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化宇 楊明圣 李濟帆 古智中
當今我國正面臨著全球規模最大、速度最快、持續時間最長的老齡化進程,養老將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重要民生問題。為健全我國的養老體系,優化養老服務產業供給側,探索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的可行性。本文以魯中魯南某地區為例,就當地發展“互聯網+居家養老”進行了PEST分析,在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提出了對策建議,以求打造真正意義上的“沒有圍墻的居家養老院”。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我國政府高度重視和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積極發展老齡事業,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發展老齡事業的工作格局。國家成立了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確定了老齡工作的目標、任務和基本政策;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制定了《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五” 計劃綱要》,把老齡事業明確納入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總體規劃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同時,我國老年服務事業亦發展迅速。我國智慧養老于 2012 年逐漸起步,政府先后出臺了多條政策以扶持智慧養老產業的發展。至 2019 年 10 月,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有 238 家,智慧健康養老示范街道(鄉鎮)有130條,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有29個,智慧養老試點落地初見成效。
政策分析
在《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支持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從4個方面推動山東省居家養老服務工作。一是完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進一步加強統一管理,對配套建設和調劑配備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用房、政府已經資助建成的公有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未經民政部門允許不得改變用途。二是培育壯大養老專業服務組織。發展龍頭品牌組織,支持大型養老機構成立社區服務部,支持養老專業服務組織跨地區發展,支持家政服務、物業管理企業拓展服務領域。三是完善和落實扶持政策。優化行政審批服務,支持民辦非營利性養老專業服務組織一次注冊、多點運營,四是提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質量。加快推進“互聯網+養老”。
經濟分析
魯中魯南人口老齡化和失能化有加劇的態勢,老年人健康養老需求增加。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的產業發展迅速,但健康可持續的產業鏈卻未形成。一方面智慧健康養老企業運營規模和商業模式不成熟,缺乏龍頭企業引領,既難帶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發展,也難以帶動衍生產業的發展。目前多是提供平臺運營服務的小微企業且自身定位不準確,不能成為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生態的孵化器和加速器,難以在復雜的目標差異化、需求多樣化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鏈中形成有效的價值機制,導致供需錯位脫節,產業難以發展。另一方面企業運營模式存在 不成熟、單一和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也是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鏈難以形成的原因。
社會分析
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盡管能讓老人處于自己熟悉的家庭環境中安度退休生活,從形式上滿足了安養晚年的目的。但是這一模式缺乏與外界的充分聯系,存在較多的難點和問題。老年人對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較高,而傳統居家養老模式只能部分提供家政、醫療、護理服務,無法滿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隨著老年人身體機能的下降、患病幾率的增加,他們提高了對自身健康、醫療和日常保健更為重視,但目前的醫養結合不充分。目前中國有78.5%的老年人有1種及以上慢性病,而社會上尚未有充足醫療保障資源,近幾年來在家中突發疾病的老年人因無人陪護搶救不及時而逝世的案例屢見不鮮,這足以說明傳統居家養老模式的安全性低,可靠性不足,無法滿足安和養老。
技術分析
養老作為當今社會的重要民生問題,將現代互聯網技術引入傳統的居家養老服務領域,將互聯網等新-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居家養老服務進行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對傳統養老服務進行革新,借助互聯網技術在信息交流存儲、數據收集處理等方面的優勢,利用計算機、服務器和移動終端等設備,通過改變要素傳遞方式、強化資源配置整合力度、提高養老服務效率。借助便捷的互聯網設備培訓服務人員,提高服務質量;同時建立反饋和評價系統,精準調整服務內容,建立居家養老數據庫,對接老人的需求與養老服務供給。從本質上講,利用大數據等技術使老年人享受到更專業化的養老服務,減少煩瑣服務流程,實現養老服務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
發揮政府支持引領作用
“互聯網+居家養老”作為一個新興養老領域,離不開政府從各方面進行的引導與支持,同時也離不開政府對于相關產業進行的有效監督,應注重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規則,加快“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相關立法,政府要充分發揮引導者的角色,在財政、金融、政府購買、用地、人才培養、稅費優惠等各方面給予養老產業更大支持力度。政府應注重構建一個開放包容的環境,降低行業壁壘,通過市場準入機制的改革,刺激企業等各主體參與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領域的積極性。為防止出現“投資異化”,要加強監督,以準確識別養老服務項目,做好監管職能。因此,政府的主導地位、確切職能需得到進一步強化。當前,我國正處于產業變革與轉型過程中,在居家養老服務開展模式中應加強宣傳力度,積極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中,政府積極發揮引領性,推進居家養老服務的有序開展。
1.構建相關的法律法規與服務標準
在我國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國家要重視老年人養老問題,促進相關法律法規的構建與完善,規范相關養老體系標準化、系統化,確保“互聯網+居家養老 ” 模式可以更好的適應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老年人養老需要。與此同時,在居家養老中,相關的服務標準與規則進行全面完善,以此確保居家養老的有效性、可實施性。政府建立健全法律法規以及服務標準的明確,為居家養老發展提供契機,促進“互聯網+居家養老”模式的開展與實施。
2.積極倡導鼓勵社區適老化改造
對于老齡化背景下硬環境適老化以科技賦能和智慧養老為驅動,主要涉及住宅、社區和社會場所的基礎設施。在老齡社會階段,老年人住房自有化率較高,偏好于依托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這要求新建住房時具有預見性,對安全扶手、防滑防絆設施、安全報警系統、電梯等做好配套或預留; 老舊小區改造時增添普惠性的適老化設施; 社區為老服務平臺融入智慧性,配套符合適老化標準的養老驛站、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服務中心等機構設施; 結合城市規劃,做好公園、綠地、廣場等公共場所以及公共汽車、地鐵等交通設施的適老化建造和改造。
建立“互聯網+居家養老”平臺
當前我國已經邁入信息化社會,將“互聯網+”與居家養老服務相結合,既能夠為老年人切實謀福利,還能促進居家養老產業的發展。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構建網絡交流平臺能夠讓更多的老年人參與到居家養老服務系統當中來,擴大老年人的社會交際圈,排遣孤獨、寂寞,減少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產生。物聯網以及虛擬養老院等網絡渠道,有利于居家養老產業資源的高效整合,促進其向多元化發展。網上養老平臺考慮到用戶為老年群體其設計頁面簡單易懂,并且為了方便子女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情況養老服務平臺還開設了老年客戶端和子女客戶端,通過雙平臺促進互聯網居家養老更加完善。
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速的今天,養老問題帶給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居家養老中引入“互聯網+”的概念不僅有助于徹底解決我國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供需不匹配、不均衡的問題,更是為我國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和思路。而且我們應該要意識到,要想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來解決問題,不是單獨的任何一方能夠做到的,這需要政府的統一指導、企業的積極投入和社會力量的共同合作,才能為老人提供便利的全方位居家養老服務,助力我國養老服務產業。
(濰坊理工學院)
參考文獻:
[1]張衛東.智慧城市建設背景下居家養老體系架構及重點環節解析,2021(02):012.
[2]韋靈,胡艷華 .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養老平臺設計[J].產業創新研究,2020(22).
[3]張博、韓俊江.積極老齡化政策下智能養老產業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9 : 7- 95 .