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石油扛鼎2 億噸

2021-03-04 00:44:56
中國石油石化 2021年3期
關鍵詞:產量

中國石油人砥礪奮進,迎難而上,在2020 年這個極特殊的年份里,以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超過2億噸、天然氣產量當量首次超過1 億噸的歷史性突破宣告——不辱使命,無愧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中流砥柱!

▲皇天后土,大美無言,中石油大筆如椽,描繪穩油增氣畫卷。 攝影/呂殿杰

▲攝影/南喜陽

2億噸的突破

2020年,在油氣勘探、開發兩條戰線上,中國石油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績。

文/ 陸曉如

2020 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是油氣行業的大考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國際油價史無前例的暴跌,使油氣行業全年工作難逃“被動”二字。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中國石油人于逆境中奮起突圍,南征北戰,東西并進,創造了油氣產量的歷史性突破——

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2 億噸,繼1978 年原油產量突破1 億噸后再次實現歷史性突破,在國內油氣總產量中占比超過6 成;國內天然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1 億噸,首次超過其國內原油產量,在國內天然氣總產量中占比達7 成。

產量報捷

“今天上午8 時,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年產天然氣達300.0016 億立方米,成為我國西南地區第一個年產超過300 億立方米的大氣區……”

2020 年12 月14 日13 時許,看著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的這則新聞,川油人無比振奮與自豪。為這一朝夢圓,他們幾代人整整奮斗了45 年,用汗水和心血在巴蜀大地上演繹了完美的加速度——

2004 年,西南油氣田建成中國首個百億立方米天然氣氣區,經歷了漫長的46 年;2017 年,西南油氣田天然氣年產量跨越200 億立方米,歷時整整13年;2020 年,西南油氣田建成300 億立方米天然氣戰略大氣區,僅僅用了短短的3 年!

類似這樣吸睛的新聞,在2020 年即將結束的十多天時間里,中國石油下屬油氣生產企業頻頻制造。那一個個油氣產量突破的高光時刻,即便放在整個新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的軸線上看,也堪稱耀眼奪目。

2020 年12 月21 日,“死亡之海”沸騰,天山昆侖雀躍——一個3000 萬噸現代化大油氣田在塔里木盆地誕生。

31 年來,為落實我國石油工業“穩定東部、發展西部”的戰略方針,為尋找油氣資源戰略接替區,塔里木油田一路披荊斬棘,推動油氣當量在2005 年突破1000 萬噸、2008 年跨越2000 萬噸。截至2020年12 月21 日0 時,塔里木油田年油氣產量當量達到3003.12 萬噸,由此宣告全面建成了3000 萬噸大油氣田和300 億立方米大氣區。

幾天后的12 月27 日,黃土高原上迎來了中國石油工業發展史的新紀元——當天10 時整,長慶油田油氣產量當量突破6000 萬噸。

已有50 年開采歷史的長慶油田可謂大器晚成。從1970 年油田建成到上個世紀末,油氣產量長期在百萬噸左右徘徊。2000 年,首次突破500 萬噸,2003 年突破1000 萬噸,2013 年突破5000 萬噸。6000 萬噸的突破,意味著長慶油田創造了國內油氣田產量新紀錄,標志著中國首個年產6000 萬噸級的特大型油氣田誕生!

進入2021 年,中國石油各大油氣生產企業2020年油氣產量悉數出爐,一張張成績單更如群星般璀璨——

大慶油田油氣當量4302.9777 萬噸,新疆油田產量1320 萬噸,遼河油田產量超千萬噸,青海油田油氣當量738.5 萬噸,華北油田生產原油416 萬噸、天然氣3.18 億立方米、煤層氣12.55 億立方米,吉林油田油氣當量486.1 萬噸,大港油田生產原油415 萬噸、天然氣6.5 億立方米,吐哈油田生產原油超150萬噸、天然氣超3 億立方米,冀東油田油氣當量145萬噸,浙江油田油氣當量超過130 萬噸,玉門油田生產原油49 萬噸,南方石油勘探開發公司生產原油30.6 萬噸、天然氣1.03 億立方米,煤層氣公司油氣當量超200 萬噸。

萬丈高樓起于千萬塊基石,萋萋原野緣于無數碧草。正是它們,共同創造了中國石油國內油氣產量當量首次超過2 億噸的突破,共同鑄就了中國石油發展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共同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了新的更大貢獻!

錦上添花的是,中國石油海外油氣開發同樣傳來喜訊——2020 年,中國石油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當量達到1.0009 億噸,繼2019 年首次突破1 億噸大關后再次達到億噸。

穩油打底

翻閱那一張張成績單,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后,一個鮮明的底色呼之欲出——原油穩產!

