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關鍵詞:高校教育;教師作用;教師要求;教師
教師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根基和專業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土壤。關于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研究,舒爾曼將教師的知識分為七類“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性教學知識、課程知識、教學的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教育環境的知識和關于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它們的哲學和歷史基礎的知識”。按照舒爾曼的教師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和教學的內容知識是兩類重要知識,這是一個學科教師區別于另一個學科教師的根本所在,而PCK知識是與社會其他行業或專業人士的根本區別之所在,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標志性知識。
1教學信息傳導背景下教師的知識結構要求
1.1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基礎和前提
教師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根基和專業進一步發展和提高的土壤。關于教師專業知識發展研究,舒爾曼將教師的知識分為七類“學科內容知識、一般性教學知識、課程知識、教學的內容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簡稱PCK)、學習者及其特點的知識、教育環境的知識和關于教育目標、目的和價值以及它們的哲學和歷史基礎的知識”。按照舒爾曼的教師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教師的學科內容知識和教學的內容知識是兩類重要知識,這是一個學科教師區別于另一個學科教師的根本所在,而PCK知識是與社會其他行業或專業人士的根本區別之所在,是教師之所以成為教師的標志性知識。
1.2教育專業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和能力
教師要勝任教學工作,僅僅掌握基礎的學科專業知識是不夠的,教師還必須具有豐富的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是教師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要把學科知識最有效、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學生的知識經驗,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
1.3信息技術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信息技術知識主要包括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無線通信技術、有線通訊技術、硬件技術、軟件技術等。作為教師,應該掌握以計算機為核心的應用技術知識。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以網絡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發展正在改變和影響著教育教學的發展,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不斷提升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才能為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奠定基礎。
1.4相關學科知識是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補充和擴展
在教師傳授信息,教授知識的過程中,除了要掌握本學科基本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具備較豐富的相關學科知識。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分化綜合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門學科知識既相互分化,又相互綜合。作為教師,就必須適應時代和學科發展的需要,充分重視交叉學科對教育的影響,努力學習相關的人文社科類知識和自然科學知識,以便為更好地從事教育教學提供寬厚的科學知識基礎。
2教學信息傳導背景下教師的能力結構要求
教師的能力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的專業要求,是教師多種角色、多種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綜合反映。“所謂教師的能力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并表現出來的、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成效和質量,決定教育教學活動的實施與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結合”。
2.1教育教學能力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
教學能力是教師作為教師的基本能力,“教學能力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活動所需的個體心理特征,是通過實踐將個人智力和教學所需知識、技能轉化而形成的一種職業素質。教師缺少了這種職業素質,就很難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很難在學生面前樹立威信,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專業素養的真實體現,是教師提高教學質量的核心因素”。作為教師必須具備過硬的教育教學能力,這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的基本前提。“教育的發展對于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極高的要求。
2.2教育科研能力是教師不斷提升教學工作能力的基礎
教育教學研究是以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育領域中的一切教育現象和過程為對象,探討和研究教育教學發展規律的一門科學,認識和了解教育現象和教育過程的規律是我們從事教育教學的前提和基礎,離開了教育教學規律的探討和研究,我們就無法正確地把學科發展的規律教授給學生。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研究水平就必須要像對待學科研究那樣,一是要善于發展和找到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是推動教育教學研究的前提;二是要有探索和發現的能力:三是要有邏輯推理和科學假說的能力;四是要有組織教育教學研究的能力;五是要有撰寫相關教育教學研究報告的能力;六是要有發表和發布教育教學成果的能力。
2.3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是教師不斷提升教學工作能力的必要手段
教師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加工能力主要包括:一是掌握信息技術知識的能力。知識是能力形成的基礎,更是能力發展的重要載體,因此,教師必須把掌握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作為發展信息能力的前提條件。教師要熟悉和了解信息技術的基本原理、概念、發展歷史、現代進展和教育、課程的整合等基礎知識,這樣才能為形成信息技術能力奠定基礎。
2.4教學組織管理能力是教師從事教學工作必備的素質
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主要包括:對教材的組織管理能力,教材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礎,如何把課本轉化為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就成為教師組織管理能力的關鍵和標志。對課堂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也要組織管理好課堂教學工作,面對個性、氣質、能力水平不同的學生群體,教師如何選擇適當的教育組織形式和教育方法是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對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對學生的組織管理其目的就在于要善于了解和把握不同學生學習的規律和特點,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結語:教師作為教學工作的主導者,必須以自己淵博的知識素質、良好的心理狀態、飽滿的工作熱情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影響學生、感染學生、教導學生,才能使學生始終在好奇、熱情、向上的教學環境中獲得知識和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詹學文,趙景梅,董杰.創業教育視域下的地方高校教師能力提升探析[J].安徽科技學院學報,2021,35(01):99-102.
[2]徐萍.應用型高校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理論與路徑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21(03):84-91.
[3]高敏.民辦高校英語教學改革中教師和教育管理者的互動作用淺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69-70.
[4]譚雅昕.探析高校教師傳播中國文化的重要作用[J].傳媒論壇,2021,4(15):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