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菁 黨永龍
摘 要:本文利用SWOT的分析方法,將影響滇中城市群發育的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等各種條件,按內部、外部因素歸類后對兩者迸行整體性定性評價,借助定量戰略計劃矩陣法對滇中城市群初期發育的定量分析。以政府為主導創新城際協調機制,按市場要求整合產業,通過提升滇中城市群的綜合競爭實力謀求聯動發展和共享發展。
關鍵詞:滇中城市群;分析;發展
滇中城市群是國家在“十三五”規劃提出的西南地區一個非常重要城市群,滇中城市群發展的好壞,不僅影響整個云南省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更是我國區域協調發展格局構建、加快西部大開發進度,推動邊疆地區對外開放具有不可或缺的現實意義。
一、 SWOT 分析方法
SWOT 分析法來源于企業管理中的戰略規劃,是通過梳理研究對象在運行過程中所面臨的內部優勢(Strengths)、劣勢(Weaknesses)要素和外部機會(Opportunities)、威脅(Threats)要素,并將各種要素相互匹配進行系統分析,據此優選方案的科學分析辦法。SWOT 分析法可以實現對問題全面分析、診斷和提出解決策略的整合,具有較強的系統性、科學性、嚴謹性,對滇中城市群初期發育定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滇中城市群初期發育優勢
1.區位優勢突出
云南省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是重要的門戶,滇中城市群位于云南省核心位置,以昆明市為中心串聯其他地州及城市,形成云南的經濟社會中心,不論是從政治經濟還是從對外貿易的角度來看都是戰略重地。而隨“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提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江三角經濟區的全面啟動,云南在區域合作和區位價值鏈模塊中的地位日益突顯,是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橋頭堡”,以昆明市為主要核心城市的滇中城市群范圍不斷擴大,影響力也不斷增強。
2.資源豐富,互補性強
云南省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滇中地區自然資源也風采豐富。據不完全統計,云南省常年平均水資源量1713億m3左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99倍;耕地資源610.44萬hm2,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8倍;森林資源1505.50萬hrn2,覆蓋率達38.0%,是全國覆蓋率的2.10倍;礦產資源以煤和鐵為例,其中鐵礦保有儲量35.76億t,為全國人均水平的4.99倍,煤礦保有儲量263.25億t,為全國人均量的2.34倍。還有很多稀有金屬、動植物資源是云南獨有的。
3.經濟、人文潛力巨大
進過長時間的發展,目前,在滇中城市群中已經聚集了約727.7萬的云南省主要的城市人口人、初步形成了產業產能和密集的城鎮生態群落。由于滇中城市群的獨特區位和優良的發展空間,該地區面積雖然僅占全省的24.25%,卻吸納了37.4%的人口、57.8%的GDP總量、49.5%的地方財政收入。就城市發展來看,一般認為衡量城市發展速度進入加速狀態的門檻值為30%,而滇中地區的城市化率為42.8%,已經超過標準,初步實現空間擴大并能讓影響力波及范圍連續成片。
三、滇中城市群發育劣勢
1.綜合競爭實力猶顯不足
云南省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長期以來經濟發展較慢,經濟基礎薄弱,綜合競爭實力不足。據不完全統計,滇中地區城市化為43.8%。比全國水平低2.0%;人均GDP為19867元,比全國水平低3958元;工業新增值1459.05億元,占滇中地區經濟總量的61.7%,比全國水平低3.9%。可見,滇中城市群雖然已經進入初期發育階段,但是,現有的經濟規模還不足以成為帶動全省經濟騰飛的決定性力量。
2.區域一體化成長機制缺失
滇中地區尚未形成較高層次的分工、協作和互補關系,城市間存在重復投資或者相互競爭的關系,資源市場沒有實現優化配置。高投入低水平重復建設較普遍,產業獨立成塊,區域產業結構雷同,缺乏特色產業,沒有形成具核心競爭力,高度協調的創新機制還未完善。在產業結構方面,曲靖、玉溪和楚雄的相似系數高達0.97%。
3.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矛盾尖銳
滇中城市群擁有豐富的水資源、礦產資源、人文資源、生物資源和旅游資源,但是其系統性綜合開發利用效率不高,對環境保護力度不平均,有的地方力度大,有的地方力度小。一方面,對資源開發利用缺乏系統性的有效管理,自然資源交易市場混亂,監管力度也不夠,對于產品加工也來說,還處于粗放狀態,加工的產品也處于產品鏈的低端;另一方面,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思想意識不夠統一,行動力度也各自為政,各有不同,近年來滇池污染雖然也有在科學治理,但收效甚微,這樣的事情暴露出資源利用和環境保護之間存在尖銳的矛盾。
四、定量戰略計劃矩陣法在滇中城市群初期發育的定量分析
SWOT方法在沒有精確數據支撐和專業化分析工具的情況下,是可以得出具有說服力的結論的,對于決策層具有借鑒參考價值。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界對滇中城市群研究的升入,粗略描述式研究方法已經遠達不到要求。為了能做到分析模式化、論證數理化的要求,筆者引進了定量戰略計劃矩陣法(QSPM矩陣),對影響滇中城市群一體化進程的內外條件進行量化評價,有助于做出科學的決策,進行有效的風險可控。
在此基礎上,可以單獨評價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在城市群發育中的發揮的作用效能,又可以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方面單獨的對其在城市群發育中的總體作用效能進行客觀的評價。處理方法為:單項作用效能=驅動力(制動力)綜合值/權重;總體作用效能=驅動力綜合值/制動力綜合值。
五、啟示
從經濟總量來看,滇中四城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和合理的經濟格局,其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將成為云南經濟建設成敗的關鍵。就產業結構來看,各地州市利用優勢資源建立其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在相互競爭和交流中形成了中心城市昆明承擔深加工和高端服務的功能,次級城市承擔原料生產和初級加工功能,且逐級形成分化的地域分工與協作局面。如玉溪市煙草加工業發達,得益于楚雄州大力推廣種植優質煙草。從空間網絡設施來看,高等級的交通體系基本形成,昆明一玉溪、昆明—楚雄、昆明一曲靖都在“3h經濟圈”內,有利于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良性互動。
參考文獻:
[1]覃成林.基于協調與共享發展的中原城市群建設制度創新[J].地域研究與開發。2008。27(6):1—6.
[2]云南省“十一五”規劃綱要[R].云南省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