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婷
根據企業科研項目實施及管理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分析探究目前國有企業科研管理體系構建和應用中出現的問題,明確構建管理體系的原則、優化管理體系結構,為完善科研管理體制機制、提高管理效率提供更多的理論依據,使科研項目實施和管理過程更加合理化、合規化,從根本上提升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競爭力。
十四五階段,國家戰略提出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創新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國家十四五規劃也為企業科技創新工作指引了方向,鼓勵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
國有企業作為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構成部分,應積極探索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以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國有企業在科研項目實施和管理的過程中,應探索建立科研管理體系,通過管理體系對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乃至科技創新工作的全過程進行有效指導、監督和管理,從而推動企業技術創新水平全方位發展。
當前形勢下,企業的外部競爭十分激烈,內部也存在影響企業經營的難點痛點問題,開展技術創新工作越發重要。怎樣提高科研項目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效果,成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中尤為重要亟待解決的問題?,F階段,企業科研項目管理中出現的問題不僅有管理機制體制層面的問題,同時還有項目管理人員層面的問題。
在管理機制體制層面出現的問題包括:第一,管理的系統性作用未得到充分發揮;第二,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第三,科研項目監督管理過程中涉及的相關部門人員問責、權、利融合度不夠,人力資源效率不高;第四,激勵效果不足。管理人員層面出現的問題包括:第一,部分管理人員滿足現狀,僅依照規定辦事,不具有探究和創新的精神,利用常規的管理方式指導科研項目實施;第二,指導科研項目開展的職能部門人員和科研項目組成員之間、企業決策者和承擔科研項目負責人之間溝通渠道不夠暢通;第三,全方位了解企業技術的科研項目且能起到咨詢指導作用的項目管理人員缺乏。
系統性原則
科研項目管理乃至技術創新管理是一種系統性的管理行為。企業在構建管理系統時,應充分了解影響技術創新和科研項目實施的核心因素,體系的各構成要素之間應是有機聯系、相互作用,確保體系能不斷進化并發揮整體功能作用,提升體系運行的效率。
效益性原則
企業技術創新是指關于技術的新構想,從研究開發或技術組合,到實際應用,并產生經濟、社會效益的商業化全過程的活動。因此,技術創新不僅僅是一種生產活動,而且是一種經濟活動,其實質是為企業生產經營系統引入新的技術要素以獲得更多利潤。技術創新是一個科技、經濟一體化的過程,是技術進步與實際應用螺旋結構共同作用的產物。因此,創新管理應符合效益性原則,通過時間效益、人力資源效益、質量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提高促進整體效益的提高。
遵循責權利平等分配的原則
責、權、利是否平衡分配將直接影響企業員工的主動性與創新性、科研項目完成程度以及成果的轉化應用。注重責任、輕視權利,難以讓企業員工開展技術創新時產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技術創新容易受到影響。注重權利、輕視責任,容易讓一些科研項目組人員對能否實現項目目標持無所謂的態度,加大了實現科研項目目標的難度,造成科研經費的浪費、企業乃至國有資產的流失。所以在科研項目管理的過程中,一定要注重責、權、利的平衡分配,只有科學分配才能夠形成激勵作用的效果最大化。
組織體系
從企業組織架構方面,針對技術創新工作和科研管理形成頂層規劃及立項決策、技術咨詢、項目承擔和應用、過程監督管理以及對外合作等具有層次的組織體系,將企業的技術創新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
制度體系
企業的制度和規定是指導企業各項工作開展的依據和基礎,通過制度明確工作開展的流程、實現的目標、監督的重點,能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1.科研管理辦法
科研管理辦法作為企業進行技術創新管理的總體指導性制度,對科研項目推進全過程具有較大的指導監督效用。全過程的管理有利于保證科研項目實施上的合法性和合規性,對最終企業實現技術創新的目標是有利的??蒲泄芾磙k法指導科研項目實施的整個過程包含以下環節:立項申請→專家論證→立項決策→實施與檢查→中期評估→目標調整→成果驗收→結題→成果管理及報獎→成果轉化,項目具體實施時可以根據上述指引對科研項目實施工作進行全流程的閉環管理。
