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觀察員◎張天朔
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我們用事實向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原子彈技術,打破了超級大國的核壟斷。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20分,在新疆羅布泊上空,我國的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這是繼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后,中國國防科研領域的又一次飛躍,標志著我國核武器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繼美、蘇、法、日等國家之后第五個能制造和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兩彈一星”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在航天事業和國防科技建設上取得了飛速發展,這背后是以錢學森先生為代表的千千萬萬國人的付出和貢獻。
1911年12月11日,錢學森先生出生于中國上海,他把一生奉獻給了祖國。1935年9月,他遠渡重洋赴美留學,期間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和任職。新中國建立后,他毅然決定回國,卻屢遭美國官員阻攔,因為美國人認為“一個錢學森的能量,可以抵得上五個師的軍隊”。在隨后的5年,經過周恩來總理與美國外交談判上的不斷努力,錢學森一家終于在1955年10月8日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繞的祖國。歸國以后,在1956年初,他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和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論和系統學等等。在他的努力下,“兩彈一星”相繼取得成功。1999年,錢學森先生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除此之外,他還在應用力學、物理力學、工程控制論、系統科學等領域從事過研究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2021年是錢學森先生誕辰110周年,全國各地紛紛發起紀念活動。12月11日,中國通信工業協會數字經濟分會等舉辦了“紀念錢學森誕辰110周年活動暨大成智慧(元宇宙)教育研討會”;12月13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紀念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上海交通大學舉行紀念錢學森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等多個活動,隆重紀念錢學森誕辰110周年。
今日之中國,正行進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生在紅旗下,當學習錢學森先生偉大的愛國主義、淡薄名利、終生治學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