于國家而言,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的背景下,中央突出“六穩六保”,穩中求進、危中尋機。

于能源行業而言,在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突破70%的情況下,穩住至少擁有2 億噸原油自給能力的底線,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基石。但是,自2016 年國內原油產量跌入2 億噸以下就再未能重回2 億噸。2016、2017、2018 年,國內原油產量分別為19969 萬噸、19151 萬噸、18911 萬噸,連續三年下降。

2019 年,油氣行業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大力提升國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批示精神,開啟勘探開發“七年行動”計劃,我國原油產量扭轉了下降勢頭,增幅0.8%,達到了19101 萬噸,但依然未能回歸2 億噸。

于中國石油而言,作為我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商和供應商,作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力軍,形勢越是復雜,責任越是重大。2019 年,中國石油國內原油產量歷經連續四年的下降后開始企穩回升,實現原油產量739.7 百萬桶(超過1 億噸),比上年同期增長0.8%。

“原油1 億噸以上保持有效穩產是中國石油高質量發展的基石,更是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基本需求。”中國工程院院士袁士義表示。

這是一場忠誠與擔當的大考,也是一場生存與發展的大考。但是,“從目前中國石油油田開發狀況分析,中國石油原油長期穩產面臨著嚴峻挑戰,整體呈遞減趨勢。”袁士義毫不諱言地指出。

何解?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老油田是原油產量的壓艙石。中國石油突出老油田穩產,大力實施了老油田穩產工程。

大慶油田已經年過六十。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面對持續穩產的巨大壓力,大慶油田堅持把“精準”貫穿油田開發全過程——精準地質研究、精準方案設計、精準工藝措施、精準管理手段。同時,加強水驅綜合挖潛,推進三采優化提效。

“在水驅控遞減上,發展精準注水調整技術,強化措施挖潛增效。在提高采收率上,推進聚驅提質增效、復合驅降本增效,確保年產量保持在1000 萬噸以上。”大慶油田開發事業部主任韓鳳臣說。

由此,大慶油田2020 年完成了國內原油產量3001.0319 萬噸,迎來了國內原油穩產3000 萬噸的第六個年頭,依舊穩坐中國原油產量頭把交椅。

同樣是老油田,風雨兼程50 載的遼河油田早已進入了高采出程度、高含水的“雙高”開發階段,穩產難度越來越大。

“遼河油田轉變思路,堅持高效勘探、效益建產,全力推進蒸汽驅、SAGD、化學驅等5 大提高采收率核心技術,持續抓好精細注水,優化注汽,延緩老區遞減。”遼河油田開發事業部主任武毅介紹說。由此,千萬噸以上連續穩產35 年的“遼河奇跡”被創造。

盡管老油田全力穩產,但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油田開發必然經歷產量上升、產量穩定、產量下降的生命周期。中國石油蹄疾步穩推進新產能建設,有效彌補老油田產量的遞減。

2019 年9 月25 日,甘肅隴東慶陽傳出發現10億噸級慶城油田的消息。5 個月后的2020 年3 月,以隴東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百萬噸產能建設全面啟動為標志,慶城油田迅速進入了規模開發階段。

2020 年,慶城油田完鉆150 口水平井,頁巖油產量超過100 萬噸。這是2020 年長慶油田原油產量持續增長、完成產量2466 萬噸中濃墨重彩的一筆,標志著長慶油田成為中國最大的頁巖油生產基地。

同樣高速、高效的產能建設,在千里之外的塔里木油田富滿區塊上演著。

▲人心齊,泰山移,哪里有油那里去。 攝影/趙永安 于 馨 長慶油田

2020 年,塔里木油田對富滿區塊靶向開展基礎性、應用性、關鍵性技術研究的同時,以定帶、定段、定井、定型的“四定”高效井位部署技術,已試獲的28 口井中百噸井占比80%以上,平均鉆井周期縮短為157 天,相比2019 年平均減少24.3 天。2020年新建產能65.1 萬噸,全年產油超154 萬噸。

從鄂爾多斯盆地到塔里木盆地到準噶爾盆地,皆是一派新產能建設的火熱場面。西部整體進入爆發期,原油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從2000 年的不足1/4 攀升到2020 年的將近一半,為保障能源安全攢足了后勁。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老油田穩產+新產能建設,2020 年中國石油實現了在2019 年國內原油產量止跌回升的基礎上繼續穩中有升。國內原油產量保持1 億噸以上有效穩產,中國石油做到了!

