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10月26日,《 “十四五” 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對外發布。
《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電子商務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增強,網絡零售持續引領消費增長,高品質的數字化生活方式基本形成。電子商務與一二三產業加速融合,全面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數字化改造,成為助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據商務部統計,2016至2020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6.10萬億元增長到37.21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9.3%,全國網上零售額從5.16萬億元增長到11.76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2.9%,實現了規模質量雙豐收。
本刊訊 10月28日,中國政府網正式發布《“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
《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開展知識產權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措施,對未來五年的知識產權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這是繼今年9月下旬《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對外發布后,近期涉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又一份高層次重磅文件。
《規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要達到12件,比2020年增加5.7件。
本刊訊 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420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1.8%,兩年平均增長10%,比2019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加快2.4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助企紓困政策措施落實有力,文化及相關產業保持較快增長,恢復基礎得到鞏固。
文化核心領域“壓艙石”作用凸顯。前三季度,文化核心領域營業收入5191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2.9%,兩年平均增長11.7%;文化新業態“助推器”作用增強。隨著我國文化產業數字化戰略深入實施,以視頻直播、創意廣告、智能文娛設備制造等為代表的文化新業態帶動作用持續增強。前三季度,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2832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6.1%;區域文化產業高地“領頭雁”作用突出。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文化產業群建設持續推進,有力推動了相關區域文化產業發展。
本刊訊 10月26日,榮耀50系列在歐洲、非洲等地區的多個國家上市發布。同時,榮耀方面進一步披露了其進軍全球市場的目標名單。
“將于11月初在法國、英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白俄羅斯、沙特、埃及、伊拉克等國家陸續開售,其中榮耀50將登陸海外40多個國家。”
對于榮耀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及發展,CEO趙明曾進行向好預判:“榮耀今年海外市場的重點還是恢復,恢復我們當地的運作、渠道以及零售能力,相當于在中國市場今年年初所走過的過程。從中國市場自最低谷3%快速反彈的態勢看,相信榮耀海外V字形曲線會反彈得更加漂亮。”
不過,要想在群雄逐鹿的海外市場重新占據一席之地,對于如今的新榮耀而言也并非易事。疫情導致的全球元器件供應緊張給各大手機廠商供應鏈帶來巨大考驗。此外,在海外市場,榮耀不僅要面對三星、蘋果和華為等巨頭,還有來自其他國產手機品牌的激烈競爭。
本刊訊 2021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會近日在京啟動,脫貧地區農副產品網絡銷售平臺(簡稱“832平臺”)上線以來,實現了原832個國家級貧困縣全覆蓋,累計交易額突破160億元,今年已實現交易80億元,有力促進脫貧地區農副產品流通。此次產銷對接會為期兩天,近200家預算單位,尤其是在北京的眾多預算采購單位到會對接。
本次對接會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同步舉行,線下在北京和16個有脫貧縣的省份同期舉辦系列對接活動,線上在“832平臺”設立對接會場,共有1.4萬家供應商帶著22萬多種優質特色農副產品參加對接,采購單位近50萬家。
本刊訊 工信部近日公布前三季度我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運行情況。數據顯示,今年1-9月,我國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呈平穩發展態勢,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持續較快增長,規模以上互聯網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1633億元,同比增長25.4%,兩年平均增速為19.4%,實現營業利潤966億元,同比增長16.8%。前三季度我國互聯網產業研發費用增長平穩,增速保持兩位數。投入研發費用529億元,同比增長11.9%,增速較上半年回落2個百分點,仍高出去年同期0.7個百分點。
分業務運行來看,信息服務收入持續增長。前三季度,共完成信息服務收入6414億元,同比增長19.8%,增速較上半年提高4.4個百分點。其中,音視頻服務呈加快增長態勢。
互聯網平臺發展活躍,網絡銷售、生產物流服務增勢突出。前三季度,互聯網平臺服務完成收入4181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網絡銷售平臺企業和生產物流平臺服務企業的業務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以提供生產制造服務為主的平臺企業平穩增長。
本刊訊 近日,人民銀行組織發布了28項金融行業標準,涵蓋金融產品與服務、綠色金融、金融數據、金融安全、支付清算、金融科技和金融監管等領域。上述28項金融標準中,包括2項首次發布的綠色金融行業標準,有效填補綠色金融標準空白,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標準支撐,助力綠色金融健康發展。
據了解,截至2021年9月底,現行有效金融國家標準83項、行業標準310項,公開金融團體標準88項、金融領域企業標準5500余項。
市場監管總局標準技術管理司李涵稱,此次發布的28項金融標準是落實《綱要》有關任務的具體體現,接下來,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持續完善金融業標準體系,以高標準引領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將《綱要》部署落實落地。
本刊訊 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上海在數字化建設方面明確了未來5年的工作重點,即要推動城市整體邁入數字時代。
10月27日,《上海市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 “十四五”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明確了未來五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方向和任務。
《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時期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的“1+4”目標體系。總體目標是:到2025年,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對標打造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數字化標桿城市,國際數字之都建設形成基本框架,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字之都奠定堅實基礎。
本刊訊 11月3日,在2021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上,騰訊高級執行副總裁、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EO湯道生透露,面向業務需求強烈的場景,騰訊有著長期的芯片研發規劃和投入,目前在三個方向上已有實質性進展。
據了解,取得進展的三款芯片分別為針對AI計算的紫霄,用于視頻處理的滄海以及面向高性能網絡的玄靈。
此前,騰訊在芯片領域已有布局。據公開資料,騰訊還投資了云端AI芯片企業燧原科技。目前,燧原科技發布第二代AI芯片,并預計于今年底量產。騰訊2020年還成立了專注芯片研發的蓬萊實驗室,旨在實現芯片端到端設計、驗證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