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丹丹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指行政事業單位為實現控制目標,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十八屆紀委二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李克強總理也曾在國務院廉潔工作會議上提出,“加強制度建設,用制度管權、管錢、管人,給權力涂上防腐劑、戴上緊箍咒。真正形成不能貪、不敢貪的反腐機制。”這都為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要求。而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財會〔2012〕21號)中,我們也可以看出,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規范化,已經成為國家和社會發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基本要求。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對規范行政事業單位活動,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廉政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可以說,從當前我國社會發展的形勢來看,增強對行政事業單位的管理,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內控能力,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同樣也是行政事業單位的需求。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開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主要是指:
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保障,來自國家資金支持,所以說,行政事業單位的成本支出,直接關系到國有資產的使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就是通過對目標的控制,通過制度的制定規范單位工作活動來降低經濟活動的成本,進而保證行政事業單位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從我國國有資產的實際使用來看,行政事業單位支出占國有資產使用的比重并不小,所以說,通過控制行政事業單位的內部支出,對保護國有資產具有重要意義。
國有資產本身具有龐大的組成系統,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支出方面,通常很難具體化,所以說,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上看,國家宏觀活動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活動的影響并不大,特別是在行政事業單位工作逐漸豐富的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自主性在不斷增強,如此一來,通過國家行為調控行政事業單位行為,進而控制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是很難實現的,這就需要行政事業單位自身優化,即通過內部控制,降低資金應用風險,進而保證國有資產的安全。
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是保護國有資產的重要方式,而這樣的保護,體現在較多的工作當中,也體現在較多的環節中。可以說,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保護國有資產,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是在具體的投資工作中,通過前期的風險評估,來合理的確定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而提前將風險和可能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同時配合資金應用的申請報備制度,多層把控,進而將資金應用的風險降到最低。二是在降低國有資產浪費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可以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進行科學的規劃,這就有效的管控了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使用行為,進而保證了資金浪費率的降低,進而減少不必要的資金浪費,最終實現保護國有資產的目的。
廉政建設是當前社會環境下黨政機關工作中的重要內容,特別是《關于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規定》出臺以后,各級黨政機關都將黨風廉政建設擺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行政事業單位作為國家行使職權的機構,是國家日常工作開展的直接踐行者,這也不可避免的,賦予了行政事業單位更多、更大的權力。只有保證嚴格的規范制度,才能保證權力的行使科學有效,合理適度。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開展,就是要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來規范行政事業單位的活動,進而在一定程度上規范工作人員的行為,實現行政事業單位的廉政建設。
通過對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內控是全方位的,多角度的,但內控的基礎是制度的完善。制度作為基礎保障,其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對人的管理和規范。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開展以前,行政事業單位內部工作人員往往具有較大的自由行為空間,對于權力的行使,這就極大地增加了貪腐的風險。一旦沒有明確的制度規范,面對誘惑,行政人員很容易喪失道德堅守,進而觸犯法紀底線。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設定明確的工作準則和制度,特別是在具體的資金流向和使用方面,做出明確規定,這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因自由行使權利帶來的貪腐問題。
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來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廉政建設,一方面需要制度的科學有效,切實保證制度的設立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給予科學的指導,實現行有所依,這樣才能提升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對制度的依賴,進而保證制度的應用,切實實現內控對廉政建設的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制度的設定要寬松有度,不能單純地為規范行為而設定過于嚴苛的制度,這樣的內控行為,就給行政工作人員的活動帶來了更多的限制和拘束,降低工作效率,行政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也會帶來較大打擊。
樹立行政公信力,是新時期政府工作的新方向。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環境不斷改變,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態度也與過去發生了較大變化,特別是伴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傳播速度和傳播內容的變化,更是實現了社會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行為的監督。國家的發展和運行,離不開行政事業單位的保證,而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同樣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如何讓群眾更好地參與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開展提供可能的幫助和支持,這就不可避免的提到行政公信力。行政公信力是指依賴于社會成員對普遍性的行為規范和網絡的認可而賦予的信任,并由此形成的社會秩序。可以說,行政公信力越高,就意味著群眾對行政單位的信任度越高,因此而形成的對行政單位的支持也就更高,這無疑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的開展,以及行政效能的發揮,具有較大益處。
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行為的關注,很大程度集中在對貪腐和浪費行為方面。上面我們已經提到,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行為方面,會得到較好的規制。這對單位廉政建設具有重要影響,同時,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在社會群眾心中的形象。相關數據顯示,對于政治類新聞,群眾最關注的在于官員的廉潔貪腐問題,而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廉潔度提升,那么群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就會跟隨大幅度提升。通過內控工作的開展,對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行使權利行為進行規范,建設清正廉潔政治環境,這依然可以改善群眾度行政事業單位的態度,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社會公信力。此外,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基本行為都要受到相應制度的制約,工作要嚴格依照措施要求開展,如此一來,群眾可以看到一支有組織、有紀律工作隊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認可自然也會提高。
在今天的社會環境下,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競爭,行政事業單位也不例外,科學有效地開展工作,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這對提升政府形象,提高社會群眾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認可度都有重要幫助。通過內控工作的開展,樹立起科學行政行為的形象,是新型政府發展的必經途徑。內控工作的內容就在于通過制定制度、實施措施和執行程序,對經濟活動的風險進行防范和管控,由此我們可以發現,內控工作的開展,會提前對行政事業單位的各項工作進行規范和指引,特別是一些工作細則的制定,這既可以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對資金等的提前控制,同時也可以為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開展工作提供幫助和指導,在有效的工作制度下,員工可以省去較多探討、請示的環節,同時也有利于工作熟練度的提升,這對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工作效率,都有一定的幫助。
通過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簡化辦事程序,是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職能運行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措施。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優化管理流程,為管理活動縮減成本和時間,這同樣也可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運行效率。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是提高行政事業單位運行效率的重要保障,這也是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的必要性體現。
(通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參考文獻:
[1]財務部,關于開展2018年度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報告編報工作的通知[J],財會函,2018(11).
[2]狄聚芬,淺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的重要性[J],現代經濟信息,2018(08).
[3]段新紅,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審計認識[J],財經界(學術版),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