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良軍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產業結構也發生了明顯改變,隨之而來的就是就業崗位的減少、結構性失業等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學生將面臨著無業可就、有業難就的就業困境。本文就經濟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與創業作了相關討論。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
0.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大學生數量也隨之劇增,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隨之出現,尤其是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后,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由原來的高速向中高速轉換、產業結構由中低端向高端轉換、增長動力要素、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在這樣的背景下,大學生就業難問題也變得更加嚴峻和突出。大學生作為新時代建設的接班人,當大學生出現無業可就、有業難就的局面時,人們就會對大學教育產生質疑,進而不利于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更不利于我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因此,深入研究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問題具有重大顯示意義。
1.經濟新常態下的大學生就業形勢
1.1無業可就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速度由原來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轉變,而經濟發展速度的下降,這也意味著企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高,從而導致社會就業崗位較少。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的越來越重視,高校畢業生數量每年都在遞增,使得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社會就業崗位的減少,高校畢業生數量的增加,這也將導致大學生面臨著無業可就的局面。
1.2有業難就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已成為必然,在這種形勢下,高效環保、高新技術產業將逐漸替代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升級必然會造成許多人失業。就高效環保、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專業的技術型、創新型人才是他們所需要的,而高校畢業生雖然具備了專業的知識,但是他們缺少實踐經驗,創新經驗不足,在面對產業結構大調整的形勢下,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1.3有業不就
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是靠貿易、投資和消費,而隨著國際貿易壁壘的打破,國內基礎建設投資減弱,產業結構的及時調整,各行各業也開始注重創新發展,這種創新必然會帶動一些新興產業的崛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之路也開始興起。對于許多大學生而言,他們一直認為自己上了大學就能夠找到好工作,在就業時看不上那些工資待遇低的崗位,而那些工資待遇高的崗位自己又不匹配,從而造成大學生遲遲不能順利就業。
2.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策略
2.1加強就業教育
面對就業難、難就業等問題,最根本的還是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1]。因此,高校要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和指導。首先,高校要開設就業課程,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就業教育,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到當前的就業形勢,還需要指導學生掌握一定的就業技巧,讓學生先就業,后擇業;其次,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和平臺,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從而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再者,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大學橫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和職業目標。另外,學校要鼓勵大學生積極創業,一方面要引導學生把握住機會,要敢拼敢闖,另一方面要對外聘請專業人士和成功企業家為大學生講解創新創業的成功經驗,從而啟發學生,激起學生主動創業的熱情。
2.2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就是個體職業興趣和愛好、職業志向以及職業行為等組成的有機整體。對于大學生而言,他們畢業后最終是要走上社會的,而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給自己一個清晰的定位,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2]。在校期間,學校不僅要注重學生專業知識教育,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培養,還需要引導學生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大學生提供全面、系統的教育工作,讓學生樹立清晰的目標,讓學生找準定位,從而避免盲目跟風的現象發生,促使大學生科學、理智的選擇就業和創業。
2.3樹立終生學習理念
現行社會形勢下,競爭越來越激烈,而大學生要想在這種競爭環境下獲得好的生存,就必須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職業素養。因此,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時代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也要求時代人才必須緊跟時代步伐[3]。每一位大學生應當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僅要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還需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拓寬自己的知識眼界,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綜合素質,從而增加自身在就業和創業市場的競爭籌碼。
2.4提供充足就業和創業崗位
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開始不斷升級和優化,為了讓大學生順利就業,國家及政府應當盡可能地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首先,國家要加大政策支持,大力支持和鼓勵大學生創業;其次,各級政府要結合當地實際,多渠道地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盡力破除地區間的就業差距;再者,各地要設立專業的部門,為大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統籌引領,提升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水平,從而努力實現人人能就業、人人滿意就業的良好局面[4]。
3.結語
綜上,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問題也隨之突出,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大學生是新時代的建設者,如果大學生不能就業、就好業,就會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切實做好大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指導工作。學校要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引導他們做好職業規劃,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同時鼓勵大學生創業;大學生自己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學習,豐富自身知識結構,為自己的就業和創新添加籌碼;政府需要加大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為大學生的創業提供支持,從而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
參考文獻:
[1]馬新宇.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發展分析[J].山西農經,2021(05):163-164.
[2]聶蘊.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中法律意識培養路徑探析[J].中國商論,2020(24):187-189.
[3]趙茹慧.經濟新常態下促進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路徑探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9(22):372-373.
[4]馮蕊.試分析經濟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創業的困境與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7(33):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