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路陽



“很多人問我你家什么風格?然后我就想了半天,說:王旖濛風格吧。”


THEOWNER
王旖濛,90后建筑師,畢業于美國南加州大學建筑學院,EDGE設計工作室主理人,正經做夢文化創意公司聯合創始人及創意總監。
2020似乎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理想豐滿,而現實骨感的一年。眼前這套在冬日陽光里呈現出凌厲的線條和雅致灰度的空間,是年輕建筑師王旖濛的家。在她決定把這套房子從租客手中收回,變成自己的家的時候還是2019年,誰也沒有想到后面的變故。盡管計劃被打亂,可是她還是一步一步按照自己的設計在2020年把整個家的硬裝部分完成了。

在結構和戶型方面,她把原來相對的兩間臥室打通成為一個大臥室。并且把一間次臥縮小,次臥的北墻向南移動,就正好在幾乎整個房子中心的地帶出現了一個展示的空間。“其實這個區域我打算以后定期更換一些內容,有些自己的小收藏或者朋友的作品,可以在這邊展示。” 除了這個展示區域,她還在從客廳通向臥室的走廊弧形墻面上開出四個類似“壁龕” 的墻體結構,“我在本來完整的墻中切了幾個負空間出來,用綠色、紅色、藍色和黃色這四原色為它們增加顏色屬性,這樣走廊多了一些隨意又活躍的小細節,每個負空間也會有自己的功能,也可以展示更多的作品。”

在空間的打通挪移和正負開采之外,這個家讓人一眼看去就不一樣的還是墻面和地面材質的處理。“墻面用了一種特殊的涂料,涂料里面帶水泥砂漿,是德國的一種工藝,跟傳統滾輪涂料的工藝不一樣的是,要像批刮水泥一樣批上去,所以能看出來有很多手工的痕跡。有這種質感,光打在上面,會有不一樣的光影效果。這會比普通的涂料墻、墻紙墻更有動態的感覺,也更有人文的手感。”除了墻以外,“門”也是家中立面的一部分,王旖濛把門作為墻體的延伸:“選擇隱形門的原因是,比較長的走廊區域我希望也可以是一個展示區,我會收藏一些藝術作品,還有從各地的跳蚤市場淘來的有意思的物件,之后慢慢會把墻面填滿,因此隱形門才能不干擾到視覺上延續的效果。”地面石材拼接的圖案是設計師自己繪制的,選擇了兩種顏色之后,讓南方的廠家定制拼接生產。冷靜的石材材質用于公共區域,臥室區域就采用了有溫度的人字紋拼接地板,材料自然區分了區域的功能。除了地面的圖案是主人手繪的之外,一進門的鏤空隔斷是王旖濛的另一件“作品”,她勾畫了線稿之后,和工人師傅一起施工,不斷修改,一層層手工涂抹石膏,最終呈現出一個略有“侘寂”風的藝術裝置。

“作為建筑師,每天面對地標級的建筑作品,帶給她不一樣的生活體驗。”


作為建筑世家的第二代,王旖濛覺得上一代的設計師會更多地把“主義”和傳統的東西放在作品中,而作為90后的新一代,她反而少了負擔和束縛。針對自己的家,她更希望個人的東西多一些:“這個家沒有一個單一的風格定義,更多的是直覺上的選擇,我希望整體可以呈現一種溫暖又沉穩的感覺。”“其實這個房子實現了我預期的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除了一些小細節,最終的效果我還是比較滿意的。因為我的工作是從事空間設計和做藝術裝置,從最初方案到工廠加工,以及現場施工的協調我都算是比較得心應手,從中也學習了很多。我希望這個家就是我自己的一個作品。”

“手工質感的墻面與不同材質帶來的結構感都讓這個家與眾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