增氣爭氣

加快推進天然氣利用,提高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是我國穩步推進能源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 現代能源體系的必由之路,是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等生態環境問題的現實選擇。

2017—2019 年,我國連續3 年天然氣產量增量超過100 億立方米。預計2035 年和2050 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分別達到3000 億和3500 億立方米。但是,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同樣呈上升趨勢。有預測稱,2025 年我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達48%~57%。提高國產氣供應規模,降低對外依存度,無疑需要重點關注。

國家的需要,就是中國石油前進的方向。在“穩油”的基礎上,中國石油把加快天然氣發展作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和主攻方向,天然氣產量跨步上臺階——

2001 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200 億立方米;2017 年,中國石油天然氣產量突破1000 億立方米,形成了川中碳酸鹽巖、川南頁巖氣、庫車博孜—大北3 個萬億立方米級天然氣規模建產區,高效建成了13個10 億立方米以上的整裝氣田。

時至2020 年,中國石油再次刷新了天然氣產量紀錄——年產量1304 億立方米,同比增加116 億立方米,創歷史最大增幅;首次超過原油產量、實現1億噸油當量的歷史性突破;在國內天然氣總產量中占比達7 成。

這其中,非常規天然氣——致密氣和頁巖氣的開發有扛鼎之功。

長慶油田繼2013 年建成300 億立方米大氣區之后,2019 年建成了400 億立方米大氣區,2020 年天然氣產量達到448 億立方米。致密氣堪稱其天然氣持續上產的王牌軍。

鄂爾多斯盆地蘊含著豐富的致密氣資源。在此安身立命的長慶油田將其視為二次加快發展的重要接替資源。但是,致密氣儲層致密、資源品位低、物性差,長慶油田一度陷入看得見、吃不著的尷尬境地。

▲中油人背負保供千斤擔,奮進者腳踏實地永向前。供圖/長慶油田

通過持續技術攻關,長慶油田致密氣產量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0 年,長慶油田致密氣產量突破330 億立方米,占其天然氣總產量的70%以上,當之無愧地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致密氣生產基地。

頁巖氣,未來能源的“明星”,近年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美國的頁巖革命甚至重構了世界油氣供應格局。對中國來說,頁巖氣開發在西南,中國石油的頁巖氣開發重頭在西南油氣田。

“西南油氣田近5 年天然氣年產量增長126 億立方米,年均增長23 億立方米,年均增速14%。2020年天然氣產量與2019 年相比增加了48 億立方米。”西南油氣田生產運行處副處長李麟介紹說。其中,頁巖氣的貢獻十分突出——2020 年,西南油氣田天然氣總產量318.19 億立方米,川南頁巖氣產量就達116.1 億立方米,貢獻超過了1/3。

西南油氣田建成了我國最大的頁巖氣生產基地,在頁巖氣勘探開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在頁巖氣鉆完井工程技術方面,我們通過不斷攻關,形成工程地質一體化、井眼軌跡優化與地質精確導向、高性能鉆井液、遠程決策支持等技術,形成了頁巖氣和致密氣壓裂新一代段內多簇、高強度加砂、暫堵轉向、控液提砂技術,實施效果一年比一年好,提速提效明顯。”西南油氣田首席專家鄭有成說。

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嶄露頭角,開辟了中國石油油氣重大發展領域和戰略發展方向。與此同時,常規天然氣開發依然爭氣——

2020 年,大慶油田生產天然氣46.5537 億立方米,實現“十連增”;青海油田連續10 年穩產天然氣在60 億立方米以上;塔里木油田生產天然氣311億立方米,博孜—大北區塊全年生產天然氣同比增加43%……

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表示,過去中國石油以產油為主,2020 年實現天然氣產量當量略超石油產量,說明中國石油將進入穩油增氣的發展新階段,具有重大意義。預計到2025 年左右,我國的天然氣產量將超過石油產量,中國石油工業進入穩定發展、天然氣工業進入跨越式發展新階段。

家底夯實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不慌。對油氣生產企業來說,資源家底厚不厚,是關乎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

根據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和中國海油初步統計的數據,2019 年,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全年投資超過3000 億元,同比增長約23%,其中勘探投入增幅為2018 年增幅的兩倍。

“百萬石油人要把保障能源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努力多找油氣資源,牢牢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掌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戴厚良的話擲地有聲。

持之以恒推動資源戰略,即便是低油價下壓減投資,中國石油始終保持上游業務投入力度,年度風險勘探投資一度從10 億元增加到50 億元,新增油氣探明儲量持續高峰增長——連續15 年,年新增石油探明地質儲量超6 億噸;連續14 年,年新增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超4000 億立方米。

尤其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在重點盆地斬獲20 項重大戰略突破,發現并形成了瑪湖礫巖油藏、慶城頁巖油、塔北碳酸鹽巖3 個10 億噸級大油田,川中古隆起、川南頁巖氣、庫車深層3 個萬億立方米規模大氣區。

這段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儲量增長高峰期,這些重大的戰略突破,無疑為2020 年中國石油在開發戰線上實現油氣產量歷史性突破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與此同時,輪探1 井、滿深1 井、蓬探1 井、康探1 井、呼探1 井……2020 年的勘探戰線上,中國石油捷報頻傳,耀目東方。

