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瑋
(井岡山大學圖書館,江西 吉安 343009)
新冠肺炎防控期間,科研人員加緊科學研究并形成大量研究資源。許多數據商將研究資源進行出版或整合,建設“新冠肺炎防控平臺”,如知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學術論文OA 平臺[1]、萬方醫學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題頻道”等[2]。這些平臺具有資源更新快速、資源組織專業、資源服務豐富、應用技術先進的特點,在科研服務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信息支撐工作。本文分析中文“新冠肺炎防控平臺”的特點,借鑒平臺先進的技術和應用經驗用于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中,提升特色資源的應用價值。
網絡搜索中文“新冠肺炎防控資源平臺”網址(簡稱“防控平臺”),檢索到知網、中國生物醫學文獻、萬方醫學網、維普資訊、中華醫學期刊網、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專利信息中心、中國社會科學文庫、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人大復印報刊資料等主題平臺,分析平臺的基本情況和特點,見表1。
表1 中文“新冠肺炎防控平臺”的對比分析
續表1
知網提出資源OA(開放獲取)出版倡議[3]。開放獲取是學術信息交流的方法,能促進科學信息的廣泛傳播,使學術信息的交流與出版更快速,提升科學研究的共同利用程度,保障科學信息的長期保存[4]。知網采用網絡首發出版形式,將定稿的文章及時出版,使資源的應用效率得到極大提升,如知網當天可以瀏覽到前一天發表的文獻。維普平臺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專欄中所有資源免費開放。
平臺根據用戶使用習慣和檢索便捷性設置多種檢索方式,如知網平臺有主題、關鍵詞、篇名、全文、作者、單位、摘要、被引文獻、中圖分類號、文獻來源、DOI 等11 種檢索類型;還有搜索框檢索功能和引文檢索功能,高級檢索模式提供與知網主平臺類似的檢索模式。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將不同類型資源統一展示出來,既能滿足用戶按類閱讀模式,還能整體閱讀和一站式檢索[5],中國社會科學文庫按照圖書、條目、論文、圖表、圖片資源、觀點的特點分別設置不同的檢索方式[6]。
SinoMed 平臺通過設置統一的檢索策略將相關主題文獻集合在一起,可使檢索的文獻結果統一,便于數據的清洗。特色資源還需注重資源的多樣化,選取的資源不能僅限于期刊論文、圖書、學位論文、會議論文等,還要加強其他如專利信息、圖表、圖庫等類型資源的搜集。同時還要選用信息管理技術對資源進行統一的挖掘和整理,應用相應的技術開發對資源進行輔助,如專利信息共享平臺設置了機器翻譯功能[7]。
特色資源從資源方面來說是本館擁有而別館卻不具備或本館收藏豐富而別館卻相對貧乏的各種館藏資源[8]。從應用方面來說特色資源庫是組織者根據特定的目標和建設要求,將規范的主題或某些范圍的資源進行全方面的、多渠道搜集,標準化清洗、整理和標引,按照數字資源建設規范組織形成具有檢索或結果分析功能的數據庫,如一些專題研究數據庫、大學特色專業的數據庫等,這些特色資源具有明確專題,資源選擇標準明確,內容搜集形成一定的獨特性。
特色資源建設館員具有一定的專業性知識,加上一些館員從事專業的學科服務,與相關研究的專家聯系密切,還有一些館員參與專題研究的智庫研究團隊,能很好整合相關專家研究團隊的研究資源。特色資源建設的團隊不僅包括資源搜集、資源組織、資源架構等方面館員,還會聘請相關研究的專家進行資源建設的規范、數據來源的拓展、數據資源的審定等方面的工作。團隊成員按照一定的工作分工,進行專題資源的搜集、標引、信息處理、資源審定、數據庫架構和個性化應用等工作,這些專業人員和合作建設能使特色資源的建設非常有科學性。
資源的搜集是特色資源建設的基礎,館員在資源建設上要開拓思路,在涵蓋普通研究資源的基礎上,還要突出搜集一些特殊的資源,如實物資源、口述資源及研究專家個人搜集的資源,這些特色資源中的特殊資源一是能增強數據庫資源的多樣性,二是能提供研究的第一手資源,這些特殊資源在一般的常用數據庫中有時難以獲得。
