的強度和收縮的速度變化,以調節肌肉運動;后者則主要感受肌腱被牽拉的力度,以維持肌肉和韌帶在運動中的安全。
在動態拉伸時,一般要求動作相對緩慢,為的是避免激活肌梭,防止它興奮后造成肌肉收縮,甚至肌肉拉傷。拉伸時應讓肌肉以相對柔和的速度和力度舒展開。靜態拉伸時,拉伸力量通常較大,主要是為了激活腱梭的功能,讓肌肉在興奮之后放棄收縮,甚至自動繳械,放松得更為徹底。所以,在參加運動前,建議不做這種拉伸。它會使肌肉力量下降,容易增加運動受傷的風險。
簡言之,拉伸的一般原則為:做準備活動時,宜以動態拉伸、自我拉伸為主;做整理活動時,宜以靜態拉伸、被動拉伸為主。
腰椎間盤突出是脊椎病的一種表現形式,多為長期工作生活中的不良習慣造成身體結構上的變異。
但是,有這種問題的患者不一定都出現功能上的障礙,如疼痛、發麻、發脹、腰椎活動不靈便等。事實上,生活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即使在醫院的物理檢查中發現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毛病,卻毫無癥狀和感覺,這與人們的年齡越來越大,慢慢造成結構變異有關。所以,應當把臨床診斷和功能檢查結合起來,綜合評估后,再決定是否能夠從事羽毛球運動。
當然,在同等條件下參加羽毛球運動,確診為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比身體結構正常者有更高的受傷風險。在運動前后,他們比別人更應當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除了打羽毛球外,還應當經常進行體能訓練,以減緩脊椎問題的發展,保持功能穩定。
膝關節是進行羽毛球運動的重要人體部件,無論是起動、制動、起跳、落地、變向、來回跑動,還是擊球、救球、撲球,都需要膝關節強大的肌肉力量、穩定性和協調性。當然這個部位也是傷病的易發區。常見的有髕骨勞損、髕骨軟骨和股骨滑車軟骨損傷、髕間末端病,髕腱炎等,而半月板撕裂、內外側副韌帶撕裂等急性損傷也屢見不鮮。
每種損傷都可能是新傷與舊傷、大傷與小傷的復合體,不可能用一種訓練方法解除和防治如此復雜的傷情。
不可否認,靠墻靜蹲是一種常見常用而且安全可靠的下肢力量訓練方法。它要求膝關節和髖關節保持90度,通過大腿肌肉的收縮達到鍛煉膝關節和腿部力量的效果。但是,這種方法只是康復早期常用的手段,或者說只是康復和防止膝關節損傷的方法之一,不能作為惟一的方法來使用。膝部的不同傷病和傷病不同的嚴重程度,要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如髕骨軟骨病,往往磨損的是髕骨軟骨和髕骨滑車的某一部位,其疼痛弧有特定的角度和幅度,不能一味地按膝關節90度的角度來進行靠墻靜蹲,反倒應當避開這個角度。
再者,靜蹲鍛煉的是腿部的慢肌纖維。長期如此,快肌纖維會受到相對抑制,肌肉收縮變慢,顯得無力無助,而羽毛球運動要求快速多變靈活,顯然二者不太相符。此時,倒是“弓步蹲”等訓練方法更有利于強化快肌纖維,與羽毛球項目的技術要求也更為接近。
我們建議,無論防傷還是治傷,都應在運動醫學專家、有經驗的康復師和體能教練的指導下進行,在綜合診斷和評估的基礎上找出病因,再開列運動處方。其中,必須切實結合本人的實際情況,還要考慮所從事項目的專門技術要求,體現個性化、專業化、實戰化,使我們的康復和健身既安全又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