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英
(甘肅省榆中縣中醫醫院,甘肅 榆中 730100)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為一種妊娠期特有疾病,臨床表現主要為蛋白尿、血壓升高、水腫等,對母嬰預后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對該合并癥進行有效控制的同時,需開展有效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干預,以對產婦臨床癥狀進行緩解,改善妊娠質量,保證良好的母嬰結局[1]。榆中縣中醫院在臨床護理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護理經驗,發現優質護理的開展效果極為突出,分析結果進行以下報告。
分析病例選擇于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段就診的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88 例,納入標準:①臨床診斷明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者;②患者和家屬均知情本次研究,自愿配合者;排除標準。①精神疾病者;②其他妊娠并發癥者;③依從性差,退出研究者;④心、肝、腎嚴重疾病者。隨機數字法分組,44 例予以優質護理患者納入實驗組,44 例予以傳統護理方法患者歸為對照組,(28.80±2.85)歲為實驗組病例年齡平均值的計算結果,22 歲~38 歲為年齡區間,初產婦和經產婦例數分別為28 例和16 例;(29.18±2.78)歲為對照組病例年齡平均值的計算結果,22~37歲為年齡區間,初產婦、經產婦例數分別為26 例和18 例,統計學分析2 組基本信息,比較差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2 組可實現比較。
傳統護理開展于對照組患者中,監測患者血壓水平,做好胎心監護,將記錄做好,常規用藥指導,并將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和家屬,全面解答患者疑問,將圍生期護理做好,以患者和胎兒具體情況為依據選擇分娩方式等。而優質護理和觀察開展于實驗組患者中,具體護理方法為:
1.2.1 產前護理
在產前,嚴密監測產婦和胎兒各項指標,以患者高血壓程度為依據對監測頻次合理調整;告知患者要絕對臥床,合理調整體位,保證體位舒適;針對嚴重高血壓患者,實施強化監測,特別是舒張壓水平;注重尿常規和尿蛋白的檢測,必要時,檢測24h尿蛋白定量,對二氧化碳結合力和肝腎功能進行檢查;對24h 出入液量進行準確記錄,對眼底情況進行檢測,對小動脈血管痙攣(眼底)可進行直接評估;對患者自覺癥狀進行詢問,并注意是否存在視力模糊、惡心嘔吐、胸悶、眼花、頭痛、頭暈等,做好吸氧,并對胎心嚴密監測;做好產前心理護理,強化護患間交流,并強化家屬交流,將產前探望盡量減少,防止患者不良情緒增加,比如焦慮、緊張、抑郁等,防止影響產婦休息;對患者實施適當的按摩,促進睡眠質量提升。
1.2.2 產程護理
在第一產程,對胎兒胎心、血壓水平嚴密監測;對產婦感受主動詢問,立即告知醫生異常情況,對分娩方式準確判斷;針對情況穩定的產婦,對宮縮頻率、宮口擴張密切觀察;對產婦實施指導,對呼吸進行調節,飲食指導、保存體力等;提前準備好急救物品,并要仔細檢查,聯系好手術室,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立即剖宮產分娩。
在第二產程,重視子癇和特殊用藥護理,正確指導產婦分娩發力,防止腹壓過高而導致抽搐發生;在硫酸鎂藥物進行應用過程中,對膝反射、尿量、呼吸記錄和觀察,避免過量使用導致鎂中毒,一旦中毒情況發生,要馬上停藥,對葡萄糖酸鈣進行及時靜注;警惕子癇先兆。如果子癇發生,對醫生進行配合,控制抽搐,對酸中毒和缺氧糾正,控制抽搐、血壓水平,妊娠終止;分娩完胎兒時,將新生兒急救準備做好,對呼吸等進行嚴密觀察;與新生兒科進行及時聯系,以便及時救治。
1.2.3 產后護理
在完成分娩之后,及時檢查產婦宮頸、會陰等情況,對撕裂傷是否存在進行查看;對產后出血情況嚴密監測,警惕產后大出血;對患者進行叮囑,要多飲溫開水,保證快速排尿,對子宮收縮發揮促進作用;讓產婦明確早期母乳的重要性,在新生兒吸吮下可刺激子宮收縮,以此可將產后出血發生率降低。
本次研究評價指標如下:(1)護理前后血壓水平(舒張壓、收縮壓);(2)護理前后心理狀態(焦慮、抑郁),分別采用SAS 自評量表、SDS 自評量表,分數越低心理狀態越好;(3)產后出血情況,產后出血量、止血時間;(4)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形式統計,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5)護理前后24h 尿蛋白。
全文數據的分析及處理全部選擇SPSS 23.0 軟件包,數據中計量驗證、計數驗證以t、X2表示,統計學以P<0.05 為判斷意義依據,證明差異性大。
在2 種護理方法實施前,2 組病例舒張壓、收縮壓比較差異性并不明顯(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病例舒張壓、收縮壓下降更為明顯,比較差異性大(P<0.05),見表1。
表1 2 組血壓水平比較(,mmHg)
表1 2 組血壓水平比較(,mmHg)
護理前,2 組病例焦慮、抑郁心理評分比較差異性并不明顯(P>0.05);護理后實驗組病例焦慮、抑郁心理評分明顯較低,比較差異性明顯(P<0.05),見表2。
