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鑫磊
關鍵詞: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
一、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高職學生生源質量優差不齊
高職院校的生源來自全國各地,有些學生在初中、高中時期就已開始學習計算機操作,在平時生活中也能夠接觸到計算機,此類學生具備一定的操作技能,對于計算機已經很熟悉。可是還有一些學生所處地區較為偏遠,他們并不了解計算機。這就導致學生計算機的操作技能良莠不齊,差距較大。如果教師在課堂上只給學生講解一些計算機基本操作,第一類學生很容易產生厭學情緒。但是如果不講解計算機基本操作,第二類學生就無法跟上教學進度。所以,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如何進行教學是教師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二)教學過程重理論、輕實踐
對于計算機課程而言,具有較高的操作性和應用性,為此高職院校要著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實際操作技能,就目前形勢看來,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依然存在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產生這種問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高職院校將大部分資金用于特色專業的研發上,而對于計算機技術等一些基礎課程投入了少量資金,所以高職院校的計算機硬件需要更新換代。除此之外,在講課學時方面,計算機技術課程比專業課課時要少很多,導致學生利用較少的時間去學習計算機。不僅如此,在高職院校中教授計算機的師資力量相對來說較少,師生比例呈現失調狀態,所以在為學生進行理論指導或是上機操作時教師會感到力不從心,教學質量較差。
(三)高職計算機教學模式相對落后
隨著計算機行業的飛速發展,創新設計已占據行業競爭的主要地位。但是目前常見的問題是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教學體系也較為落后,學生在課堂上難以觸及到與計算機行業發展有關的知識內容,沒有具備一定的創新精神,從而導致計算機知識水平比較落后。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很難創新教學模式,甚至包括高職院校的辦學能力和教師的教學水平等,而且對于計算機教師沒有組織開展培訓進修,這也是導致出現此類現象的重要因素。加強高職院校畢業生的自身能力,培養創新精神,需要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而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滿足這一要求,因此高職院校要在提高計算機教師綜合素質方面加以重視。
(四)學生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仍需加強
為了應對考試,在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規劃中沒有重視操作實踐部分,教師往往是把理論知識講解當作教學的首要任務,長此以往,這種教學模式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會把理論知識看成重點,完全沒有實際操作的概念。在這種教學氛圍下,學生雖然會在考試時成績有顯著提高,但卻并不了解計算機行業的發展情況,在社會競爭中不具備自身優勢。不重視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是導致學生計算機應用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和其他專業相比,計算機專業需要學生充滿創新精神,在校學習期間,教師僅僅是在學習方法上進行指導,唯有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能動性,在實際工作中才能不斷進行創新,在計算機相關行業中獲取更大的發展空間,由此看來,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目前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重要任務。
(五)計算機教學定位不明確
高職院校在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沒有準確的定位,致使計算機的教學方式和其他學科沒有什么分別,只是將提高學生的應試成績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與高職院校的辦學理念完全不符。顯而易見的事計算機技術在各個行業的發展中已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是在部分高職院校的非計算機專業中,卻只是被當作選修課程來進行教學考核,在制定教學計劃時也不夠注重。因此學生難以對計算機產生興趣,只是敷衍性地完成學時,沒有深入探索。這種教學定位會導致學生缺少實際操作能力,長此以往,會對學生未來的就業造成一定影響,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沒有自身優勢。
二、解決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問題的途徑
(一)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
高職院校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充分了解,并針對所反應的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根據學生自身特點因材施教,在落實實際操作時也更容易讓學生接納。對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缺少實際操作的情況,教師要從教學理念上做出改變,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是一門以實際操作為主的學科,并將計算機理論講解和實踐進行合理調整,保證學生在學習理論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要開展實際操作訓練,提高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模式要根據整個班級學生的真實情況,縮小每個學生之間在理論知識上的差距,避免班級學生出現掉隊的現象,整體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在采用創新型教學模式時要讓學生逐漸適應,避免讓學生對講授知識難以理解。通過采用創新型教學模式,也會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和教學水平,同時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探索出更符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二)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計算機教育
計算機技術雖然是一門基礎學科,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需求,已成為上崗就業的敲門磚,為此高職院校要重視計算機教育,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高職院校要加大對計算機教學的資金投入,完善硬件設施,為計算機教學打下牢固的根基。而且高職院校引進優秀的計算機教師,改善師生比例失調的狀況。除此之外,高職院校要對計算機教師定期開展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綜合素養,打造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
(三)更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式方法
教師要不斷創新授課模式,在課堂上給學生講解常用的且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軟件和技術。將理論和實踐同時開展,著重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同時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形成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陳錦.高職院校計算機教育的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29):275-276.
[2]李雪花.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的分層實驗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5(05):62-64+93.
[3]鄢旭.高職計算機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策略[J].科技風,2013(23):197.
[4]劉愛民.高等院校計算機教育與改革芻議[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12):232+234.
[5]楊雪梅,程琦峰.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能學習探討[J].科技廣場,2011(05):241-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