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首烏

從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到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從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到全國勞動模范,從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到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從“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到“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這些榮譽和職務標志著“60后”民營企業家徐冠巨一步一個新臺階的創舉和成就,印證了他對于使命和責任的出色擔當。
徐冠巨最初的創業,是源于他為了還上因治病而欠下的2.6萬元債務。
1980年,經過了兩次高考失敗,在他準備再搏一次的時候,同時參加了后來名聞全國的萬向節廠招工考試。以12:1的競爭強度被順利錄取。于是他放棄了第三次高考,成為萬向節廠的一名會計。以他的勤奮和認真,如果沒有意外,“徐會計”將和著名的萬向節廠共同成長。但是,5年后的一天,他被診斷出患上了一種很難治療的血液病──溶血性貧血。醫生告知“休養得好大概可以活10年”。
禍不單行的是,爸爸徐傳化的生意由于市場原因遭受重創。僅僅過了一年,為了給徐冠巨治病,家里就背上了2.6萬元債務。
徐傳化和徐冠巨商量,只有辦個企業闖一把,才有可能還上這筆巨額債務,才能繼續治病。
徐傳化從十幾個親戚朋友手里湊了2000元,但這點錢根本辦不了一個像樣的公司。這時徐家父子聽說做液體皂不需要太多資金,只需要采購原料的錢,還有一口反應鍋就可以了。
于是,1986年年底,傳化集團的前身──徐家簡陋的家庭作坊正式開業。一口自家水缸和從村里借來的一口大鐵鍋成了創業的全部設備。沒有反應鍋就用水缸和鐵鍋,沒有鍋爐就用幾塊磚頭搭起爐灶,沒有攪拌機就直接用棍子攪拌。
1986年12月,徐家的第一桶液體皂出爐了,當時一桶液體皂的成本是8元,售價14元,每桶可以獲得6元的利潤,走家串戶一天能賣10到20桶。
剛開始徐家是夜里生產、白天銷售,做一缸賣一缸。很快液體皂的走俏就讓他們的貨供不應求了,到了第二年,通過和蕭山600多個供銷社網點達成合作,液體皂的銷售額達到了33萬元,利潤3萬多元,還清了所有欠債并支付醫藥費后,還剩余一萬多元。
至此,徐家開始走出絕境。
但是,有一件事讓徐家父子一想起來就感到郁悶。就是“星期日工程師”的那一包白色粉末。
當時作坊里的技術活兒主要依賴從外面請來的“星期日工程師”。每次在液體皂的工序快完成時,“星期日工程師”就會拿出一包白色粉末倒入配料中,液體皂就會變得黏稠,如果沒有這包粉末,液體皂就會又清又稀,賣不出去。但這是“商業機密”,“星期日工程師”一直拒絕告訴徐冠巨粉末是什么東西。
徐傳化不想受制于人,他千方百計地尋找答案,結果經過討價還價花了2000元從一個明白人那里得知:那包粉末就是一勺鹽!
這普普通通的一勺鹽成為了徐冠巨從此刻苦學習、研發創新的永動力。“財務經理”又肩負起了家庭作坊“研發經理”的重任,此后許多液體皂的配方都由他調制。
后來,他接連研制出了兩種洗滌助劑——105和209,專門解決紡織印染廠的污漬去除問題。徐家的家庭作坊可以和企業做大宗生意了!
1990年,“化工工程師”徐冠巨經過1000多次實驗,發明了 “901特效去油靈”。1991年,“901” 通過省級鑒定;1992年,“901” 獲得了北京國際發明與專利展覽會金獎,并在隨后幾年內連續獲得11個國家級和省級發明獎。一位化工權威感嘆地說:“沒想到這東西被一個高中生搞成了。”
成功的“化工工程師”并沒有止步于他的洗劑用品領域。20多年前,傳化集團一個3億元的投資引發了一場供應鏈革命:當地貨車配貨時間從72小時縮短為6小時,使周邊3萬家制造企業與商貿企業的物流成本降低40%,每年降低物流成本約30億元,提供5000多人就業,撬動了園區40億元的年產值,上繳利稅1.5億元。
這就是由傳化集團首創的“傳化公路港”模式,它不但提升了傳統公路物流運營效率短板,而且創造性地開啟了中國公路港物流新時代。
今天的傳化集團通過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打造了線上線下融合的、服務生產端的智能物流平臺。平臺應用5G、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通過平臺化的資源集聚、智能調度、全鏈協同,服務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高效流通,為工業企業提供協同、高效、低成本的一攬子物流供應鏈服務,推進制造業轉型升級,服務“雙循環”。目前,智能物流平臺已覆蓋全國27個省份100多個城市,服務企業100多萬家。
“一勺鹽”激發出的創新欲望,讓徐冠巨又把目投入到農業領域。在2000年傳化集團的戰略抉擇中,決定用高科技扶植現代農業,打造國家農業孵化器。當年,傳化集團一次就投了4個多億,開始了現代農業的探索之路。
他的戰略是,通過成熟的化工經營模式嫁接到農業上,并通過現代農業的發展推進化工產業綠色化。“許多人不知道,世界上知名的化工企業其實都在做綠色農業產業。”

隨后,徐冠巨以農業生物技術為核心拓展生物產業,創建全國領先的高端農業生物技術集聚區,打造區域經濟的創新中心、孵化中心、服務中心和增長極。
而他“起家”的化工板塊已擴展到功能化學品、有機硅新材料、作物保護等領域,技術水平和市場地位均居世界前列,業務覆蓋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打造綠色、安全、高效、節能的智能化工廠,不斷提升自動化和信息化水平,如今已成為行業中智能制造的樣板。
30多年來,徐冠巨帶領傳化實現了從家庭小作坊向現代企業集團邁進,從傳統制造向先進制造轉變,從單純制造向服務型、平臺型企業轉型。傳化集團已經成長為涵蓋傳化化學、新安化工、傳化物流、傳化產城四個業務板塊的現代產業集團,下屬傳化智聯、新安股份兩家上市公司,產品和服務覆蓋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徐冠巨有著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他的社會責任包括自己的眼下──對員工負責,更包括對國家和未來的使命意識,積極參政建言。
他說,“企業的責任首先要落實到對員工負責上。讓他們在企業有安全感、歸宿感、成就感。能否讓員工體面勞動、有尊嚴地生活,是評判企業社會價值的最重要標準。”傳化集團1993年建立共青團組織,1994年設立工會,1995年建立黨組織。傳化集團黨建工作中的一個重要主題是“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作為非公有制企業中實踐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模范樣本,受到中央的關注和表揚。
徐冠巨從1997年開始擔任全國工商聯執委、常委、副主席,從1994年開始擔任浙江省政協常委、政協副主席,從2017年開始擔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從1998年開始連續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直至2018年開始被推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為民企代言,為轉型升級吶喊,近百項提案和建議,清楚地表明徐冠巨積極參政建言所做出的突出努力和貢獻。今年“兩會”上,他提出建議,數字技術是決定未來的勝負手,將在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中發揮不可或缺的作用,要利用十四五期間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契機,大力推進生產制造端數字化改革,打造一批服務產業端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建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引導傳統物流網絡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升級改造、促進互聯互通,提升市場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