2020 年1 月19 日,亞洲陸上最深油井——輪探1 井獲得工業油氣流,日產原油133.46 立方米、天然氣4.87 萬立方米,創造了亞洲陸上最深出油氣井等7 項紀錄,在地質理論認識上突破了傳統的8000米超深層勘探“死亡線”,證實了8000 米超深層具備形成大油氣田的石油地質條件。

“塔里木盆地8000 米超深層寒武系鹽下勘探范圍廣、潛力大,在中國石油礦權區內有利勘探面積2.3萬平方公里,估算資源規模為石油3.1 億噸、天然氣3.3 萬億立方米,油氣當量約30 億噸,有望成為新的資源接替區。”塔里木油田總經理楊學文介紹說。

2020 年4 月8 日,滿深1 井用10 毫米油嘴測試求產,日產原油624 立方米、天然氣37.1 萬立方米。這是塔里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塔河南岸發現了一條區域級富含油氣的斷裂帶,證實了塔北—塔中整體連片含油,油氣資源潛力巨大,新增有利勘探面積3520 平方千米。

2020 年5 月4 日,西南油氣田蓬探1 井測試獲日產天然氣121.98 萬立方米,意味著在川中發現了一條富含天然氣的新區帶,可供勘探面積2000 平方千米,潛在資源量超萬億立方米,展示了大川中地區巨大的勘探潛力。

2020 年10 月16 日,四川盆地滄浪鋪組油氣勘探首次實現戰略突破。西南油氣田角探1 井滄浪鋪組測試獲日產氣51.62 萬立方米,開辟了寒武系規模增儲新陣地,證實了川中古隆起北斜坡多層系立體勘探的巨大潛力。

2020 年11 月11 日,新疆油田康探1 井獲重大突破,三層均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改寫了準噶爾盆地東部自發現準東油區以來近30 年無重大油氣勘探發現的歷史,實現了準噶爾盆地東部油氣勘探由源邊凸起帶向源內凹陷區戰略轉移,進一步堅定了盆地上二疊統5.5 萬平方千米統一坳陷湖盆區大型地層—巖性油氣藏領域整體突破的信心,有望形成規模增儲東西并進的新格局。

2020 年12 月16 日,新 疆 油 田 呼 探1 井 在7367~7382 米井段試獲高產工業油氣流,日產天然氣61 萬立方米、原油106.3 立方米。呼探1 井勘探有利面積近160 平方千米,初步估算氣藏規模千億立方米,展現了準噶爾盆地南緣中段天然氣勘探巨大潛力和盆地規模增儲油氣并進的新格局。

…… ……

從2020 年全年來看,中國石油新增探明石油地質儲量完成了年度計劃的121%,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完成了年度計劃的116.7%,昭示著未來繼續增儲上產的巨大潛力。

面對發展可不可持續的質疑,肩挑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擔,深化東部、發展西部,常非并舉、穩油增氣,未來繼續保持2億噸以上的油氣產量當量,中國石油人有底氣、有自信!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2億噸的成色

產量背后體現出的中國石油上游領域發展“質”的提升,更值得點贊。

文/ 陸曉如

面對前所未有的生存與發展挑戰,中國石油交出的是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有利于保障國家油氣能源安全,彰顯了中國國家石油公司的實力和地位。天然氣產量大幅增長,實現油氣產量一比一,產量結構持續改善,有利于中國石油的長期發展。”中國科學院院士賈承造表示。

產量背后,始終將上游業務定位為生存之本、發展之基、效益之源,堅定不移執行低成本效益發展戰略,矢志不渝推進科技創新、管理創新“雙輪”驅動,堅持不懈守護綠水青山,無不彰顯著中國石油“質”的提升,無不在響亮地回答:中國石油為什么能!

低成本的效益發展

自2014 年國際油價斷崖式下跌,油氣行業一直處于低景氣周期。

一方面是低油價的漫漫寒冬,另一方面油氣全產業鏈前所未有地加快放開,能源轉型的速度前所未有。如何應對油價、油市雙重挑戰,實現低成本效益發展,增強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是中國油氣企業必須答好的時代課題。

中國石油的答案是——突出高質量發展,突出新發展理念,把低成本發展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堅定不移地執行,把開源節流降本增效打造成一項系統全面的長效工程,提質提效。

2020 年,中國石油旗幟鮮明地在全系統深入開展“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扎實推進提質增效專項行動。中國石油集團公司董事長戴厚良多次強調,提質增效不僅是應對當前挑戰之策,而且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長期戰略舉措,要牢固樹立長期過緊日子的思想。