2.考評激勵制度
激勵制度是讓人力資源作用展現的關鍵因素,對于非研究型企業而言,科研項目組人員實際上都是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展科研工作,因此,對科研項目承擔人員做到科學、公平、有效、適當傾斜的績效考核評價,構建更好的激勵制度也是提升企業員工對開展科研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必要條件。同時,為保證激勵和考核評價結果相同,可以通過完善制度,鼓勵和支持成果完成人做好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工作,鼓勵科技成果的有償轉讓,形成對科研項目主要完成人員予以獎勵的制度依據。
技術支持體系
構建技術支持體系,強化技術服務支撐。通過組建企業專家庫,對企業技術創新戰略和方向制定、企業科技創新規劃和行動計劃、科研項目選題、課題立項、科研經費等進行咨詢評審,充分發揮專業參謀作用,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從而更好地指導企業技術創新工作開展。
信息化體系
通過搭建新平臺或利用企業原有信息化平臺,對科研項目從前期課題申請到最后結題、成果和專利等進行有效管控,實現流程可追溯、成果可管理。
科研項目管理體系應由制度體系、技術咨詢體系、信息化體系組成,通過頂層設計和企業戰略指導,形成以制度和管理辦法為依據、專家技術咨詢為支撐、企業行政決策及部門執行的多層次管理模式,讓體系形成合力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工作發展。
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組織體系
針對技術創新工作和科研管理形成頂層規劃及立項決策;專家技術咨詢;企業部門及分子公司承擔科研項目選題和實施、對外合作的共性平臺以及歸口管理部門全過程監督管理和推動三個層次的組織體系。
通過組織體系明確各管理層次的職責,同時對企業技術創新力量進行通盤考慮。第一,在規劃和決策方面,企業形成技術創新規劃和行動計劃用以指導階段內的技術創新工作開展和創新方向,從頂層設計上鼓勵和引導企業員工開展技術創新,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第二,在技術咨詢方面,利用專家庫的技術力量,為企業技術創新工作方向的確定提供支持、對科研項目選題、評估、成果推廣等提供專業性意見。第三,在技術創新工作實施方面,企業各部門、分子公司作為科研項目的承擔單位和主辦部門,科研項目與企業業務和生產緊密結合;技術創新工作歸口管理部門則需注重科研計劃與企業生產計劃相結合,使技術創新工作有效推進企業業務發展和技術進步;著力推進產學研及共性平臺建設,通過平臺解決企業生產經營中的難點問題、進行技術攻關,實現“產學研用”良性發展,同時助力企業形成自己的研發團隊,根本上提升企業的技術創新水平。
建立健全科研項目管理制度和辦法
在科研項目管理中,以企業科研管理辦法作為科研工作的指導性辦法和意見,可補充制定《科研項目責任制管理辦法》《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技術專家職責》《科研項目成果管理辦法》等其他規章制度對科研管理辦法中的各相關單位責任、項目經費使用等內容進行細化,從而更好地指導科研項目的實施和開展。對于科研工作歸口管理部門而言,可有效地對各部門課題申報、科研項目組工作情況、經費使用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核。
建立健全的科研管理體系是讓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工作得到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措施,企業在建立科研管理體系時,需要針對企業長期發展戰略以及實際經營情況、有關人員的工作水平等進行通盤考慮,才可以構建一個管理科學、實施有效的管理體系,從根本上提高企業技術創新水平,促進企業全面進步和發展。
(福州地鐵集團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姬偉.淺談國有企業科研項目管理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12):1-2.
[2]丁洋.DS公司技術創新管理體系的構建[D].蘭州大學,2008:9-10.
[3]高天歌,張志強.國有科技型企業股權激勵機制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23):130-132.
[4]王禹欽,找丑民,康力平,張玉志,李立,張惠芬.管輸企業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建設[J].科技管理,2014(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