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國勇
一、土地資源管理與利用概述
1、土地資源管理利用的概念及特點
土地資源管理是指為實現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與保護等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監督等活動的總稱。調整土地關系是土地管理的重要社會職能,監督和組織土地的合理利用是土地管理的基本內容。
2、土地資源管理利用的內容及作用
目前土地資源管理的主要內容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地籍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土地市場管理、土地法制管理。土地管理作為國家管理土地的措施,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通過土地管理,對于貫徹落實土地基本國策,執行土地法律法規,實現國家對各類用地的統一宏觀調控,保護耕地資源,發揮土地資產效益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概括起來,土地管理的作用主要有三點:
(1)宣傳動員作用,動員全社會的公民都來參與,支持配合土地管理;
(2)組織協調作用,使有限的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
(3)執法監督作用,建立土地監察網絡,對用地情況實施有效的監督檢查,及時發現處罰違法用地行為。
二、土地資源在管理利用上出現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1、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低
我國在過去的種植方面一味重視糧食的生產,對林牧漁業的生產不夠重視,造成林業、畜牧業、漁業的生產結構不合理,導致土地資源不能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利用效率太低。整體耕地的生產力水平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與發達國家的生產力相比更是差距大。而城市土地的利用率也不高,工業企業更為突出。
2、體制不健全
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土地資源管理部門分布比較散,部門之間缺乏協調合作,宏觀調控不到位;二是土地資源配置機制不完善,土地供應進行市場化管理利用是社會發展的不然趨勢,但是目前的土地資源供應的公開度并不高,導致在資產配置管理中出現腐敗貪污等現象以及后續問題。
3、征地補償落實不到位,配套政策不健全
隨著公共設施需要的用地不斷擴大,因此民地的征用范圍不斷增大,導致大多數人變成三無現象,人們得到的補償微乎其微且暫無統一合適標準作為參考,即使此次征地是國家需要,如建設公路、鐵路等公共重點建設項目,這些項目的補償不會確保是完全給到人們手中,因此人們就算接受征地也很難拿到應得利益。這種現象使得群眾上訪、鬧事、拒搬等問題屢見不鮮,使得社會的經濟發展與建設受到嚴重影響,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出現下滑。
4、土地資源規劃與其他資源的規劃工作相脫節
土地資源管理與規劃與農田、水利等都有著緊密的關系,因此,土地資源的管理與規劃中,也需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做好不同環節之間的協調工作,保持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與利用,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價值。土地資源是國家資源,其管理與規劃工作是在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進行的,相關部門在進行土地資源的規劃與管理時,不僅要遵守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還需要與其他的資源規劃工作相適應。但是,當前,在我國很多地區的土地資源規劃與管理中,存在著土地資源規劃與其他資源規劃脫節的現象,導致土地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存在著各種問題,嚴重阻礙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三、加強土地資源管理利用應采取的措施
1、完善土地征收的補償制度
首先,要明確法律法規中關于土地征收和補償的原則與標準,為土地征收提供科學合理的法律依據,與此同時,還應該要明確界定公共利益的內涵,避免出現強行征地的情況,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基本意愿。其次,要提高征用土地的透明度,在全國范圍內推進土地管理法,要積極推廣征地預告的管理方法,在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將一部分征收程序提前到報批之前,確保農民能夠充分享受參與權、知情權,能夠真正參與到土地征收過程中,成為主角。最后,政府部門應該要積極探索一條和市場機制掛鉤,與市場機制相適應的征地補償機制,積極探索研究征地安置的方式方法。
2、對土地的利用規劃進行明確
應該要形成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規劃,目前土地的利用規劃方案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而且不具備政策性與前瞻性,不能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所以造成土地資源浪費現象。為了避免這種問題,應該要科學合理地編制土地利用規劃,體現出節約用地的要求,并且要對原來的用地結構和布局進行調整,配合原來的經濟結構、生態結構、社會文化結構等,在循環經濟的指導下進行合理規劃。比如對于當前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的問題,首先要對市場進行摸底,了解目前的土地利用情況,改變鄉鎮企業比較分散的局面,盡量將企業集中起來,形成規范化園區,在園區內進行統一管理、統一規劃,提高土地利用率。再比如在城市房屋建設過程中,提倡建造更多的多層式或高層式公寓或者小區,來替代院落式居民點、底層式別墅,充分提高建設容積率,讓土地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時又能緩解居住難題。對于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的農民居住問題,也應該要引導農民居住適度集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居民點的整合,引導農民的居住從分散變為集中,形成比較有規模的新農村社區。
3、保護耕地,控制建設用地
保護耕地是土地資源管理的重點,人們需要在此方面加強耕地保護的立法建設,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使其不會被當作建設用地無序開發。通過設定農田保護區的等級,可以實質性推進合理規劃土地資源開發。將耕地區域的具體面積和發展年限固定,有助于加強全民保護耕地資源的主觀意識。政府應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采取針對性更強的引導措施,強化各級部門和民眾的耕地保護熱情;在培養普通民眾節約用地的社會觀念之后,使其盡快做出對于耕地保護的自覺行為,從而間接形成社會普遍認知,維系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4、監管力度的加強
我國在發展經濟和建設城市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土地資源的管理與合理利用。首先,我國需要整體規劃土地資源,科學的對其進行管理,緩解經濟發展與城市建設以及土地用地之間的矛盾問題,使各個領域可以達到一種和諧共處的關系。其次,我國地方的政府還需要建立相關的土地資源管理部門,知道土地管理的重要意義,明白自身的責任擔當,提高對土地資源的監督力度。在進行土地資源供給時,需要嚴格控制和要求,保證土地資源可以集中管理,地方政府發揮好帶頭作用,促進土地資源的合理使用。最后,關于土地用地的情況,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查,出現不合理的情況,及時進行管理。并且,相關的部門需要嚴格審批,要對用地項目的提出進行考察,各項審查內容達標才可以給予批準使用。
結束語
土地資源的管理利用直接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并對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有著重要作用。對土地資源進行科學管理并合理利用,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要求,因此,對土地資源的管理利用進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認真分析在土地資源管理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促進土地管理資源利用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