“長慶油田始終把低成本作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堅持低成本發展不動搖。在近幾年的低成本發展中已經形成了長慶模式,走出了一條低成本、高效益的發展道路。”長慶油田總經理付鎖堂說。

油氣運行成本連續5 年硬下降,勘探成本始終低于1 美元/桶,油氣綜合完全成本持續下降——長慶油田用數據證明,低成本發展道路可以實現低品位油氣資源的高質量、高效益、規模化開發,而且是實現低油價下的高效益。

2020 年3 月,面對暴跌的油價,長慶油田任務不減、目標不變、節奏不慢,按照“成本是設計出來的”和“一切成本皆可降”的理念,迅速拿出了38 項120條硬核措施,共計控投降本25.03 億元,堅決讓每一分錢都產生最大的效益。

同樣的效益實現保衛戰,如火如荼地在中國石油各大油氣生產企業全面展開,成果顯著——

華北油田實施預算管理、成本控制、資金管控、降低稅費、資產創效五大硬核舉措,優化全價值鏈、全生命周期的成本費用管理,五項費用壓減50%,機關管理費用壓減30%。大慶油田2020 年上半年油氣運行成本同比減少6.6 億元,五項費用同比降低23.3%。遼河油田SAGD 開采的超稠油完全成本已降到30 多美元/桶,實現了開采最難、賣價最低的油品逆勢盈利。中油國際公司通過優化勘探部署、突出效益開發、優化工程進度、加強小股東行權等各項舉措,2020 年投資規模大幅壓減,單位完全成本、單位操作費與2019 年相比實現了雙下降……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低油價倒逼之下,中國石油著力修煉內功,近幾年來桶油操作成本一直在下降,質量效益一直在提升。”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員郭焦鋒指出。

數據印證著這一觀點:2019 年,中國石油國內原油完全成本、油氣單位操作費同比分別下降8.9%、13.9%;2020 年,進一步實現了硬下降,第三季度實現油氣單位操作成本同比下降10.7%。

著眼于更長遠的效益,贏得發展主動權,2020年中國石油還在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上做文章——

克服疫情等影響,積極協調解決大慶塔木察格原油通關、長慶輕烴拉運銷售及華北吉蘭泰高含硫原油后路疏通等問題;做好長慶、塔里木、西南等主力氣區夏季銷售和冬季最大能力保供等工作;快速高效組建東北、西部原油銷售中心,全面承接原油統購統銷統輸業務,統一對口協調原油管輸;加快儲氣庫注采轉換,大幅增強生產調峰和冬季保供能力……產運儲銷協調聯動之下,降本增效顯著。

低成本、高質量、高效益的發展,中國石油在2020 年世界最大50 家石油公司綜合排名中站穩第3位,連續20 年位居世界10 大石油公司行列。

科技創新的支撐力

低滲—非常規油氣儲量分別由“十五”的68%、72%增長到2020 年的85%、100%;2016 年以來,深井年均增長34.2%,超深井年均增長20.7%;油氣勘探發現成本大幅攀升,2020 年較2000 年上漲近兩倍……近年來油氣勘探開發難度之大,從這幾組數據中可見一斑。

易采油氣時代已經結束。“我們越來越需要面對非常規、深層、深水等開發難度大的油氣資源。”郭焦鋒指出。但是,如果沒有金剛鉆,怎能攬得瓷器活?提質提效更無從談起。

8882 米!比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瑪峰還要多出34米。

這是2020 年1 月19 日成功出油出氣的輪探1 井鉆入地殼的深度,一舉打破了亞洲深井紀錄。在此之后的試油階段,又創下封隔器坐封位置、電纜穿孔深度等多項最新紀錄。

這一切,都標志著塔里木油田深地復雜油氣藏鉆完井工程達到了世界陸上領先水平。

統計數據表明,世界新增油氣儲量60%來自深部地層,而我國83%深地油氣有待探明和開發。為此,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提出了關于能源革命、向地球深部進軍的重要戰略思想。

這是一場硬仗。塔里木油田歷經十余年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最終突破了深地復雜壓力系統安全封隔、復雜難鉆地層快速鉆井、極端環境下井筒完整性三大關鍵技術瓶頸,大力發展了深層、超深層復雜結構井鉆完井技術。

深層鉆井實現提速、提質,深層油氣資源效益開發有了現實的可能。正因為意義重大,《深地復雜油氣藏鉆完井關鍵技術創新與工業化》被2020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為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強非均質特超稠油開發關鍵技術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20 年12 月28 日,中國石油《強非均質特超稠油開發關鍵技術及工業化應用》成果鑒定會在京舉行。由13 名院士和4 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得出了上述結論。