一些特色資源注重主題選擇,立足點和重點主要偏向于突出館員的便利性,對建設后的數據更新、維護和對用戶的應用體驗方面考慮得稍少一些,如數據更新如何保證延續性、用戶檢索類型的設計如何滿足、用戶的檢索結果處理等問題重視不夠,體現在資源的搜集主要依據館員對主題的理解,沒有充分發揮一些用戶的作用;對資源的搜集盡量做到應收盡收,但是完成后的資源維護工作重視度不夠;按照館員的使用習慣來設計檢索功能,較少在用戶的角度對檢索功能進行相應的拓展或者未能根據資源的特點進行專業性開發;館員對數據清洗的標準有時不太清晰,從不同渠道搜集來的一些內容相同的數據沒有進行合并和整合;一些數據庫缺少資源的評價和推薦工作,這些不足影響特色資源庫的長期發展。
針對這些不足,館員應將平臺建設經驗有針對性地引入和改進,以提升特色資源建設和應用質量。
館員需按檢索策略從不同渠道、載體、環境等方面搜集資源,檢索策略的規范可以統一不同館員的搜集行為,館員可編制程序進行自動檢索和數據清洗。館員還可選取開放獲取的出版模式,搜集一些學術研究過程中產生的資源和一些未受版權限制的資源進行開放獲取,這樣能增加資源的種類,促進其他專業研究者的創新活動。圖書館還應鼓勵學校教師將自身的成果上傳到數據庫中,館員通過審核獲取相關的資源信息,獲取教師的研究方向,及時做好成果的定題服務和成果信息的提示作用,如提示某老師的某篇文獻被權威的機構收錄信息,成果為領域中的高被引論文、領域中的熱點論文等信息。這些可提升教師對館員服務的信任感,主動配合館員完成資源建設工作。
特色資源研究主題明確,專業名稱集中,需規范主題名稱,用戶也需要規范法表達和解釋,館員需要建立一個特色資源的名詞庫,如知網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關詞匯”將防控相關詞匯按照詞目和詞義兩方面進行規范解釋[9]。特色資源將相關主題的名詞按照詞目和詞義兩方面進行規范解釋,可使資源建設更加規范,也可使用戶通過詞匯了解特色資源研究的實質內容,選用的檢索詞必須標準規范,這樣檢索的結果精準度也較高。
特色資源的結果一般采用按類瀏覽式展示,按資源載體如圖書、期刊、會議論文等模式,結合時間的先后進行展示,還有一些按照特定的要求進行展示,如知網從疾病的特征“病因;預防;診斷;治療;預后;護理”方面來組織文獻。萬方從“指南與共識;文獻速遞;中醫藥防治;抗疫公益直播;中華醫學會專區;新冠肺炎篩查工具”欄目來組織文獻的。
特色資源還要突出特別數據的重要性,如專題研究的數據更新后,及時排列在最前的醒目顯示,如知網平臺將最新數據排在前面,明確顯示數據更新的日期,網絡首發的文獻在文獻題名后加上紅字“網絡首發”標識,還有一些特別重要的文獻通過“編輯精選”或者“推薦”的方式進行醒目顯示來增強用戶的注意力。
防控平臺采用各自主數據庫平臺的技術與使用風格,使用戶能快速掌握平臺的風格和檢索特點以及檢索結果的后續處理應用功能。如華南師范大學成果庫具備知網豐富的應用功能和用戶熟悉的應用界面[10]。一些平臺還具有特別的功能,如知網有搜索框提示和被引文獻檢索功能,搜索框提示功能是在搜索框下方實時展示最符合的提示詞。只要點擊想要的提示詞,或者用鍵盤上下鍵選擇想要的提示詞并按回車,就會返回該詞的查詢結果[11]。不僅可以對用戶檢索詞進行規范,還能拓展檢索詞,避免用戶選擇的檢索詞外延過窄或者檢索詞的隨意性,使這些功能有選擇地移植到圖書館特色資源建設中。知網被引文獻檢索可以檢索共同引用同一篇引文的文獻,這樣可以將相同主題的文獻集合在一起,進行各種方面的閱讀和分析。特色資源要提出主題研究的關系,相關研究文獻的引用非常普遍,要了解這些引用關系,數據庫應做好引文研究。如知網特別增設了通過引文來研究相關的文獻。
資源評價和分享是增強特色資源應用效能的一種重要方法,特色資源的特點之一就是搜集的研究資源非常專一,來源的渠道較少,信息傳遞的渠道也較少。這樣一些重要的資源就不易傳遞到用戶面前,分享和收藏功能就能解決傳遞問題。如知網平臺設置了4 種,NSTL 平臺建立了5 種社交軟件的分享功能,設置了“NSTL Metric”功能,將文獻的“下載量、瀏覽量、評論量、分享量、收藏量”進行統計和展示,提高了文獻的關注度,同時分享和收藏還能不斷提升資源的應用價值[12]。
特色資源需要增加一些文獻應用功能,如知網平臺的“結果對比、文獻對比、文獻來源、已選文獻”,還有對選擇的檢索結果的導出和計量可視化分析功能。同時在閱讀文獻的過程中加上了“知網研學”功能。專利平臺增加了“機器翻譯”功能,使外文文獻閱讀更加方便。
特色資源建設不僅要注重資源收集,還要加強資源的應用功能。圍繞資源應用方面,館員需要借鑒優秀平臺建設經驗,挖掘適合的功能并進行按功能移植、開發和延伸,使特色資源應用與用戶經常應用習慣進行融合,同時還應將特色資源數據處理功能與常用的文獻處理軟件進行標準對接,能使特色資源的功能得到充分應用,用戶愿意去參與資源搜集和功能的探索,能發揮自身的研究特長進行資源地信息提供、共享共建和資源的分享等工作,極大地提高特色資源的服務功能和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