表2 2 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表2 2 組心理狀態比較(,分)
實驗組和對照組產后出血量分別為(585.40±3.55)mL、(655.50±13.10)mL,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產后出血量減少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34.2598,P<0.05);實驗組和對照組止血時間分別為(15.20±3.20)h、(20.25±3.18)h,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止血時間縮短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7.4252,P<0.05)。
實驗組病例中評價為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的例數分別為1 例、15 例、28 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27%、34.09%、63.64%,總滿意度為97.73%;對照組病例中評價為不滿意、一般滿意、非常滿意的例數分別為9 例、18 例、17 例,所占比例分別為20.45%、40.91%、38.64%,總滿意度為79.55%,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提升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X2=7.2205,P<0.05)。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之前,24h 尿蛋白分別為(2.70±0.70)g、(2.71±0.40)g,2 組數據對比差異性并不明顯(t=0.0823,P>0.05);而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護理之后,24h 尿蛋白分別為(0.70±0.10)g、(1.36±0.16)g,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24h 尿蛋白下降明顯,數據對比差異性明顯(t=23.2031,P<0.05)。
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在臨床上作為妊娠期并發癥之一,也會導致其他并發癥發生,這些并發癥也會使得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病情加重,對母嬰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威脅[2]。妊娠高血壓綜合征主要是指妊娠20 周之后產生蛋白尿、水腫、高血壓癥候群,其致病因素主要為高血壓家族史、子宮張力過高、矮胖體型、營養不良、糖尿病、慢性腎炎、慢性高血壓等病史等,而確切的致病原因尚不明確。相關研究表明,致病原因主要為低蛋白血癥、鈣缺乏等。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在近些年來發病率呈現逐年持續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產婦身心健康。因此,在對患者病情進行有效控制的過程中需實施護理支持和指導[3]。傳統護理隨著人們對護理要求地提高,已經無法獲得滿意的護理效果[4-5]。而優質護理則以患者為護理中心,對患者心理、生理特點需進行充分考慮,保證為患者提供的護理服務更為科學化、專業化、人性化,而且可保證母嬰安全[6-8]。優質護理注重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護理服務,保證護理服務整體性。本次研究結果表明,相較于傳統護理,優質護理方法的實施所呈現出的效果更為突出。護理后,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病例舒張壓(78.01±3.20)mmHg、收縮壓(115.18±2.50)mmHg 下降更為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9.051、50.933,P<0.05);相對比于對照組,實驗組病例焦慮心理評分(31.51±3.58)分、抑郁心理評分(32.15±3.45)分下降更為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25.128、25.051,P<0.05);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產后出血量(585.40±3.55)mL 減少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34.2598,P<0.05)相較于對照組,實驗組止血時間(15.20±3.20)h 縮短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t=7.4252,P<0.05);相較于對照組(79.55%),實驗組患者總滿意度(97.73%)提升明顯,比較差異性明顯(X2=7.2205,P<0.05),可見,優質護理不但可對患者血壓水平進行有效控制,而且可對產婦心理狀態進行改善,將產后出血量減少,縮短止血時間,降低24h 蛋白尿,提升護理滿意度,護理效果確切。有利于良好護患關系的建立,在臨床上建議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