優質環烷基稠油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資源,被喻為石油中的“稀土”。新疆準噶爾盆地稠油資源量達10 億噸以上,環烷烴含量高達69.7%,為世界之最。但是,這類油藏非均質性強、溫度壓力低,在新疆油田成功實現商業化開發之前,國內外皆無成功開發先例。

上世紀50 年代以來,國內在陸相強非均質超稠油油藏動用、陸相強非均質特稠油大幅提高采收率、火燒驅油等攻關方面久攻不克;三次邀請國際知名石油公司對新疆油田特超稠油資源的開發進行評估,均得出了無法進行效益開發的結論。

中國石油人卻不相信這個“死刑”判決,1996 年開始進行了多學科持續攻關。

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最終,中國石油創新了陸相強非均質多滲流屏障超稠油注蒸汽重力泄油技術,創新了陸相強非均質特稠油多相協同注蒸汽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術,發明了陸相強非均質薄層特稠油蒸汽吞吐廢棄油藏高溫火驅技術。

科技支撐之下,油龍勁舞。新疆油田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優質環烷基稠油生產基地,年產量400 萬噸以上已保持15 年,經濟、社會效益有了質的提升。這項成果還走出了國門,在哈薩克斯坦肯基亞克鹽上、KMK 等權益油田成功應用,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尖端技術,如同糧食,端自己的飯碗才會香甜。中國石油以科技創新,一路乘風破浪。特別是“十三五”以來,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中國石油加快發展的核心動力——

以中國石油精細油氣藏描述技術為例,研究對象和研究精度不斷向更小尺度和更高精度發展,微觀孔隙結構精細刻畫已經邁向納米級,對地下油氣分布規律看得更清、摸得更準,從地下拿出更多油氣的本領不斷提升。

隨著深井、水平井鉆完井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速、提質的成效更加顯著。水平井通過應用旋轉導向等井下工具,哪里有油氣就奔向哪里去,儲層鉆遇率提高10%以上。

…… ……

“加快注氣提高采收率技術的發展和規模應用,將成為中國石油最為現實可行的增加可采儲量和產量以彌補遞減保持穩產的重要舉措,也是集團公司提質增效和持續穩產最具潛力、最有效可行的現實選擇。”袁士義認為。

正是科技創新的力量,“‘十三五’期間,中國石油實現了非常規油氣、深層油氣兩大革命,在致密油氣、頁巖油氣、前陸構造油氣、臺盆區碳酸鹽巖油氣四大油氣領域取得戰略突破。”中國科學院院士鄒才能認為。

管理創新的內生力

經過長時期低油價的洗禮,“中國石油已經摒棄了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行為慣性,切實加強科學管理、精細管理,以管理創新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內生力和持久力。”郭焦鋒說。

在浙江油田,積極穩妥推進管理創新實踐,這種內生力的提質效果已經初露鋒芒——

扎實推進一線工作法,探索出了高效的生產指揮運行體系;推進“一體化共享”機制,初步實現了人員的一體化共享,節約了人力資源;創新推行“項目化”運行管理機制,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生產現場的技術難題;職能部門推行“中層領導—一般崗位”模式,科研單位運行“綜合管理+專業技術團隊”模式,二、三級機構總數由111 個減少至60 個,企業體態更為輕盈。

以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和數字化、智能化管理為代表的生產管理新手段,向更大范圍、更深層次、更高水平發展,正推動中國石油新型作業區建立和生產方式轉變不斷提速提質。

“標準化設計和標準化施工成效顯著。”中國石油勘探與生產分公司工程建設處處長班興安說。據他介紹,2020 年,勘探與生產分公司規模應用一體化集成裝置1536 套,大中小型站場標準化設計覆蓋率分別達到70%、95%、98%,工廠化預制率和標準化施工率均達到80%,工程質量合格率100%,設計時間和建設工期分別縮短了30%和20%。

“長慶油田積極探索管理創新,全面推廣標準化設計、模塊化建設、市場化運作、數字化管理的‘四化’管理模式,實現了油田快速高質量發展。通過大力推行大井叢工廠化作業模式,推廣‘八包’項目管理模式,單井產能穩步提升,產建到位率由2017 年的47.5%提高到了2020 年的53%,百萬噸投資由47.5億元下降到39.5 億元。”長慶油田開發事業部常務副經理史成恩介紹說。

站在它們背后的是,長慶油田借助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不斷推進“兩化”融合,推進智能化油氣田建設,把油氣田全方位、全流程的勘探、開發、生產、集輸、生產輔助,裝進計算機里進行管理,極大提升了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020 年11 月,昆侖數智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揭牌,標志著中國石油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又邁出了關鍵的一步。伴隨“數字油田”“夢想云”建設等開花結果,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油氣生產不斷融合,智慧油氣田的夢想,已經照進現實。

高質量的綠色魅力

金秋十月,天津北大港濕地迎來了一年中最美麗的時刻。成群結隊的東方白鸛自北而來,舒展著雙翅優美落下,停歇覓食。

北大港濕地是候鳥遷徙的重要驛站。每年有數以十萬計的飛鳥在此棲息,目前記錄到的鳥類就有249 種。這里也是油氣資源富集之地,大港油田千米橋探區就在這里。

高質量的發展,必須守護好綠水青山。大港油田毅然決然選擇停井,抽油機從歷史高峰期的34 臺減至現在的5 臺,并在減機不減產、增資不增人的情況下,加大設施投入,簡化地面系統,創新開采技術,全程自動化管理,大幅減少污染排放,杜絕人為干擾濕地。被精心呵護的北大港濕地,有了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井場共濕地一色”的美景。

如今,中國石油已有74 家油氣生產單位通過了所在省2020 年度的綠色礦山遴選。其中令人驚喜的是,開發建設了81 年的玉門油田,通過加快老區改造力度,酒東油田和鴨兒峽油田綠色礦山建設遴選進入了甘肅省申報名單,中國石油工業的搖籃煥發出了新顏。

持續推動綠色礦山建設,只是中國石油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和新發展理念,突出抓好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縮影。它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愿、所作所為,遠遠不止于此。

中國石油全力推進天然氣產量的快速增長,有力助推了生態文明建設。2020 年,中國石油超過1300 億立方米的天然氣產量,相當于替代1.73 億噸煤炭,可減排二氧化碳1.84 億噸。按一棵樹每年吸收100 千克二氧化碳計算,相當于新植18.4 億棵樹。

▲疫情和地緣政治沖突給我國石油安全、穩定供應帶來了壓力。 供圖/視覺中國

▲鳥在水中,人在畫中。大手筆的環保付出,采油成了詩情畫意的工種。 攝影/張顯生 于 馨

中國石油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60 年前努力爭取實現碳中和目標。2020 年11月11日,中國石油首個碳中和林——大慶油田馬鞍山碳中和林揭牌,成為推動綠色轉型發展、全面加強森林碳匯業務邁出的重要一步。

中國石油促進QHSE 體系建設更加完善。2020年,對審核發現的問題進行掛牌督辦、限期整改、嚴肅問責,問責率達到100%,領導干部QHSE 履職能力評估率92%,基層QHSE 標準化建設達標率98.5%。

中國石油實現了隱患排查與治理常態化。2020年,投入隱患治理資金23.2 億元,開展油氣管道、采出水、加熱爐常態化治理,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責任事故。嚴守井控安全紅線,強化重點領域管理,組織西南、塔里木、新疆、青海高風險地區井控專項研討會,分區修訂完善鉆井井控實施細則。

中國石油資源和能源綜合利用取得了實效。2020 年,積極開展生產系統提效與化石能源替代工程,采取增壓進系統、就地橇裝回收等措施,全年回收利用伴生氣15 億立方米,二氧化硫等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比去年下降2%,節能37 萬噸標煤,節水440 萬立方米。

…… ……

今天,放眼望去,廣袤的華夏大地上,一臺臺紅色艷麗的抽油機,一處處白星點點的井場,一條條黃澄澄的采氣管線……或與皚皚白雪相互映襯,或與戈壁沙漠相得益彰,或與綠樹鮮花和諧共處,形成了一幅幅“景中有井,井在景中”的美麗畫卷,彰顯著中國石油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伴著這大美景色,一幅幅新的藍圖正在擘畫——

長慶油田提出2025 年油氣產量當量突破6800萬噸,塔里木油田力爭到2025 年油氣產量達到4000萬噸,西南油氣田開啟“上產500 億、奮斗800 億”新征程,新疆油田向著建設2000 萬噸大油氣田的目標繼續邁進……

朝著推進高質量發展、建設世界一流綜合性國際能源公司的目標,保持國內原油產量穩中有升、天然氣產量較快增長,始終牢牢把握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主動權,中國石油步履自信、鏗鏘。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記者手記

石油人的使命擔當

文/ 陸曉如

2020年,全球油氣行業陷入了史上最艱難的發展困境,國際油公司紛紛減產保命,國際大油公司連續6年油氣產量增長的態勢宣告終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油企增儲上產成績喜人。

中國石化方面,勝利油田生產原油2340.11萬噸、天然氣5.68億立方米;西北油田生產原油670萬噸、天然氣19.1億立方米,同比增產8萬噸、1.1億立方米,重點探井——順北52A井獲得油氣突破,日產原油150噸、天然氣5.9萬立方米;江漢油田生產油氣當量657萬噸、同比增加27萬噸……

中國海油國內海上油氣產量超過6500萬噸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國內原油產量同比增加240萬噸。

延長石油生產原油1120.2萬噸,在圓滿完成全年各項任務的同時,順利實現了連續14年千萬噸以上規模穩產。

中曼石油提交的石油天然氣探明儲量新增報告通過了自然資源部的評審備案。目前在溫宿區塊的日產油能力已達到190噸左右。

逆勢下的突圍,不禁讓人想問:這是源于何種力量?

2016年我國石油表觀消費量5.56億噸,2018年我國消費原油達6.51億噸。而2016年,我國原油產量降到2億噸之下(19969萬噸),2018年原油產量18911萬噸,為2007年以來最低。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力度,發現更多油氣儲量,更加高效地開發供給,滿足經濟社會對油氣資源的需求,是中國油企的使命。

由于國內油氣產量不足,我國油氣對外依存度快速攀升,2019年分別突破70%、40%,并呈繼續升高的趨勢。立足國內,保障油氣供應安全,是中國油企的使命。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大力提升國內勘探開發力度,保障國家能源安全。2019年,中國第一次在油氣勘探開發行業提出“七年行動”計劃,落實增儲上產。貫徹落實總書記批示精神,承擔“七年行動”計劃的主體責任,是中國油企的使命。

重擔何止千鈞!但是,“我為祖國獻石油”是中國油企的初心,“石油精神”流淌在每一個石油人的血脈里。永葆初心、牢記使命,積極履行責任,保持戰略定力,堅定必勝信心,不計代價全力以赴增儲上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持續提升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努力成為黨和國家最可信賴的骨干力量,是中國油企的擔當。

這份擔當融于骨血,在創新基因的支持下,在全體石油人的艱苦奮斗下,最終化成了那一滴滴原油,那一縷縷天然氣,那一組組逆勢而出的數字。

感佩之余,我們還能欣喜地看到,民企作為一股新的力量正在加入油氣增儲上產的行列。“中曼石油是首家所屬油氣區塊探明儲量報告成功通過自然資源部評審備案的民企。它的成功,標志著我國推進上游油氣體制改革、推進市場化改革迎來里程碑的時刻。”郭焦鋒指出。

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關于推進礦產資源管理改革若干事項的意見(試行)》指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注冊,凈資產不低于3億元人民幣的內外資公司,均有資格按規定取得油氣礦業權。由此我們可以相信,我國越來越開放的油氣勘探開發領域,會有越來越多的新朋友加入,會有越來越多新的突破、新的驚喜。

憧憬未來之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新形勢正不斷賦予能源安全新的內涵。一方面,世界能源轉型大潮撲面而來,百舸爭流奮楫者才能爭先;一方面,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的承諾鼓舞了全世界。

新的歷史方位下,必然有新的責任、新的使命。中國油企如何以變應變,守正創新保障能源安全?新的時代課題,需要細細琢磨,用心回答。

責任編輯:石杏茹

znshixingru@163.com

猜你喜歡
產量
2022年11月份我國鋅產量同比增長2.9% 鉛產量同比增長5.6%
今年前7個月北海道魚糜產量同比減少37%
當代水產(2021年10期)2021-12-05 16:31:48
提高玉米產量 膜下滴灌有效
今日農業(2021年14期)2021-11-25 23:57:29
夏糧再獲豐收 產量再創新高
今日農業(2021年13期)2021-08-14 01:37:56
世界致密油產量發展趨勢
海水稻產量測評平均產量逐年遞增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1-26 06:09:10
2018年我國主要水果產量按省(區、市)分布
2018年11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0月肥料產量統計
2018年12月肥料產量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av专区|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亚洲乱码在线视频| 99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色偷偷男人的天堂亚洲av|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v日韩精品v国产精品| 日韩美毛片|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亚洲精品视频网| 中国国产A一级毛片| 国产在线自乱拍播放|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 在线观看国产精美视频| 91麻豆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亚洲婷婷丁香|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91精品人妻互换| 国产精品真实对白精彩久久| 无码中文字幕加勒比高清| 国产精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操国产视频|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a级高清毛片| 成人蜜桃网| 在线视频亚洲色图| 91亚洲视频下载| 91国内视频在线观看| a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不卡精品|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538国产视频| 精品国产网| 久久美女精品| 黄片在线永久| 亚洲一区无码在线|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97视频精品全国在线观看|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天堂av综合网|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9re在线视频观看| 二级毛片免费观看全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国产成人一级|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视频播| 国产h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深爱在线|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日韩高清| 丝袜国产一区| 亚洲有无码中文网| 日本国产在线| 亚洲免费成人网|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亚洲侵犯无码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一级毛片| 欧美精品亚洲二区|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激情综合激情|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h视频免费观看|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h网站在线播放| 国模粉嫩小泬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在线丝袜精品一区| 久久网欧美| 亚洲动漫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